资本积累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资本积累理论(第1卷第7篇)
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
本矛盾,培养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
取代的信念。

教学重点: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一、中心思想
阐明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二、内容要点
1、资本积累的实质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就是资本积累
其源泉是剩余价值,其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原因
内在原因: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外部原因: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
竞争:你死我活(鲶鱼效应)
竞赛:谁先谁后
提倡互补性竞争:没有互补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没有竞争的互补是停
滞不前的
3、资本积累的条件
一是年剩余产品中必须有一部分能够作为新资本的物质要素,即追加的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之,剩余价值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
剩余价值)已经包含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


二是为了使新资本的这些物质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的职能,还需追加
劳动。

“如果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都不增加对就业工人的剥削,那就必须雇佣
追加的劳动力。


4、资本积累的后果
使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什么是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呢?
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凭借自己占有生产资料,自己参加劳动,按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劳动产品(不侵占他人的劳动)的规律。

在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作用下,劳动和产品的所有权是结合在一起的。

什么是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呢?
就是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自己不劳动,却无偿占有他人即雇佣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作用下,劳动和产品的所有权是相分离的。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怎样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呢?这个
转变的根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因为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商品生产就普遍化了。

这时资本家才能凭借他占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商品生产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也就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5、决定资本积累量的诸因素
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都影响着积累量。

具体来说,有如下四方面:
第一,资本积累量取决于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二者成正比。

“由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而获得的追加劳动,没有不变资本的相应增加,也可以增加剩余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即积累的实体。

”(《马恩全集》23卷661页)
第二,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二者成正比
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说:“正像只要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就能加强对自然财富的利用一样,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 能力。

” (《马恩全集》23卷664页)
第三,所用资本(预付资本)和所费资本(消耗掉的资本)之间差的增大。

二者成正比
“被活劳动抓住并赋予生命的过去劳动的这种无偿服务,会随着积累规模的扩大而积累起来“。

(《马恩全集》23卷666页)
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二者成正比
“生产的规模越是随着预付资本量一同扩大,生产的全部发条也就越是开动得有力。

” (《马恩全集》23卷668页)
6、资本积累的规律
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7、资本积累的趋势
资本积累的结果,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1页)
两个“不是现在”: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列宁
三、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学术争鸣
(一)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矛盾的不同观点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以利己为动力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使整个社会得到最大的福利。

亚当.斯密断言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的“看不见的手”能够协调一切的自私行动、导致生产资料最优配置的说法构成意识形态上维护资本主义的最完备的基础。

新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认为,劳动或资本的报酬与其贡献相等,从而否认了剥削的存在。

但剑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决定于投资,投资源于资本家的积累,积累的多寡又决定了利润。

在边际储蓄倾向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份额也越大,工资的相对份额越小。

因此,资本家积累的结果,必然导致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导致社会分配不公。

(参见王健:《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249页)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一方面它的发展导致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改造了现存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这种由不断创新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使它本身陷入困境,走向没落,必将趋于灭亡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9页)
(二)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看法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学者们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以及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参见顾海良:《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三)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原因的不同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有学者对这些变化总结为资本社会化;国家参与全面化;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参见逄锦聚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155页)
有学者从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企业内部的初次分配关系上,政府积极出面调和劳资双方之间的矛盾,以促使他们之间尽可能达成相互的谅解;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上,政府借助于立法与行政手段,通过税收、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救助及建立福利国家等方式来加大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韩保江:《当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内在机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第3期。


有学者从劳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各国普遍注意改善劳资关系,推进“劳资合作”,出现了管理民主化的趋势。

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发生这些新变化?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

另一些学者强调,资本主义自身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
潜能。

还有论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资产阶级只不过在其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良,而且这种内政和外交上的调整和改良并非都是主动和自愿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部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外部的共产主义运动对它影响、与它斗争的结果。

没有这种斗争,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会自动转化为社会进步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的重要成果。

参见陆象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新华文摘》2000年第1期
思考题: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4000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