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课程作业 资本积累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的积累过程在整个资本论体系中它的理论地位可以从这样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总的来说,本篇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范围内,是把资本积累当作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加以考察,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在这里讲的资本积累过程或者说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过程不是与资本生产过程相对立的另外一个理论部分,而是从属于资本的生产过程这个理论,而且是直接生产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把资本论第一卷划分三大块,大体结构上是对的,但是说成是三个理论就错误了。第一篇讲价值理论,第三到六篇讲剩余价值理论,第七篇讲积累理论,如果把这种说法当做是教条,三大块是三个不同的理论这样的看法那就是一种形而上学错误的看法,整个资本论第一卷都是讲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而这个直接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所以第七篇也不例外。这里不是和资本生产过程相对立的,相独立的,相分割的另外一个理论,把积累当做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考察,这是在第七篇前言里讲过的。首先说明了积累理论不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从属于资本的生产过程。而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所要揭示的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公式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最一般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是在抽象程度最高的层次上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所以第七篇仍然从属于资本生产过程,用来说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关系的。
作为资本的直接生产要素这句话决定的第二点,这里所讲的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过程暂时撇开了流通过程这个中介。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是一个对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里,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互为中介。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包含资本的流通过程在内的一个再生产过程。但是在本篇范围内对于资本积累过程和在生产过程的分析是暂时撇开了它的流通过程。把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过程仅仅看作是生产过程单纯的重复或者是扩大规模的重复,把流通的中介只在必要的范围内提一下,所以研究对象的性质把握这一点,第七篇这里讲资本积累过程是把它当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来考察。从另一方面上说,如果资本论全三卷的理论联系来看,一二三卷不仅作为从整体上有一个抽象上升的理论发展过程,而且对应的篇章也有这样的关系。如果从全三卷的关系来看,那么第七篇同时具备了这样两个地位和作用。第一,它成为由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向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的一个过渡的中介和起点。因为在这篇里面资本的生产过程已经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往复不断的过程。而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以流通为中介。因此要进一步八五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经济运动的全貌,哪怕是在抽象层次上完整地把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全貌就必须把流通过程纳入到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再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资本的流通过程从另外一个意义上就叫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里多次指出以流通为中介的再生产过程。第二,它又是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第一卷第七篇和第二卷第三篇所讲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都要涉及到资本在生产的物质条件问题。这都是它们的前提,这是共同的,这个物质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实物方面,一个价值方面。那么在第一卷第七篇我们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前提。
虽然在第一卷第五篇涉及到价值的再生产,但那是部分的。价值和实物是不一样的,只有劳动力的价值是属于真正的再生产。第三,跟第三卷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从第三卷里的第三篇利润率的下降,资本积累导致利润率的下降,导致资本过剩时的人口过剩,导致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资本的毁灭。那么如果说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主要是从社会总资本的内部结构和比例失调的角度,以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角度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它的物质基础。那么第一卷的第七篇则是从社会两极分化的角度,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个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在不同的周期变化
中,马克思通过劳动供求对劳动供求规律的批判。第二是第三卷则是从结构比例失调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而第三卷第三篇则是从资本积累当中资本过剩这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资本增长的边际。
关于在生产的一般概念和一般原理,包括一般意义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等。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也不能停止消费。补充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这个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从生产一般的角度来分析内涵和外延就只需看生产要素,这里生产要素就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否增长。在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实现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而外延的生产要素也包括生产场所扩大。这里从生产一般的角度来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从生产一般的角度看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不增加生产要素后者增加一种而不增加另一种的情况下,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要素的情况下而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跟生产要素的增长不成比例,这叫做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也叫做集约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内涵和外延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都又增加了新的规定。除了生产要素本身的考察之外,第一,还需从价值方面考察,不仅要看实物量价值量,还要来看剩余价值是否增加,要分清四个方面:物质,价值,投入,产出。要考虑这四个不同的方面。
关于再生产的一般条件:任何社会的再生产过程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不论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那么为了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两个条件:一,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必须得到补偿或者替换。二,劳动力也要得到不断地替换和补偿,劳动力的再生产就需要一定的生产资料,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要维持在一定程度,保持正常的消费资料要得到保证,这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再生产,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要素要能够得到补偿,按照原有的规模得到补偿,其次如果是扩大再生产,那么社会除了要补偿简单再生产之外,总产品当作还必须要有一部分用作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劳动力的生活资料,这就是从生产一般的角度,任何社会都是这样。当然这个扩大再生产过程用作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工人的生活资料,这里当然有一个条件,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技术条件变动的情况下,那么通过总产品用途的改变或重新组合也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这里我们都没有涉及资本,也没有涉及价值,这就是从生产一般的角度来看,那么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已经涉及这些条件。而若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角度来讲,这里还要增加时价值的实现问题,不仅要考虑物质,还要考虑它的价值,不仅要考虑资本的补偿,还要考虑剩余价值的实现等问题。追加的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第三,再生产过程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的关系。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如果进一步说往前追溯,我们追溯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也具有特殊的社会性质,这个二重性是指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特殊的社会性质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它的物质内容是劳动过程,它的社会形式是价值增值过程。那么在第七篇当中马克思指出正如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一样。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同样具有二重性。它也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