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2.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五单元22课《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名句和“之”字的用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复诵读,用心品味。
3.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并认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略作者的情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古代的名人雅士常有这样一种志趣,那就是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
如明代的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工整抄写,然后烧掉,再抄再烧,如是者七,于是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披露自己的心态品性;国学大师陈寅恪因其酷爱柳树,书斋名为“寒柳堂”;陆游晚年书斋名为“老学庵”,取自“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以此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纪晓岚,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阅微草堂”,多雅致的名字!唐代的大文学家刘禹锡却把自己的居室直呼为“陋室”,还洋洋得意地写了一篇《陋室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刘禹锡的陋室做客,去结识这位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大文豪吧!(屏显:到陋室做客;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建构——到陋室做客1.活动一:学做鸿儒(屏显)。
听说能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也就是博学的人;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
因此,要去做客,必先弄懂这篇文章的文意、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2)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3)读懂文意:要求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弄懂文意。
(4)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初步读出作者情怀。
铭是韵文,让学生找出韵脚,(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第二层写“陋室”。
“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读时须一事一顿。
六句中有虚笔(“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第三层是结束语。
“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两篇》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草 色 入 帘 青
环境清幽宁静
苔 痕 上 阶 绿
对比
往 来 无 白 丁 与人交往 高雅脱俗
衬托自己
的“德馨”
谈 笑 有 鸿 儒
可 以 调 素 琴 、 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高雅 脱俗 反面——虚写 不慕 富贵
第三部分: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 连举三个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 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 的?
3.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
的表现手法?
4.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 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
生长环境
芳名远播 庄重
外形 气质
二、体会文章的意蕴之美
1.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 写菊和牡丹呢?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
衬托:用 一个事物 正面衬托 来陪衬另 一个事物, 以使后者 反面衬托 更突出。
品行高洁
水陆草木 之花 菊花 牡丹 不慕名利 莲
超凡脱俗
2.试分析托物言志手法在本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托物言志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借用事物、景 物(如花草树木等)来寄托思想感情或理想的手法。
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
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
请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第一部分: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
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文脉结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莲 君子―→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气质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 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宋代 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人,________(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
号“元公”。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 • •
• •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 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 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 情或无情之作。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 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 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 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 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 “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
22 短文两篇
1.一词多义
花 结构助词,的 . 水陆草木之 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 . (1)之 不译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 .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
主旨句: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主题: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 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 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 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 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课文共九句话,可分为3层,怎么 分?各层写什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①②③总写陋室不陋。①②以“仙” “龙” 暗喻品德高尚的人。③是主旨句,指出陋室不陋, 是由于“吾”品德高尚。 ④⑤⑥⑦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A、环境 清净幽雅;B、室中人博学多识;C、生活情趣高 雅脱俗。 ⑧⑨引义古贤,总结陋室不陋。 ⑧句以古贤居 室类比陋室,说明陋室虽陋,有德者居之自可扬名。 ⑨句引用孔子的话总结陋室不陋。
山水 喻 陋室
设喻引题
仙龙 喻 德馨
比兴
陋 室 铭
环境清幽(景色)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朋友) 生活恬适(情趣)
托物言志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傲 岸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 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 (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 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 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 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 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 铭》一文。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蔓到 映入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 博学的人。鸿,大。 指没有什么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 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装饰的琴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官府的公文 身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不生枝蔓,不生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 越觉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可以从远处观赏但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认为 隐士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的人, 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xīn tá i
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īng
jīnjīng
ng à n dú x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陋室铭 作者 刘禹锡 朗诵者 古诗.mp3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爱莲说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骈
句,散句结合) 4、读出感情
视频朗读
•
骈句
• 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前文所学的对偶 句也可称为骈句.(思考:《陋室铭》中骈句多, 还是本文中骈句多?)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扬一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
•
•
那一池清幽的水 掩饰不住 我满怀的心事 灼热的太阳烘烤着 烘烤着 我呼之欲出的热情
怒放,怒放,怒放 我要怒放 把这满腔的热情 怒放在烈日下,怒 放在盛夏里 开到荼磨花事了
•
淡淡的开放在 六月 不与百花争宠 莲池里 溢满了等待的 心事 你却从未 舍施一点目光 便匆匆而去 空余荷的枯涩 洒在碧波中
我则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
•
翻译:
香远益清qīng,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香,香气;远,散播得远(形作动);益, 更加;清,清幽;亭亭,耸立的样子;植, 立;净,洁净;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 立在那里。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 在水中,
•
注音
周敦dūn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 n。晋jìn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 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qīng,亭 tíng亭净jìng植zhí,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 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yí乎众矣!
22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买 花
白居易
共 道 牡 丹 时,
相 随 买 花 去。
一 丛 深 色 花,
十 户 中 人 赋。
竹子:虚心 有气节
兰 花 : 高 洁
莲:出淤泥而不染
z..x..x..k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 世人 予
独爱
盛爱 独爱
菊 牡丹 莲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体态香味)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莲————————花之君子者也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象征君子高洁的品质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 豁达大度, 正直不苟、特立独行 象征君子美名远扬 和美好的姿质 象征君子品质高尚, 令人敬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爱莲说
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北宋著名哲学家,
人品极高,胸怀洒落。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在商康郡任职 时,亲率属下在其郡府内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 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爱莲说》。
说,是古代论说文体的一中,可
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 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 理。《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作者并不反感爱菊,但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爱莲者同气相求,表白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质。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鄙夷,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
正衬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2.短文两篇课件
4.文言知识梳理 (1)一词多义 是斯 当是 是. .陋 时室 (( 代判 词断,这动词 ) ,是) 名有 不仙 能名则.名 其.一 (处动(词,动词出名,说)出)
无丝 取消竹句之.乱子耳独(立用性在,主无实 谓义 间), 之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何陋 志之 ,.有 可( 不助 译词 ),宾语前置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鸿.儒( hónɡ ) 甚蕃.( fán )
鲜.有闻( xiǎn ) 不蔓.不枝( màn ) 德 xīn( 馨 ) xiè( 亵 )玩
zhuó( 濯 )清涟 yū(淤 )泥 隐 yì(逸 ) 西 shǔ( 蜀 )
2.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铭陋 室设陋喻室引不题陋山 比 仙环 交 生喻 →→境 友 活起 水龙优 高 情兴 →→美 雅 趣陋德( ( (室馨景 人 事清 不 高幽 俗 雅) ) )高乐 道安 贫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洁 傲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3)《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谈__笑__有__鸿__儒___, __往__来__无__白__丁__。 (4)《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2)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凭借这鸟有如此洁白的羽毛和如此动听的鸣叫声,为什么不到 深山去寻找茂密的树林栖息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课堂实录一、解题【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中“陋室”和文学体裁“铭”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简介作者【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有关作者的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
▲要注意的几个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学生读后进行抽查。
三、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文意,质疑解疑。
▲要注意“教学目标”中所列的几个实词。
▲要注意下面的几个句子:(1)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2)菊,花之隐逸者也。(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四、主问题一:作者说爱莲,他爱莲的什么?
▲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理解莲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莲=君子。(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主问题二:作者绘莲、赞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对比与衬托。
▲对世风的感叹。
六、作业:背诵《爱莲说》。
▲附录一:关于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件22.短文两篇
大 有名,出名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9时23分8秒09:23:0822.4.1 2
D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
B C
这是多么风雅的情趣啊,可安稳享乐的人却不知道。
悠闲恬淡,高雅脱俗。 窗里幽兰
草色入帘青
窗外修竹 苔痕上阶绿
洁身自好,安贫乐道。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2年4月上午9时23分22.4.1209:23April 12, 2022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9时23分8秒09:2 3:0812 April 2022
谢谢观赏还在路上……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9时23分22.4.1209:23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9时23分8秒09:23:08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学习
fá n yū liá n
蕃
xiè
淤泥
zhuó
涟
xiǎn
噫
yī
亵
濯
鲜有闻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2、听录音,要求注意字音和停 顿,注意语速、语调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2、听录音,要求注意字音和停 顿,注意语速、语调 3、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 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 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 全班来理解)
“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 特征。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 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用菊和牡 丹来衬托莲, 更含蓄而突出 地表达文章的 主旨,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菊
正 衬
隐逸者
惜
生态环境
莲
托 物 言 志 反 衬 牡丹
自学指导
• 1. 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 的深刻含义是? •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精读课文
山
水
仙
龙
名
灵
德馨 不陋 陋室
精读课文
陋 室 不 陋 景 ——环境 幽美 人 ——交友 高雅 事 ——生活 闲适
德 馨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正面——实写Biblioteka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 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 提出来全班来理解)
动词,出名 重要词
显灵
• 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 斯是陋室( 此,这) • 惟吾德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长到,蔓 • 苔痕上阶绿( ) 到 • 草色入帘青( 映入 ) • 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扰乱 ) (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 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 • 何陋之有( ) 倒装句。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朵青莲千种爱 恋,亭亭玉立芙蓉 粉面。仙子从天庭 来到凡间,流连忘 返在西子湖畔. 水中仙子纯洁 爱恋,倾国倾城几 多梦幻。 出水芙蓉 让人惊艳,不染纤 尘风华无限。 冰清玉洁的 质感,让美在你的 花瓣里沉淀 。荷叶 罗裙风骨万千,让 花在你的花蕊里蔓 延。
爱莲说
周敦颐
学习目标
• 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 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 手法。 •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 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风度气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 自好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作 者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托物言志
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 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 写得比较含蓄,这就叫托物言志。
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 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者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拓展练习:从下列 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竹子 粉笔
写一篇300字左右 托物言志的短文。
课堂检测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比兴 • 3.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 兴趣高雅 •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比陋室”不陋, 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 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作者)也具有古 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 5. :含义: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互相照应,这是全文点睛之笔,表明作者高 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解释词语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洗 濯清涟而不妖 妖艳 不蔓不枝 长蔓 长枝
多
沾染 清水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树立 不可亵玩 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
认为
陶后鲜有闻少
香远益清
更
宜乎众矣 应该
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
从淤泥里长出而不沾染(污秽)
2、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分别反映了莲什么样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 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 高洁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通达事理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体态香气 亭亭净植 仪态庄重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 对莲花的爱”,文中那几句直接描写了莲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 花? 对莲花的爱”,文中哪几句直接描写了莲 花?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分别反映了莲花什么样的品格?
3、作者仅仅是写莲花吗?体现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怀?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蔓,也不 长枝(或: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 立在那里。
上页
返回
下页
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 玩弄。
6、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么人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 品质。
预习检测
• 一.注音:xīn tái rú dú tiáo • 《全唐文》、唐代、刘禹锡。古代刻在 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D
反面——虚写
高 雅 脱 俗
不 慕 富 贵
托物言志—— 借助某
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陋室
志
安贫乐道 主 高洁傲岸 题
课堂达标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 感到简陋了) •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 劳累身心。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说
“说”是古代的一 种文体,既可以叙 事,也可以说明议 论,都是为了表明 作者的见解,说明 寄寓的道理。语言 简洁明了,寓意深 刻。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 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 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 响。著有《周元公集》、 《太极图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