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
(告别)
(有特性的奏鸣曲:“告别”)
(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爵)
bE大调Op.81 a
这首奏鸣曲写于1809年春至1810年初之间,是贝多芬为了呈献给他的慷慨保护人鲁道尔夫大公而写作的。
鲁道尔夫大公是l788年1月18日生于意大利的翡冷翠,是意大利皇帝雷奥波多二世之幼子,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弗朗兹一世之弟。
鲁道尔夫大公是支持贝多芬的许多王公贵族中最有力的一位,他与贝多芬交往是自1804年开始,并在贝多芬门下学习钢琴与作曲,对贝多芬怀有很深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师生友谊远远超越了彼此的社会地位和差异。
鲁道尔夫大公的音乐造诣很深,十六岁就能拿老师的作品作为主题写作变奏曲和室内乐曲,他热爱音乐,而且鼎力赞助与支持音乐活动,是贝多芬最大的保护人之一,也是贝多芬推心置腹的挚友。
鲁道尔夫大公在艺术上对贝多芬心悦诚服,不仅是贝多芬孤苦寂寞的晚年朋友,而且在贝多芬最困难的时期给予经济上、精神上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贝多芬称这首奏鸣曲为“有特性的奏鸣曲”,并给每个乐章题了名称:Das Lebewohl
告别;Abwesenheit别后;Das Wiederse hIl重逢。
“告别”一词本身隐涵之义是乐观的。
贝多芬除了这首《(告别)奏鸣曲》外,还题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的作品有著名的《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锤槌)奏鸣曲》(Op.106)、《钢琴奏鸣曲》(Op.111)、《庄严弥撒曲》、《大赋格》等等,由此可见,贝多芬对这位大公是抱着何等真诚的感激之情。
1809年4月9日,奥法战争爆发,拿破仑的军队把维也纳重重包围,于5月12日攻进维也纳,鲁道尔夫大公为了暂避战火,于5月4日离开了维也纳。
鲁道尔夫大公的离开,拿破仑军队的入侵,贝多芬和所有的奥地利居民一样,经受了入侵的重压,在他心中加深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1809年对于贝多芬来说是沉重的一年,战争的煎熬、生活的灾难、疾病和严重的物质困难,但贝多芬始终没有低头,在他的世界观中已经充满了增长起来的爱国主义因素。
贝多芬在鲁道尔夫大公离开之后傍徨无主,经常低徊缅想国运和人事的无常,在其依依不舍的感情下,捺不住地写下了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在草稿薄上特别注明“告别。
1809年5月4日维也纳。
尊敬的亲王,鲁道尔夫大公出发之际。
”1809年10月14日,奥法战争结束,同年11月法军撤退。
1810年1月30日,阔别九个月的鲁道尔夫大公又
回到维也纳。
为了表示大公不在时的寂寞难安的心情,贝多芬从1809年5月至10月间完成了题为“别后,,的第二乐章。
在标有“重逢”的末乐章草稿上,贝多芬以兴奋的重见之情写下:“1810年1月30日,尊敬的亲王,鲁道尔夫大公归来。
”
这首奏鸣曲除了许多相当华丽的钢琴技巧外,还有一种由冷静的知性所磨炼出来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现的情绪非常细腻,每个乐章均由贝多芬亲附标题,情形在他的所有钢琴奏鸣曲中还不曾有过。
《(悲怆)奏鸣曲》(Op.13)“悲怆”二字是指全奏鸣曲的标题,不是指第一乐章而言的。
贝多芬在对标题性原则的运用上,本奏鸣曲是极为突出的,每一乐章的文字标题在三个乐章发展上是的后贯穿的,构成了一个非常严整的整体,精密地形成了钢琴技巧的绝美效果。
《(告别)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温暖感的作品,是一首钢琴诗作。
在表现上有一个特征——即贝多芬首次取用德语的标题和表情记号在乐谱上,虽然不是很彻底,但已经表明这是战败的屈辱激发了贝多芬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鲁宾斯坦特别高度地评价这首奏鸣曲,他写道:“……奏鸣曲是多么富有表情,我对这音乐是如此熟悉,可以在每个小节下面写下言语,可以指出其中所有的感觉,甚至告别时的所有姿势,眼神和拥抱。
但是,从崇高到可笑之间只有一步,我们不跨越这一步……没有比最后乐章第一主题更诚挚的曲调了。
它在各种声调中出现,就象真的是在相会,快速的经过句描绘了喜悦的冲动,三和弦八度断断续续的重音犹如急不可待的询问等等………。
”1810年7月2日,贝多芬在写给出版商的一封信中用简洁的德文标出了三个乐章的内容,而在手稿付印之后,出版商又接到怒气冲冲的贝多芬所写的一封信,贝多芬表示要把他原来的德文标题“告别”(Lebewohl)改成法文标题(I.es Adieux),并略去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的题词。
贝多芬曾有过这段自白:“这里为什么
呢?(Lebewohl)和(1.es Adieux)有着全然不同的涵义:用前者仅仅是表示向一个人倾心吐胆;而用另一个词则是表示向一群
人、向全城诉衷情。
”十分明显,向全人类说话是贝多芬所谋求的唯一出发点。
总之,这首奏鸣曲就其内容和其中贯穿的精神而论,它已经接近了浪漫派的音乐,已经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的奏鸣曲性质,织体与和声有许多创新特点,寻求真实的心理形象和内容相适应,具有先进的、深刻的、向往自由的形象。
贝多芬把这首附有标题的奏鸣曲呈献给鲁道尔夫大公,正是寄予对大公的惜别之情和诚挚的友谊,那么,这首奏鸣曲的含义就十分明确了,所具有的内容与性格表现就极为被人们明白了。
的确,贝多芬创造了极其明白易懂、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标题的内容越出了贝多芬个人具体的事件,上升到了普通的意义,贝多芬力图从纯个人的行为和命运出发来表现普通的人类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