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让民族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绽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让民族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绽放

一、论文背景

2010年8月,四团中学实行民汉合校,班级中的民汉学生比例接近1:1,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最高的年

级69%。合校前,民族学生在距离团部三十多公里远的民语学校上课, 全维语授课。学生很少接触汉语,更没有用汉语思考问题的环境和习惯。合校后,课堂教学汉语全覆盖,民族学生既要学习汉语,又要跨越母语用汉语思维理解所学,解决各种问题,民族学生的学习遇到极大困难,学生一下跌入学习谷底,主动性不强。民族学生之间、民汉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意识差,缺乏交流。老师们的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学成绩严重下滑,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已黔驴技穷。

如何让民族学生快速掌握汉语,提高学习能力?如何提高民汉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如何增强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老师们改进双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这一系列问题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亟待解决。

一次次地听课观课,一次次的交流、探讨、调研,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学习极度被动,被动地回答问题,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缺乏主动思考、积极表现的学习氛围,没有师生生命的活力的彰显。

从教育论的观点看,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有潜能的,学校生活作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活动应体现“以学生

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学生获得发展的具体表现看:知识是否获得,取决于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获得知识,效果远远高于老师单纯讲授。更好于靠死记硬背学来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也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实践;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样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感悟思想、积累经验。

可见,学生学习是从“懂”到“会”,不断“悟”,不断提升,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非常重要。丧失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要想破解教学坚冰,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就要改变教师备课思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备课,深度了解学生;就要改变自己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我校民汉双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它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缤特里奇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较为相似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之间起中介作用。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使学生获得这样的全面发展,必须认真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学习达到突破原有认知获得新知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定位

(一)教师要深化教学理念。以前老师普遍认为,数学课只要精讲例题,精做习题,反复练习,成绩就可以提高。现在老师在备课前应该思考:

数学是什么?

数学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数学教学除去学生所做的习题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

为什么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从教师教的层面要做好什么?

自主学习在学生学的层面要有哪些行为指标?

这些问题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长期教数学,却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在一道道题里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存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查阅大量的教学理论资料,认真研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听名家的数学讲座。用两个月的时间理论学习,经过研究、揣摩思考、交流辩论,理清了思路,明晰了方向,明白了数学、数学课程、数学课堂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教师要明晰数学课程的本质和任务。

《标准》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还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陈述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前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本质就是抽象、变换、推广生成

的群。打个比方,就是抽象为灵魂,变换为血肉,推广为筋骨。任何数学活动,都无非是抽象的过程,变换的过程,推广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课标对数学是科学定义法,史教授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出了数学的核心要素。加里宁却让我们看到了史教授对课标解读中如何落实数学本质的策略一一思维的发展。

数学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一定具有内在的逻辑,而逻辑的寻找和演绎一定是学习者思维参与的结果,只有对现象的分析、计算、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顿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证明、建模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才会有抽象、变换、推广的生成。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研究,才有存在的外在表现和内部演变等层出不穷的高度抽象的概念或结构,表征着现代数学各个领域的前沿。认识数学的对象、特点和价值,对于正确贯彻《标准》理念、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通过对数学本质和数学课程的研究学习,老师们一下就明确了两个方向:1、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学内容是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 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也应该学会,教学中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孩子,课堂上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2、数学课程是培养数学素养,素养的形成不是在教师的讲授中,而是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长期培育的结果。数学教学除去学生所做的习题,还能给学生留下的就是会思考、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