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点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国际热点问题评析》
第一讲 中国安全形势与南海争端
一、基础知识
1.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直接陆地接壤的邻国多达14个,近海相望的邻国至少有6个国家。
2. 2011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60周年,两国关系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关系的典范。
3. 2011年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认为:南海岛屿,“中国拥有8个,越南现在非法侵占29个,菲律宾占了9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我国有整整43个岛礁被外国非法侵占。”
4.1984年,中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解决南沙争议。
二、问答题
(一)中国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
1.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2. 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
3. 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中国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
4. 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
5. 我国的安全力量构成呈现出“基础势弱,主体失衡”的特点。
(二)中国应对南海争端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一是,更加突出南海主权属我,进一步强化我在南海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
二是,加速有关海洋立法,尽早明确中国海域权利要求范围。
三是,加快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步伐。
四是,在海域划界未完成之前,就捕鱼问题达成临时解决办法。
第二讲 动荡的阿拉伯世界
一、基础知识
1. 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于1945年3月22日,现在有成员国共22个。
2. 伊斯兰合作组织,原名为伊斯兰会议组织,现在有57个会员国。
3. 阿拉伯国家联盟政治体制各异,现有7个君主制国家,其余15个阿拉伯国家实行共和制,均为总统制。
4.截止2011年9月,突尼斯的小商贩布阿齐兹之死已在中东导致两个政权倒台(突尼斯、埃及),引发了一场战争(利比亚),动摇了三个政府(叙利亚、也门、巴林),整个地区陷入集体性动荡之中。
二、问答题
1. 阿拉伯世界动荡呈现什么样的特征?
(1)是一场典型的无明显宗教主张驱动、无强大反对派组织、无明显外来敌人唆使的“三无”运动。(2)普遍存在高物价、高房价、高失业率“三高” (有的国家是高人口出生率、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现象,致使民生艰难。
(3)一批介于独裁与民主之间的领导人贪权恋栈导致政体僵化,影响社会进步。
(4)权力高度垄断导致高度腐败,是阿拉伯国家的普遍现象。
(
5)领导人内政无能、外交失败导致威信扫地,民众轰其下台。
第三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中苏建交时间是1949年10月2日。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俄建交时间承继中苏建交时间。今年是中俄建交62周年。
2.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建设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在两国关系已经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
3.2001年7月,江泽民访问俄罗斯,同普京总统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
4.中俄两国通过《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三个文件,最终彻底解决了两国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5.上海合作组织是将中俄两国结合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现在,其成员国有6个,观察员国有4个,对话伙伴国有2个。
6. 温家宝和普京于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双方同意设立海关合作分委会,规范双边贸易秩序。
7. 2011年6月15-18日,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此次访问是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之际举行,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问答题
1.中俄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关系,是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的典范。
第二,中俄合作基础牢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相同和相似的看法,有共同利益基础。
第三,中俄合作是全方位的,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都有良好合作。
第四,中俄关系是平等互利双赢的。打破零和思维,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如何评价当前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一,主要成就:
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通过法律条约形式确定下来;
两国领导人之间增强政治互信,建立了有效的会晤和联络机制;
两国已解决了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边界问题;
两国在国际事务上具有广泛的共识,并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
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正在不断发展。
第二,牢固基础:
两国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相互尊重各自的国家利益;
双方都赞成建立多极化的世界;
中俄关系中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和不可解决的问题。
第三,重要启示:
坚持政治互信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前提; 扩大经贸合作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基础;倡导扩大交流是增进中俄人民相互理解的重要渠道;奉行睦邻友好、彼此尊重是
发展中俄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四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前,通过北约东扩,北约成员国由最初的12个增至28个。
2.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首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是比利时人范龙佩。
3. 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4. 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此,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5. 1964年1月27日,中国与法国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6. 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会见达赖,导致第11次中欧峰会被取消。
7. 欧盟27国领导人于2009年11月1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首脑会议,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欧盟理事会主席;选举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英国人凯瑟琳·阿什顿女士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8.《里斯本条约》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这极大地推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9. 2010年5月11日,戴维·卡梅伦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11月9日卡梅伦访问中国。
二、问答题
1. 当前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是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欧盟近些年提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问题,甚至以存在倾销为借口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二是所谓“中国应担负更多的责任”问题。西方国家担心一个崛起着的中国会冲击现存的国际秩序,挑战他们的世界地位,甚至威胁他们的安全。所以欧盟提出了中国应承担更多义务的要求。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鉴于欧盟一些国家质疑中国侵犯其知识产权,近年来中国同欧盟许多国家签订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双边协议,建立了对话机制,加大了执法力度。
四是节能减排问题。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将继续在节约能源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五是关于台湾和西藏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欧关系政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处理台湾和达赖集团的问题关系到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
六是关于人权问题。中欧在人权问题上有共识,但也存在分歧。中国愿与欧方在坚持对话,不搞对抗,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人权对话交流与合作,互通信
息,增进了解,深化合作。
2. 北约东扩的原因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具体地讲,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前苏联的解体、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直接导致北约东扩。
(2)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
(3)欧洲地区利益驱使北约东扩。
(4)东欧各国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强烈要求加入北约。
第五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中美外交基石——三个联合公报:
(1)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双方关系正常化;
(2)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3)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
2.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美,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3. 1985年7月22—31日,国家主席李先念访美,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美国。
4.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
5.2009年11月15-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时,两国元首达成多项共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6.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18-22日访问美国。与奥巴马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二、问答题
1. 如何分析点评当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成就与障碍?
当前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可从以下两大方面分析:
(1)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成就或积极方面
第一,中美关系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第二,中美关系越来越机制化,形成了领导人相互会晤机制。
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
第四,美国对台湾政策有所变化,批评了台湾当局要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做法。
第五,中美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扩展,涉及商贸、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人员、旅游等诸多层面。
(2)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或消极方面
一是中美两国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人权、西藏、宗教信仰等问题上美国还时不时地对中国有些批评;
二是台湾问题上,美国与台湾还签有《与台湾关系法》,2
010年还批准向台湾出售先进的防卫武器。
三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担心会影响自己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地位,所以提出“中国威胁论”,不断向中国施压。
四是中美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背景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升温,对中国相应出口产品征收特别关税;同时要求提升人民币汇率水平,以减小竞争优势。
第六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美苏太空竞赛中,第一个进入太空绕地飞行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而第一个登上月球留下人类脚印的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2.1961年8月12—13日,东德政府修建了阻隔柏林市区东西方交往的“柏林墙”。 1989年11 月9日,阻隔东西方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被“推倒”。
3. 冷战结束后,美俄两国之间发生的最大碰撞,是美国主导的旨在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北约东扩”。
4. 2010年10月初,俄罗斯与美国达成了一致协议,美国支持俄罗斯入世。俄罗斯入世的前提是与WTO中153个成员国达成双边协议,而与美国和欧盟达成协议是俄罗斯入世道路上两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二、问答题
(一)当前俄美关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俄美在地缘战略利益上的争夺、对抗在短期内不可能终止,这是俄方对美国长期进攻态势的反弹,意在谋求自苏联解体以来日趋失衡的俄美战略格局重新走向均衡。
第二,虽然俄美都极力宣扬两国已非冷战对手,但在社会政治制度层面的严重分歧和对立依然存在,美不仅对俄在人权、民主等方面持续施加压力,更通过媒体、跨国公司、非营利组织等多种途径加紧渗透。
第三,尽管俄罗斯在全球战略上已无法也无意同美国抗衡,但仍试图重新夺回在东欧、中南欧、东亚、中亚等周边地区乃至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至少对抗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挤压、蚕食,扩大其包括军事威慑力在内的战略影响。
第四,自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美关系已初步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从蜜月期到失望期,然后又由9.11后的回暖期到2003年美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后的下降期,然后又由恢复期到近几年的转冷时期,目前有升温的可能。
(二)中国应对俄美关系变化的基本对策是什么?
一是对于俄罗斯对美导弹防御系统的强力反应,不仅应该适时做出声援,还不妨借机联合俄罗斯、朝鲜等国进行反击,即使不能完全阻止,至少也能展示中国的强烈关切。
二是全力扩大并深化中俄经贸合作,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反恐、区域安全等政治领域引入包括能源在内的经济领域,通过扩大对俄出口以改善我国外贸结构,平衡对美国的经贸依赖
。
三是中欧关系虽因其领导人更替而面临变数,但俄美关系的转冷特别是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抨击,无疑为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积极可能性。
四是在继续调整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同时,在朝核和伊核等问题上也须继续加强同美国的沟通协调,继续在联手制约“台独”和日本右翼势力方面加强中美合作与默契,以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形象。
五是中方借机应加强同俄方的对话交流,尽快形成中俄间反击美国人权外交压力和意识形态渗透的联手合作机制;同时也可以适度扩大两国军事安全合作的范围和程度,以平衡美日澳印战略接近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和威胁。
第七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中日关系的四个政治文件:
1972年9月25—29日,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巩固了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1998年1月26日,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为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8年5月6—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国进行国事访问,与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在基于双方新的共同利益和明确了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的基础上,为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2.1992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访华。天皇访华在两国悠久的交往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主持欢迎仪式。
3. 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阻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4. 2004年,韩国率先提出在东盟框架外单独召开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建议。2011年5月22日,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5.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造成“撞船事件”,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6. 迈进新世纪的十年间,日本更换了8位首相,最近5年更是6首相。2011年8月30日,日本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出任首相,他由此成为日本第95任、第62位首相,也是日本5年来第6位首相,民主党执政一年多来第3位首相。
二、问答题
1.近年来影响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
近几年,影响和困扰中日关系发展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东海油气田开发及钓鱼岛争端问题;二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三是日本政府美化侵略、篡改历史的问题;四是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问题;
五是日本政府对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的态度问题。
2.近年来日本政坛频繁更迭的原因?
第一,日本的民主制度庸俗化,政党多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第二,日本政治是“协商政治”, 首相人选是党内各派利益平衡的结果;
第三,日本选民对政治家太宽容,使得无能的政治家能够继续执政;
第四,日本“世袭政治家”现象突出,大多养尊处优,缺乏远见和意志;
第五,日本“金权政治”的腐败行为严重,既损害了执政官员的诚信,又使之难以服众。
第八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2. 被美国定位为支持恐怖主义的“无赖国家”有伊拉克、伊朗、古巴、叙利亚、利比亚、苏丹、朝鲜7国。美国认为只有朝鲜、伊朗最有可能发展核武器。
3. 现在世界上共有8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其中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是合法拥有核武器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事实拥有核武器国家;以色列是间接承认拥有核武器国家。
4. 2006年6月1日,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六国外长在维也纳举行会议并达成共识,提出了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又称为六国方案。
5.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国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6. 1991年12月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2009年4月23日朝鲜公开宣布退出朝核题目六方会谈,并按原状恢复已经去功能化的核设施。
二、问答题
1.朝鲜激化核问题的意图是什么?
第一,朝鲜激化核问题,虽然手段消极,但其意在进取,希望引起世界各国的充分关注,争取早日融入国际社会;
第二,朝鲜抓住美国忙于反恐、陷于阿富汗战争、应对金融危机等机会,顺手打出激化核问题牌,争取提高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第三,朝鲜担心美国把自己列入“邪恶轴心国”后发动武力,遂用核问题套住韩国和日本,并对驻韩、驻日的美军形成一定威胁,以获得安全保证;
第四,朝鲜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有通过核问题换取国际社会经济援助的企图。
2.朝核问题给东北亚局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第一,朝鲜研发核武器引起美国国内的震动和不安,促使美国加强与中、日、俄等朝鲜半岛周边国家及韩国的协调,以达到把朝核问题国际化,充分孤立朝鲜的政治目的;同时美国还与其他国家联合对朝鲜进
行政治经济封锁,阻碍朝鲜恢复经济的步伐。
第二,朝核问题的爆发,迟滞了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朝日和韩日关系的改善进程。
第三,美国借机进一步巩固美、日、韩三角同盟关系,强化对朝鲜半岛事务的主导权。
第四,朝核问题会使美国强化与韩日的军事同盟,强化在韩国和冲绳等东亚地区前沿的军事部署;会使日本借机大肆扩充军备;会使韩国大力强化本国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从而在东北亚地区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这些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极为不利。如果局势失控引发朝美战争,会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使中国处于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
第九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据此,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成立。而阿拉伯人不满181号决议的土地划分方案,没有建国。
2.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
3.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阿拉法特被选为国家总统。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4. 1996年5月内塔尼亚胡出任以色列总理后,提出以“安全换和平”取代“土地换和平”原则,巴以和谈进程搁浅。
5.2002年12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是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美国等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的。
6. 2009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都华盛顿白宫会见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两人言词之间在伊朗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表现出明显分歧。
二、问答题
(一)巴以流血冲突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以下几方面问题是导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流血冲突不断的根源:
1. 巴以边界划定问题
2.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3.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4.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
5.水资源分配问题
6.西方势力干涉问题
第十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恐怖袭击事件。
2.“9·11”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是本·拉登领导的恐怖组织“基地组织”。
3. 2011年5月2日,藏匿近10年的当代最为著名的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在美军的“定点清除”行动中被击毙。
二、问答题
1.国际恐怖主义活
动趋势?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借助北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生存发展,这些地区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
第二、恐怖分子仍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
第三、自杀性恐怖袭击仍将是“基地”组织的主要手段,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四、恐怖分子一方面可能借助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种种非法手段,扩大其活动能力与空间,另一方面恐怖组织也可能与跨国犯罪集团相勾结,使国际社会反恐斗争更加艰难。
第五、反恐措施薄弱的国家与地区,将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下一个目标。
2.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新特点?
第一、在组织结构上,恐怖活动已由单中心(阿富汗)变为多中心(分散到世界各地)。
第二、在人员构成上,更趋凶残狡诈和职业化犯罪特征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渐成气候。
第三、在作案手段上,呈现长期准备、精心策划、连环爆炸、滥杀无辜等“基地”特征。
第四、在袭击目标选择上,扩大化趋势非常明显,陆、海、空目标都处于恐怖袭击之下。
第五、在地域活动空间上,活动地从北高加索、中东、南亚、东南亚,向非洲、欧洲、美洲等地扩展。
第六、在恐怖策划上,更具有谋略性,且恐怖袭击追求大规模杀伤效应、大规模轰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