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19T14:48:03.8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5期作者:杜颖
[导读] 宜补益心气,化瘀祛痰;属心阳不足者,宜温振心阳,安神定悸为主,佐以化瘀祛痰;属心阳欲脱者,宜回阳救逆,固脱定悸。(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兴化社区黑龙江大庆 163714)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6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4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治疗中要重视解毒、祛痰、化瘀以消除邪毒;注意正邪抗争过程中的心气心阴损伤、心神被扰,始终不忘顾护心气心阴和益心安神,方可获得全效。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25-02 病毒性心肌炎系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本病归属中医学“温病”、“心悸”、“胸痹”等范畴,轻者可见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短、无力等症,重者可见心悸、喘促、四肢厥冷等心阳欲脱之证[1]。及时正确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6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1±2.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5±0.3年。临床表现胸闷,心前区隐痛,咳嗽心悸,汗出口渴,舌红,苔黄等症。
1.2 方法
1.2.1温毒侵心证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兼次症:发热,咽痛,咳嗽,口苦,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脉象浮数或促或结。温毒犯肺,入营伤心。清热解毒,凉营护心。方药:清营汤加减。本方出自《温病条辨》[2]。方中犀角(水牛角代)、黄连以清心营之热;生地、玄参、麦冬、丹参清营热而滋营阴;金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加沙参益心气,桔梗、枳壳、杏仁宣肃肺气。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营护心之功效。
1.2.2湿热损心证胸闷,心悸,乏力,气短。发热,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黄色稀水,灼肛,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象滑数或促或结。湿热侵胃,入营损心。清热化湿,凉营护心。王氏连朴饮加减。本方出自《霍乱论》。方中川黄连苦寒清热化湿,厚朴苦温理气化湿,半夏降逆和胃,菖蒲芳香化浊,栀子、豆豉清宣郁热,芦根清利湿热,生津止渴[3];加黄芩、滑石以增清热化湿之力;加杏仁、郁金宣通上焦,开胸消痞;加沙参益气养心。全方具有清热化湿,开胸消痞,凉营护心之功效。
1.2.3阴虚火旺证心悸,胸闷,乏力,气短。面赤心烦,手足心热,头晕目眩,不寐。舌质红,苔薄黄。脉象细数。阴津耗损,毒火上炎。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味。本方出自《伤寒论》。方中用黄连、黄芩清心火,除烦热;阿胶、白芍、鸡子黄滋肾阴,养营血,安心神;加生地、麦冬、丹皮、山栀、百合以增滋阴凉血,除烦养心之功效。
1.2.4气阴两虚证乏力,气短,心悸,胸闷。两颧潮红,自汗盗汗,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或促或结。气阴两虚,痰瘀未尽。益气养阴,通脉养心。炙甘草汤加减。本方出自《伤寒论》[4]。方中用炙甘草为主药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以资脉之本源;生地、麦冬、阿胶、麻仁滋阴补血,以养心阴;桂枝、生姜振奋心阳,以通脉气;加丹参化瘀通脉,加竹茹涤痰开郁。全方具有益气养阴,通脉开郁,养心定悸之功效。
1.2.5气虚痰瘀证心前区隐痛,胸闷,乏力,心悸。胸脘憋胀,纳呆恶心,唇甲青紫。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苔白。脉象弦涩或结代。心气耗伤,痰瘀蕴阻。补益心气,化瘀祛痰。方药:保元汤加味。本方出自《博爱心鉴》。方中用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补益心气,温振心阳;加丹参、川芎、桃仁、延胡索化瘀镇痛;茯苓、半夏配肉桂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檀香、郁金行气消痞。全方具有补益心气,散邪宣痹之功效。
1.2.6心阳不足证心悸,乏力,气短,胸闷。面白少华,形寒肢冷。舌质淡紫,苔白。脉象沉细无力。心阳受损,不能自主。温振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合保元汤加减。两方分别出自《伤寒论》和《博爱心鉴》。方中用肉桂、甘草温振心阳,人参、黄芪补益心气,龙骨、牡蛎潜镇安神[5]。全方具有温振心阳,益心定悸之功效。
1.2.7心阳欲脱证心悸,烦躁,乏力,气短。喘促不安,不能平卧,四肢厥冷,自汗不止,唇甲紫青。舌质淡紫,苔白。脉象微欲绝。心肾阳衰,心阳欲脱。回阳救逆,四逆加入参汤加味。本方出自《伤寒论》。方中附子配干姜温补心肾阳气,以回阳救逆;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和中益气[6]。四药合用温阳益气,回阳固脱。可加煅龙骨、煅牡蛎潜镇浮阳,安神定悸。
2.结果
46例患者经中医治疗,症状疗效痊愈4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心电图及心脏B超观察,显效9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归属中医学“温病邪毒”伤心而发生的“心悸”、“胸痹”等范畴,临床主症为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短、乏力等。要辨析病因需在临床症状群中找出具有表述主症病性(寒、热、虚、实)特征的次症或兼症,结合舌象、脉象分析推求。主症伴见发热,咽痛,咳嗽,口苦,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厚,脉浮数或促或结多为温毒犯肺,入营伤心;主症伴见发热,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黄色稀水,灼肛,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滑数或促或结多为湿热伤胃,入营损心[7]。主症伴见头晕面赤,目眩耳鸣,手足心热,心烦不寐,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多属温毒伤阴,毒火上炎;主症伴见乏力气短,两颧黯红,自汗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或促或结多为气阴两虚,心失濡养;主症伴见自汗,乏力气短,脘痞纳呆,恶心欲呕,唇甲青紫,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或结代多为气虚痰壅,瘀阻心络;主症伴见面白少华,形寒肢冷,舌质淡紫苔白,脉沉细无力,多为心阳受损,不能自主;主症伴见喘促气短,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唇甲紫青,舌质淡紫苔白,脉微欲绝多属邪毒伤心,心阳欲脱。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胃肠;其发病多因外感温热邪毒,自口鼻而入,犯肺入血;或湿热邪毒,经口侵袭胃肠,蕴壅气分,入营伤心;毒热蕴于营血,耗气伤血,凝痰生瘀,损伤心肌脉络而发胸痹、心悸诸症。发病急性期多见实证,恢复期及慢性期多见虚实夹杂证或虚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