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外文翻译

浮头式换热器外文翻译
浮头式换热器外文翻译

自由对流热转移反应从垂直加热板到地表热通量的振荡

马侯赛因和SK达斯,孟加拉国达卡和DAS里斯,英国巴斯(收稿,1996年6月3日~1996年7月12日修订)

总结

进行调查的二维不稳定层流沿半无限的竖直板和对流边界的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层流平均地表热通量关于稳定姿态的小幅度振荡。浮力是有利的,从积极的热通量板表面的流体与往常边界层流的时间周期热通量的相互作用满足审查线性理论。解决方案是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即扩展的一系列扩大低频,高频渐近级数展开法和一般频率的数值有限差分法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参数计算,以便找到在波动的幅度和相位角的解决方案。人们已经发现,振幅和相位角,零件表面的剪切应力和表面温度,这三种方法的预测是非常好的在各自有效期的范围。1

1介绍

在层流边界层理论的领域,莱特希尔[1]是第一个研究的不稳定平板和圆柱与被迫流动的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自由流,有小幅度的振荡。自由对流的相似性解决方案从表面均匀热通量与垂直板最初量是研究麻雀格雷格[2]和获得附近的领先优势有效的解决方案。相应的问题是非定常对流沿垂直板表面温度振荡由纳达和夏尔马[3]和Eshghy等研究。[4]。muhuri和梅蒂[5]和Verma[6]分析了非定常自由对流的振荡表面温度的影响。所有这些调查是基于这样的假设,表面温度执行与时间有关的小振幅振荡意味着温度,和他们进行了通过采用卡门Pohlhausen 近似的积分法。为了获得有效的领先优势,在附近的摄动解下游地区,罗伊[7]认为是高普朗特数的同类型的问题,威尔克斯[8]研究了一个统一的表面热通量垂直板自由对流的问题。在规定的地表热通量的垂直板的情况下,研究由梅尔金和Mahmood[,乔杜里和梅尔金[11]等人。这些作品被源源不断局限,使解决方案得到了有效的距离,解决方案也给出了中间区域。基于对线性化理论,凯莱赫和杨[12]研究了层流换热反应逃离对流边界层沿垂直加热板表面温度振荡的问题,最近,侯赛因等调查同类型的问题,详细的表面平均温度,θω(x),“其中x与该板块的领先优势的流向距离成正比。侯赛因等人提出解决方案,在表面热的幅度和相位ζ,流向分布频为小型和大型值的传输速率振荡。也有人试图匹配低或高频率的振荡。

在相应情况下的自由对流层边界的垂直加热板与非均匀表面热通量还没有被处理之前,

应当指出,由于非均匀表面热通量变化可能会出现比物理的表面均匀热通量变化大。重要的是,要确定具体在多大程度上非均匀表面热通量会影响边界层的响应。目前本文考虑的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非定常自由对流沿垂直的加热板时,板面的热通量有小幅度的振荡大于平均通量,它本身作为前沿的距离n的功率变化。我们调查一般采用(一)延长系列扩展方法低频率范围内,(二)渐近级数展开法在高频率范围,(三)有限差分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的方法。广泛的进行计算参数,以确定表面上的温度和剪切应力的不稳定的影响。

2数学公式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半无限的垂直板被放置在y = 0,X_>0的区域,使x的测量距离从前沿进入到流体,而且y的正常测量从进液板进入到流体。远离表面的环境流体温度为Too。作为一个积极的表面热通量q~,,,结果从板中产生有利的浮力。在Boussinesq近似理论下,通常的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两三维不可压缩流体,表面热流率是时间相关的情况下,减少到以下边界层方程(Kramer和排[14]):

其中u,v分别为x和速度场y的组件,ν是运动学粘度,T和Too是流体边界

层温度和周围流体的温度,g是重力加速度,fl是体积膨胀系数,α是热扩散系数。

方程(1)- (3)要解决的边界条件

传热反应

103

其中ω是振荡频率的表面热通量而是一个衡量它的幅度。

边界条件(4)建议式的解决方案。(1)- (3)可以发现,作为下列表达式的实部(石垣岛)[15]:

其中的组成部分和平均流量基本稳定,满足微分方程

边界条件

u l, vi和是非定常流的组成部分,它满足的微分方程

受边界条件

为了获得相似稳定状态方程(6)- (8),我们将介绍以下组的转换:

104 文学硕士侯赛因等。在上面的满足稳态流的连续性方程,而是一个平均地表热通量有关的

常数。

因此,我们获得了方程

满足上述方程的边界条件是

这里的素数用表示,是普朗特数

转换(14)带领我们转换以下方程组。(10)- (13)波动问题的一部分:

方程(11)和(12),然后降低到

边界条件

不稳定的剪应力和表面温度是很难发现的,而这些可以从方程式中得到解决。(15)- (17)和(19)- (21)。在这里,我们提出了在振幅和相位的剪应力和表面热流率的解决方案。根据这些定义

和代表的实部和虚部和的一部分。

传热反应

方程(15)- (17)描述了稳定的平均流量和温度场。这些方程的解决方案已经得到乔杜里和梅尔金的[11]相关的物理参数pr和n的不同的价值。

方程(19)- (21)描述的波动的解决方案组成部分,这些应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在第3节我们详细介绍ζ值,使用了一系列解决方案。由于ζ和ω﹑

成正比,见(18),这样的系列解决方案是有效的x小的值而并且为了非常低的频率与。第4节讨论ζ的渐近解,这可以作为一个

大的距离限制,或解释为高频率的限制。解决方案为中间值ζ。方程在一般情况下,类似的使用了凯勒盒的方法(见[17])。实施这种方法的详情,现在非常标准,并已在[13]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当n =1的时候。(19)和(20)降低到一对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拍摄方法得到的。

3 的系列解决方案

显然,附近的领先优势,使得在使用结果的基础上,数量有限的影响,忽快忽慢的描述将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有效。由于ζ小值也对应非常低的频率,ω,我们期望的流量调整准静态传热边界的波动率。我们扩大f和θ,根据

代入式(19)- (20),然后等同为像到零的力量,我们得到以下对函

数“”常微分方程:

其中M = 1,2,3,各自的边界条件是......

素数再次到的衍生物。

106 文学硕士侯赛因等。可以看出公式(25)- (28)是线性的,但加上可独立解决的从一个到另一个。在目前的分析,龙格- 库塔- 布彻[18]的初始值问题求解连同Nachtsheim Swigert[19]迭代方案解决式的系统。(25)- (28)为。这里的帕德[20]也被用来获得更准确地接近了当地的幅度和相位的剪应力和表面热流的波动部分。在第5节对详细的数值结果进行了讨论。

4大型的渐近解

远离前沿浮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直到远离下游的流量将是主要的自由对流,自由流的存在只是略有不安。因此,在本节已经给予了解决方案。(19)和(20)ζ当大的时候,我们强调的是,这个限制对应的不仅是为ω定义的x的大值,还有为x定义的ω的大值。其实,其实,详细检查了凯勒的箱法得到的数值结果显示,ζ的大值,不稳定的反应,只限于表面附近的薄区域。我们注意到,然而,这个结论没有在更高的电子订单中。因此,我们寻求在高频率范围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中,采用零近似的解决方案。出于这个原因,介绍了以下转换:

这些换算比例的动机顺序数量级分析(19)。

然后成为方程(19)和(20)

由于这些方程对应的是薄壁层,领先高阶函数的,F和,在这个区域可以表示以下功率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传热响应107其中,根据公式。(15)- (17)

基于上述展开式的解决方案。(31)和(32)可以得到以下形式:

当公式(35)代入(31)和(32)ζ被收集,包括:

质数现在表示关于差异为Y相关的边界条件

现在解决公式(36)和(37),受边界条件(38),我们发现在下面的表达式为和

108 文学硕士侯赛因等。

其中我被评为在第一象限(即),并且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复杂的表达式(39)和(40)是有效的普朗特数,然而,当是需要的,有时必须采取这些解决方案的限制,为。

5结果和讨论

在目前的分析,一种粘性波动的自由对流流体的解决方案是使不可压缩流体沿垂直受热面小幅度的在地表热通量非均匀稳定的前沿从测量距离的力量变化的热通量振荡。(主导的顺序)稳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由乔杜里和梅尔金[11]讨论。凯勒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采用箱法分析了波动问题的部分。该解决方案也已采用渐近法在小频率和大范围的频率使用扰动方法制度。由此获得的结果表示在幅度和相位、剪应力的波动部分以及那些表面温度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热通量梯度参数n 和普朗特数的影响方面,普朗特数的值被选择代表目前用于核工程冷却剂为液态金属流体(威尔克斯[8]),例如,锂 0.05 汞0.01。我们还获得=1.0,0.7,0.1,0.05,0.01的解决方案。

= 1.0和n= 1.0表1和表2给出的剪应力的波动幅度和相位,通过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表面温度的数值。比较结果显示,扰动解和渐近解的差分解决方案很好的吻合。对于n=0.0,0.25,0.5和0.75 =0.7,对应于空气,这些方法获得的数值,这就是上文所述剪应力波动的幅度和相图图形1和2。相应的幅度和相位值表面温度波动图所示3和4。在这些数字的粗曲线。

传热反应109表1。=1.0剪应力的波动幅度和相和n=1.0

a低频率的系列解决方案

b 高频率的渐近解

代表凯勒盒的解决方案,圆圈和坚实的盘旋曲线代表的扰动解和渐近解。像以前一样,这些曲线之间的比较确定的扰动解和渐近解与凯勒盒法解决方案在选定的每一个表面热流指数值都非常吻合。图5 – 6和7 - 8表示剪应力的波动幅度和相位,以及在PR=0.7,0.1,0.05,0.01,N = 0.5的表面温度。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频率的增加,无论表面温度梯度规定的普朗特数、剪应力幅值和表面传热,单调减少(从图1和3中可以看到)。这是由于从表面上看,滞后随频率变化量在相邻流体层的温度滞后。可以看出,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的表面温度。

110 文学硕士侯赛因等。表2。=1.0和n= 1.0表面温度波动的幅度和相位

a低频率的系列解决方案

b高频率的渐近解

振荡总是导致表面温度波动。相位角,和,在稳态条件下是零,而他们对单调减少渐近值和分别为。我们进一步观察,在低频率范围内的

相位角是随着普朗特数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的值(由此可以看出,从图2和4)。

从图1和3可以看出,在低频范围,剪应力振幅和波动的表面温度降低时指数表面的热通量增加。同样,从图2和4可以看出,相角在低频率范围内,随着指数增加的价值,而值保持常数。

传热响应111

图1剪应力波动的幅度图2针对不同阶段波动的剪力

n的值,而=0.7不同的n值,而=0.7

图3幅度的波动,表面温度图4。表面温度波动的相位

不同值的n,- =0.7不同的n值,而=0.7

图5当n=0.5时,剪应力图6当n=0.5时,针对

波动的幅度不同的Pr值不同阶段剪应力的Pr值

从图5和7可以看出,在低频范围,随着剪应力和表面温度的振幅,减少而普朗特数增加。图6和8可以看出,当相位角减小时,普朗特数增加,而n是固定在0.5。

112 文学硕士侯赛因等。

图7幅度的波动,表面温度图8表面温度波动的相位

不同的Pr值,而n = 0.5 不同的Pr值,而n= 0.5

6 结论

一个线性理论已被用于研究自由对流层边界的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层流沿垂直加热板到表面热通量的振荡,不稳定反应时的平均地表热通量的不同功率为x。已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即一个低频率,高频率的渐近方法和中频凯勒箱法扰动法,以获得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获得振幅和相位波动剪应力和表面温度不同的表面热通量指数n和普朗特数Pr值的数值。人们已经发现,振幅和相位波动的剪切应力和表面温度,用这三种方法的预测是非常好的,在整个频率范围内达到一致。它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无论普朗特数和表面的热通量指数值怎样变化,剪应力和频率的表面温度下降的幅度增加。剪应力、相位角和表面温度

也随之降低并且单调走向各自的渐近值和、而不管Pr和n的值。

致谢

SK达斯希望感谢孟加拉国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在做这项研究期间,他提供的研究奖学金。

参考文献

[1]莱特希尔,MJ层皮肤摩擦和传热的响应流中的波动

速度。PROC。河SOC。伦敦设置。一个224,1-23(1954年)。

[2]麻雀,电磁,格雷格,歼,属自由对流层垂直板表面均匀热

通量。反。A.S.M.E. 78,435-440(1956)。

[3]南大,遥感,夏尔马,诉R:自由对流层中的振荡流边界层。研究流体机械。15,419-428(1963)。

[4] Eshghy,Arpaci时,VS,克拉克,晶澳:从纵向振荡的自由对流效应

垂直表面。研究APPL。机械32,183-191(1965)。

[5],电子K. Muhuri,梅蒂,旺角:从横板振荡的自然对流流。诠释。海量热10,717-732(1967)。

维尔马,RL [6]:自由对流边界层上横板的波动。研究APPL。数学。机械(ZAMM)63,483-487(1982)。

[7]罗伊,S.:高普朗特数表面均匀热通量对流。反。A.S.M.E.热

转让95,124-282(1973)。

[8]威尔克斯,G.:一个均匀流流量超过一个半无限的垂直平板表面均匀热

通量。诠释。J.传热传质17,743-753(1974)。

[9]梅尔金,津海,马哈茂德,T.:自由对流边界层垂直板规定

表面热通量。研究工程。数学。24,95-107(1990)。

[10]梅尔金,津海,马哈茂德,T.:在规定的热通量的垂直表面混合对流:

为解决小型和大型的普朗特数。研究工程。数学。25,165-190(1991)。[11],马,梅尔金,JH乔杜里:自由对流边界层吹的效果和吸

在规定的热通量的垂直表面。研究工程。数学。27,165-190(1993)。[12],医学博士,扬·凯莱赫,KT公司:自由对流边界层传热响应

垂直加热板表面温度振荡。研究APPL。数学。物理学。ZAMP 19,31-44(1968)。

[13]侯赛因,马,达斯,SK,流行音乐,:自由对流层流边界层的传热反应

沿垂直板表面温度振荡。诠释。J.非线性机械。(出现)。

[14]克莱默,雷克南,PAL,S。1:磁流体动力学工程师和应用物理学家。纽约:麦格- 希尔1974年。

[15]石垣,H.:定期在附近的一个两维的驻点边界层传热。

研究流体机械。56,619-627(1972)。

[16]麻雀,电磁,羽,HS:本地非相似热边界层的解决方案。反。A.S.M.E.

:J.传热93,328-334(1971)。

[17]·凯勒,Cebeci,T.,边界层的精确数值方法流。二维

流动。PROC。诠释。CONF。在流体动力学数值方法,在物理学方面的讲稿。柏林

海德堡纽约::施普林格1971年。

[18]涂夫,JC:隐式Runge-Kutta方法。数学。COM。18,50-55(1964)。

[19] Nachtsheim,公关,Swigert,电子邮件:数值解的渐近边界条件的满意度系统的非线性方程的边界层类型。美国宇航局TN的D-3004(1965)。[20]范戴克,研究流体力学中的摄动方法。斯坦福:抛物出版社1975年。

作者地址:马侯赛因和SK达斯,达卡,达卡大学数学系,1000,孟加拉国; DAS 的里斯,机械工程学院,巴斯大学,Claverton向下,英国巴斯BA27AY

外文翻译油气储运

本科毕业论文(翻译) 英文标题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油气储运工程2011级 指导教师职称 单位 辅导教师职称 单位 完成日期2015年06月

利用天然气管道压差能量液化天然气流程 摘要 长输管道天然气的输送压力通常较高(高达10兆帕),在城市门站通常需要一套节流装置完成减压过程,这个过程通常由节流装置实现,而且在此过程中会浪费非常巨大的压力能。在该文章中通过HYSYS软件来设计和模拟回收利用该巨大能量来完成一股天然气的膨胀液化过程。将单位能量消耗和液化率作为目标函数并作为优化设计选择的关键变量。同样对天然气管道在不同运输用作压力下的工作情况进行计算和讨论,同时对不同设备压力能损失进行评估,并对具体细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液化率显然低于普通液化过程的液化率,该天然气膨胀液化过程适用于进行天然气液化是由于他的单位能耗低,过程简单及灵活。 1.介绍 长距离输送管线通常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运行(高达10兆帕),高压天然气通常在城市门站内通过一个不可逆的节流过程从而降压到达较低的压力为了适应不同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有用的压力能就这样被浪费了,因而,利用合适的能源利用方法回收这部分大量的压力能是十分有价值的。 天然气管道压力能多用于发电,轻质烃的分离以及天然气的液化。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一些小型的LNG站场天然气液化的研究报告,天然气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个小型的利用混合制冷机制冷循环的天然气液化系统,起液化能力在4-40m3 /d,kirllow等人研究了利用涡流液化技术和膨胀液化技术的小型天然气液化调峰厂。Len等人描述了几个基于压力能回收利用的天然气液化流程。Lentransgaz公司开发了充分利用压力能而没有外来能源输入来液化天然气的天然气液化的新设备。 Mokarizadeh等人应用了基因遗传学的相关算法对于天然气调峰厂的液化天然气的压力能使用进行优化以及损失的评估,Cao等人使用Hysys软件分析了应用于小型天然气液化流程的使用混合制冷剂循环以及N2,CH4膨胀循环的撬装包。Remeljej等人比较了四种液化流程包括单级混合制冷循环,两级膨胀氮循环,两开环膨胀流程,以及类似的能量分析得到单级的混合制冷剂循环有最低的能量损失。 表1 符号命名 符号名称符号名称 a 吸入参量,Pa(m3/mol) t 温度K A 无量纲吸入参量v 摩尔体积m3/mol b 摩尔体积m3/mol W 能量kW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根据给定的原始条件,确定各股物料的进出口温度,计算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并要求核对换热器压强降是否符合小于30 kPa的要求。各项设计均可参照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来完成。具体项目如下:设计要求: =0.727Χ10-3Pa.s 密度ρ=994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62.6Χ10-2 W/(m.K) 比热容Cpc=4.184 kJ/(kg.K) 苯的物性如下: 进口温度:80.1℃出口温度:40℃ =1.15Χ10-3Pa.s 密度ρ=880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14.8Χ10-2 W/(m.K) 比热容Cpc=1.6 kJ/(kg.K) 苯处理量:1000t/day=41667kg/h=11.57kg/s 热负荷:Q=WhCph(T2-T1)=11.57×1.6×1000×(80.1-40)=7.4×105W 冷却水用量:Wc=Q/[c pc(t2-t1)]=7.4×105/[4.184×1000×(38-30)]=22.1kg/s

4、传热面积的计算。 平均温度差 确定R和P值 查阅《化工原理》上册203页得出温度校正系数为0.8,适合单壳程换热器,平均温度差为 △tm=△t’m×0.9=27.2×0.9=24.5 由《化工原理》上册表4-1估算总传热系数K(估计)为400W/(m2·℃) 估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S0==75m2 5、换热器结构尺寸的确定,包括: (1)传热管的直径、管长及管子根数; 由于苯属于不易结垢的流体,采用常用的管子规格Φ19mm×2mm 管内流体流速暂定为0.7m/s 所需要的管子数目:,取n为123 管长:=12.9m 按商品管长系列规格,取管长L=4.5m,选用三管程 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 管子的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采用焊接法。(2)壳体直径; e取1.5d0,即e=28.5mm D i=t(n c—1)+2e=19×(—1)+2×28.5=537.0mm,按照标准尺寸进行整圆,壳体直径为600mm。此时长径比为7.5,符合6-10的范围。

化工原理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班级:09化工 设计者:陈跃 学号:20907051006 设计时间:2012年5月20 指导老师:崔秀云

目录 概述 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 - 7 - 1.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 - 10 - 2.蛇管式换热器 ........................................................................... - 11 - 3.套管式换热器 ........................................................................... - 11 - 1.3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 - 11 - 1.4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 - 13 - 1.5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 - 14 - 1.6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16 - 1.7确定设计方案.......................................................................... - 17 - 2.1设计参数................................................................................. - 18 - 2.2计算总传热系数...................................................................... - 19 - 2.3工艺结构尺寸.......................................................................... - 19 - 2.4换热器核算 ............................................................................. - 21 - 2.4.1.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21) 2.4.2.热流量核算 (22)

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设计外文翻译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原文题目:Effectively Design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 原文来源: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February 1998 文章译名: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姓名:xxx 学号:62021703xx 指导教师(职称):王成刚(副教授)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03班 所在学院:机电学部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为了充分利用换热器设计软件,我们需要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组件、换热管布局、挡板、压降和平均温差。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设计是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完成的。然而,为了有效使用该软件,需要很好地了解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文介绍了传热设计的基础,涵盖的主题有:管壳式换热器组件、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使用范围、传热设计所需的数据、管程设计、壳程设计、换热管布局、挡板、壳程压降和平均温差。关于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热传导和压力降的基本方程已众所周知。在这里,我们将专注于换热器优化设计中的相关应用。后续文章是关于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前沿课题,例如管程和壳程流体的分配、多壳程的使用、重复设计以及浪费等预计将在下一期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组件 至关重要的是,设计者对管壳式换热器功能有良好的工作特性的认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换热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壳体 封头 换热管 管箱 管箱盖 管板 折流板 接管 其他组成部分包括拉杆和定距管、隔板、防冲挡板、纵向挡板、密封圈、支座和地基等。 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标准详细介绍了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 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三个部分:前端封头、壳体和后端封头。图1举例了各种结构可能的命名。换热器用字母编码描述三个部分,例如,BFL 型换热器有一个阀盖,双通的有纵向挡板的壳程和固定的管程后端封头。根据结构

空气压缩机论文中英文对照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一维多级轴流压缩机性能的解析优化 摘要 对多级压缩机的优化设计模型,本文假设固定的流道形状以入口和出口的动叶绝对角度,静叶的绝对角度和静叶及每一级的入口和出口的相对气体密度作为设计变量,得到压缩机基元级的基本方程和多级压缩机的解析关系。用数值实例来说明多级压缩机的各种参数对最优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轴流压缩机 效率 分析关系 优化 1 引言 轴流式压缩机的设计是工艺技术的一部分,如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将影响设计过程。至今还没有公认的方法可使新的设计参数达到一个足够精确的值,通过应用一些已经取得新进展的数值优化技术,以完成单级和多级轴流式压缩机的设计。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和许多更准确的方法特别是发展计算的CFD 技术,已经应用到许多轴流式压缩机的平面和三维优化设计。它仍然是使用一维流体力学理论用数值实例来计算压缩机的最佳设计。Boiko 通过以下假设提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用以优化设计单级和多级轴流涡轮:(1)固定的轴向均匀速度分布(2)固定流动路径的形状分布,并获得了理想的优化结果。陈林根等人也采用了类似的想法,通过假设一个固定的轴向速度分布的优化设计提出了设计单级轴流式压缩机一种数学模型。在本文中为优化设计多级轴流压缩机的模型,提出了假设一个固定的流道形状,以入口和出口的动叶绝对角度,静叶的绝对角度和静叶及每一级的入口和出口的相对气体密度作为设计变量,分析压缩机的每个阶段之间的关系,用数值实例来说明多级压缩机的各种参数对最优性能的影响。 2 基元级的基本方程 考虑图1所示由n 级组成的轴流压缩机, 其某一压缩过程焓熵图和中间级的速度三角形见图2和图3,相应的中间级的具体焓熵图如图4,按一维理论作级的性能计算。按一般情况列出轴流压缩机中气体流动的能量方程和连续方程,工作流体和叶轮的速度。在不同级的轴向流速不为常数,即考虑i j u u ≠,i j c c ≠ (i j ≠) 时的能量和流量方程。在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 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釜液 3.31450.9

换热器文献翻译之英文文献部分

关于利用换热器网络夹点技术减少能源消耗的调查 B.Raei和A.H.Tarighaleslami Mahshahr科,化学工程学院,伊朗伊斯兰阿扎德大学,Mahshahr63519 收稿日期:4月27,2011接受日期:7,2011/7月发布:2010年12月20日摘要:有多种方法可以提高效率的能源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在本文中。所研究的是应用夹点技术在分析换热器网络(HEN),以减少一个热系统中的能源消耗。因此,在这个设计中,求解得到ΔTmin大约为10℃时区域的效率(α)是0.95。作者还描述了网格图和驱动力图为额外的分析。为了提高节能量,在诊断阶段传热从夹点自上而下是通过各种途径来验证,,包括重新测序,更换管道,增加热交换器和流体的分流。结果表明,该网络有一个潜在的能力来降低能耗,计划用夹点原则来减少单元能耗。对于夹点分析结果,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换热器网络单元的改变是不必要的。获得的结果表明,恒定的换热网络完全证实了高效率区域是因为换热器通过了夹点并产生推力。 关键词:夹点技术,换热器网络、能源消耗、复合曲线、大组合曲线1.介绍 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Umeda和他的同事在Chiyoda为了过程的最优化建立了新的技术。在1978到1982,这个团队提出过程分析的概念和复合曲线表明了如何评估单元消耗和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热回收和减少热损失。同时,Linnhoff和他的同事提出分析换热器网络减少能耗等概念,介绍了一些概念如复合曲线,这是研究热能回收的一个重

要工具。但与Chiyoda团队相反,他们强调夹点是热回收关键,所以他们选择夹点技术这个名字用于此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夹点技术已经得到提升。和HEN一样,它被用于蒸馏塔、火炉、蒸发器、涡轮机和核反应堆中优化能源消费。夹点技术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一种系统方法,这用于分析化学过程和公用事业。工业过程中夹点分析用于设计前能量和HEN成本的定义,还包括夹点的定义。这个方法中,在设计前,最低单元消耗,最小区域面积和最小传热单元数是所考虑过程的目标。在下一个阶段HEN的设计将用于实现该目标。最后,最低的年度成本用于比较能源成本和资本。因此,夹点分析主要目标是传热整合过程的优化,提高热回收和降低单元能耗。至于分析,首先,获得转变温度然后是温度和焓的情节吸引(占一半数量的最低温度是减小热流和添加冷流)图1显示了复合曲线和大组合曲线作为工具用于夹点分析。 图1.夹点分析工具:复合曲线和大组合曲线复合曲线表明累加焓流率和HEN中冷热流体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复合曲线产生于超过一定温度范围的累加过程,冷热流体的结果标于大组合曲线上。

中英文文献翻译-螺杆压缩机

英文原文 Screw Compressor The Symmetric profile has a huge blow-hole area which excludes it from any compressor applicat -ion where a high or even moderate pressure ratio is involved. However, the symmetric profile per -forms surprisingly well in low pressure compressor applications.More details about the circular p -rofile can be found in Margolis, 1978. 2.4.8 SRM “A” Profile The SRM “A” profile is shown in Fig. 2.11. It retains all the favourable features of the symmetric profile like its simplicity while avoiding its main disadvantage,namely, the large blow-hole area. The main goal of reducing the blow hole area was achieved by allowing the tip points of the main and gate rotors to generate their counterparts, trochoids on the gate and main rotor respectively. T -he “A” profile consists mainly of circles on the gate rotor and one line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gate rotor axis.The set of primary curves consists of: D2C2, which is a circle on the gate rotor with the centre on the gate pitch circle, and C2B2, which is a circle on the gate rotor, the centre of whi ch lies outside the pitch circle region.This was a new feature which imposed some problems in the generation of its main rotor counterpart, because the mathematics used for profile generation at tha -t time was insufficient for general gearing. This eccentricity ensured that the pressure angles on th -e rotor pitches differ from zero, resulting in its ease of manufacture. Segment BA is a circle on th -e gate rotor with its centre on the pitch circle. The flat lobe sides on the main and gate rotors were generated as epi/hypocycloids by points G on the gate and H on the main rotor respectively. GF2 is a radial line at the gate rotor. This brought the same benefits to manufacturing as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circle eccentricity on Fig. 2.11 SRM “A” Profile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

目录§一.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设计任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结构图 §二.概述及设计要求 .换热器概述 .设计要求 ~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 确定物性参数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壳程结构与相关计算公式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计算传热系数k 计算传热面积 ^ §四.工艺设计计算 §五.换热器核算 §六.设计结果汇总 §七.设计评述 §八.工艺流程图 §九.主要符号说明 §十.参考资料

: §一 .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设计任务 ¥ 1.任务 处理能力:3×105t/年煤油(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一个大气压。 备注:此设计任务书(包括纸板和电子版)1月15日前由学委统一收齐上交,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延迟上交的同学将没有成绩。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1.3.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流程安排 1.3.2、确定物性参数 (1)定性温度;(2)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1.3.3、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2)平均传热温度差;(3)传热面积;(4)冷却水用量 % 1.3.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2)管程数;(3)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及壳程数;(4)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二、确定设计方案............................................................................ (3)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三、确定物性数据............................................................................ (4) 四、估算传热面积............................................................................ (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五、工艺结构尺寸............................................................................ (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 (7) 7.其他附件 8.接管 六、换热器核算............................................................................ . (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 (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七、结构设计............................................................................ . (13)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换热器(英文)

目录 用于吸收式制冷剂组解吸塔上的板壳式换热器中的压降的研究 (1) 摘要 (1) 1引言 (1) 2 循环吸收式没有压降的发电机的描述 (2) 3 换热器中的沸点和压降 (3) 3.1 溴化锂-水-发生器 (4) 3.1.1 板式换热器的温度分布 (5) 3.2 氨—水蒸发器 (6) 3.3 实验注意事项 (7) 4 板式换热器用作蒸汽发生器 (8) 5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用于吸收式制冷剂组解吸塔上的板壳式换热器中的压降的研究 N.Gacía-Hernando a,*,J.A.Almendros-Ibá?ez b,c,G.ruiz d,M.de Vega a a能源系统工程(ISE), Ingeniería Departamento de Térmica y Fluidos大学,马德里卡洛斯三世Avda?Leganés、第30条、第28911大学,马德里,西班牙 b Industriales非政府Escuela de Albacete的 c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第02071期,阿尔瓦塞特省,西班牙 d 能原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部门,Reunidas、S.A. 、C / Arapiles第13号、10a,28015年马德里,西班牙 文章历史条: 2009年6月17日收到原文2010年2月2日收到修订表2010年10月6日审核通过2010年10月30日在网上发布关键词: 吸收系统 解吸 板式换热器 压力降 板式换热器摘要 我们对板式换热器中的压降对LiBr–H2O(苯丙氨酸)和NH3-H20溶液沸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于NH3-H20溶液,压降和温度饱和之间的关系说明,在饱和温度变化很小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很大的压力降。另外,在使用LiBr–H2O时,由于工作压力通常比较低,为了将板式换热器作蒸汽发生器之用,因此,必须将压降作为一个主要限制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压降会显著改变进入换热器的溶液的沸点,因此,也就需要一个更高的加热流体温度。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设计这种系统的大纲。 2010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1引言 吸收式制冷机,与机械制冷系统相比,在外形尺寸上普遍比较大,也因此限制了它们在低等和中等电力系统上的进行更广泛的使用。例如,一个典型的价值制冷功率比体积在单身对机组的影响是为了吸收达0.04米3/千瓦(没有考虑到冷却统所占的体积)-制冷能力在10到30千瓦,而机械压缩机系统可以有一个制冷功率比等于0.02米3/千瓦的同样范围的制冷能力。作为吸收技术的推广使用,这显然很不方便,并且减少了它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功效,该系统可以使用低温能源,尤其是在文章信息:

外文翻译--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精品

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 在史前时代,人类已经发现在食物缺少的季节里,如果把猎物保存在冰冷的地窖里或埋在雪里,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懂得了采冰,储冰技术。 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把大量的雪埋在储藏室下面的坑中,然后用木板和稻草来隔热,古埃及人在土制的罐子里装满开水,并把这些罐子放在他们上面,这样使罐子抵挡夜里的冷空气。在古印度,蒸发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当一种流体快速蒸发时,它迅速膨胀,升起的蒸汽分子的动能迅速增加,而增加的能量来自周围的环境中,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而降低。 在中世纪时期,冷却食物是通过在水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像硝酸钠或硝酸钾,而使温度降低,1550年记载冷却酒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这就是制冷工艺的起源。 在法国冷饮是在1660年开始流行的。人们用装有溶解的硝石的长颈瓶在水里旋转来使水冷却。这个方法可以产生非常低的温度并且可以制冰。在17世纪末,带冰的酒和结冻的果汁在法国社会已非常流行。 第一次记载的人工制冷是在1784年,威廉库伦在格拉斯各大学作了证明。库伦让乙基醚蒸汽进入一个部分真空的容器,但是他没有把这种结果用于任何实际的目的。 在1799年冰第一次被用作商业目的,从纽约市的街道运河运往卡洛林南部的查尔斯顿市,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足够的冰来装运。英格兰人Frederick Tuder和Nathaniel Wyeth看到了制冰行业的巨大商机,并且在18世纪上半叶,通过自己的努力革新了这个行业。Tudor主要从事热带地区运冰,他尝试着安装隔热材料和修建冰房,从而使冰的融化量从66%减少到8%,Wyeth发明了一种切出相同冰块的方法,即快速又便捷,从而使制冰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减少了仓储业,运输业和销售业由于管理技术所造成的损失。 在1805年,一名美国发明者Oliver Evans设计了第一个用蒸汽代替液体的制冷系统,但Evans从来没有制造出这种机器。不过美国的一位内科医生John. Gorrie制造了一个相似的制冷机器。

暖通外文文献翻译详解

毕业设计(论文)附件 外文文献翻译 学号:姓名: 所在院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原文标题:New solid desiccant solar air conditioning unit in Tunisia: Design and simulation study 2016年6月1日

突尼斯的新型固体除湿空调机组的设计与仿 真 研究 1 Zied Guidara , Mounir Elleuch , Habib Ben Bacha a, b, * 机械力学实验室系统(lasem )土木工程系,法克斯大学工程学院,B.P W 3038 斯法克斯,突尼斯 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沙尔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大学,B.P. 655,沙乌地阿拉伯 亮点 本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固体除湿空调装置的设计,以及其运作的三种模式的发展。 并在热和质量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建模研究,模拟研究了机组的运作。 摘要 就环境保护以及节能方面而言,太阳能空调机组的运用在除湿机组中是一个很有发 展前景的解决方案。本文中介绍的是一种新的固体除湿空调机组在突尼斯的办公空间模 拟运作。因此,每个组件的数学模型的建立都主要是基于热和质量平衡。三种功能的模 型分别模拟了三种不同的气候:比塞大相对冷湿比较大的气候、雷马达燥热的气候以及 杰尔巴处于中间的气候。研究结果表明,每种功能模型中,空调机组所处理后的空气都 可以确保办公室环境能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要求。 关键词:空调;冷却除湿;太阳能;数学模拟 1 引言 目前空调已经成为了办公空间里一种重要的必需品。然而传统的空调机组存在许多 环境污染的问题。此外,传统的机组需要大量电力,这些电力往往通过消耗大量的石油 资源,而石油资源目前是一种很宝贵的能源这是由石油资源,此外,其还会产生排放越 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并且常规的空调机组中空气的除湿是通过露点温度下的冷却操作实 现的,从而导致其所处理后的空气非常冷,这也就使冷空气在空调中需要再次加热以达 到设计温度(即存在冷热抵消),这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不能 确保能达到用户温度和湿度的设计标准。 因此,考虑到地球上石油资源缺乏的现状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鼓励大家在 空调系统中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突尼斯,能源部门面临着的许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碳氢化合物储量的枯竭以 及人们消费水平的增长,传统的电动空调由另一种节能型空调所替代已成为一种必然。 所以在我国既要限制空调对电能的需求量,又要满足人们对空调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空 调研究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应在不破坏国际环境保护约定的前提下实现,事实上,这 1 本文出自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Zied Guidara, Mounir Elleuch,Habib Ben Bacha 1 a a

浮头式列管换热器讲解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3) 1.1换热器的概述 (3) 1.1.1换热器的分类 (3) 1.2列管式换热器的概述 (3) 1.2.1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 (3) 1.2.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3) 1.2.1.2浮头式换热器 (4) 1.2.1.3填料函式换热器 (5) 1.2.1.4U型管式换热器 (5) 1.3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5) 1.3.1流径的选择 (5) 1.3.2流速的选择 (6) 1.3.3材质的选择 (7) 1.3.4管程结构 (7) 二、工艺流程简图 (7) 三、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8) 3.1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8) 3.1.1确定流体通入空间 (8) 3.1.2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并选择列管换热器的形式 (8) 3.1.3计算热负荷Q (9) 3.1.4计算平均温差,并确定壳程数 (9) 3.1.5初选换热器规格 (9) 3.2核算总传热系数K0 (10) 3.2.1计算管程对流换热系数 (10) 3.2.2计算壳程对流换热系数 (11) 3.2.3确定污垢热阻 (11) 3.2.4总传热系数 (12) 3.3 计算压强降 (12)

3.3.1 计算管程压强降 (12) 3.3.2 计算壳程压强降 (13) 3.4校核壁温 (14) 四、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4) 五、设计感悟 (15) 六、参考文献 (16) 七、符号说明 (16) 附图:工艺流程图以及设备主体图

1.设计方案简介 1.1换热器的概述 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换热器的分类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间壁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 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合。 1.2列管式换热器的概述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

外文翻译----设计加工螺杆式压缩机的内摆线

附录 1 The Original English THE KEY TECHNOLOGY OF DESIGN HOB FOR HOBBING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WITH CUCLOID-ARC PROFILE ABSTRCT The profile of cycloid-arc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is not a smooth profile; it has a tip on it. When design the hob cutter used for machining this kind of rotors, the profile of hob edge will appear sepa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researches on the design theory of hob cutter for hobbing the cycloid-arc rotor with tip profile, and got the best way for design this kind of hob cutter with a separate edge. It is good practice to design the hob cutter and hob the cycloid-arc rotor according to pract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test. (1) INTRODUCTION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screw compressor mainly depend 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screw rotors. At present, the machining method of our country for machining screw rotors is milling the shortcoming of milling is low productivity and machining accuracy. Hobbing characteristic is high productivity and machining accuracy, so the machining method for hobbing instead of milling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is now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Hobbing instead of milling for machining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has much more advantage, but the key problem for carrying out hobbing the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is that the profile of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must be suited to hobbing. Our national standard profile for screw compressor rotors have no-symmetric cycloid-arc profile and symmetric are profile [1], since no-symmetric cycloid-arc profile screw compressor has much more advantage than symmetric are profile screw compressor, our national factory all adopt the former at present. The property of no-symmetric

列管换热器设计一般步骤

列管换热器设计一般步骤 1、作出流程简图。 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 3、选定载热体,求出载热体的流量。 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 5、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 6、初算平均传热温度差。 7、按经验或现场数据选取或估算K值,初算出所需传热面积。 8、根据初算的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尺寸初步设计。包括管径、管长、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内径(需进行圆整)等。 9、核算K。 10、校核平均温度差D。 11、校核传热量,要求有15-25%的裕度。 12、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计算。 二、机械设计 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选择。 3、换热器法兰选择。 4、管板尺寸确定。 5、管子拉脱力计算。 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7、温差应力的计算。

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三、编制计算结果汇总表 四、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五、提出技术要求 六、编写设计说明书 3 1 2列管换热器设计步骤 常规的列管换热器的设计步骤如下。 (1) 输入已知条件:如热流体的生产任务qm2、T1、T2为已知,确定冷流体,则冷流体进口温度t1也为已知,再优化确定t2;确定管材的内径d1、外径d2、管长L,管间距l和挡板间距B;根据冷热流体的性质确定 污垢热阻Rd1和Rd2。 (2) 选择流体流通的通道和方向、管程数和壳程数。 (3) 计算冷流体流量qm1和热负荷。 (4) 计算逆流的Δtm和平均温度差修正系数ψ,再计算实际Δtm。 (5) 计算定性温度tm和Tm,选定流体物性方程,计算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ρ1, μ1, λ1, cp1, Pr1, ρ2, μ2, λ2, cp2, Pr2。 (6) 设定K的初值。 (7) 由传热速率式计算A。 (8) 由已知管材参数计算n, D。 (9) 计算S1, S2和Re1, Re2。 (10) 设定壁温tW,计算μ1μ1W0 14, μ2μ2W0 14。 (11) 计算α1, α2。 (12) 计算tWc,比较tW与tWc,如不符要求,重复步骤(10)~(12); (13) 计算Kc和Ac,比较A与Ac,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A>115% Ac,最终设计以A为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如 不符要求,重复步骤(6)~(13)。 在编制程序时,应把有关通用部分编制成独立子程序模块。 ①物性数据库,必须包括传热计算所需的冷热流体物性,如密度、黏度、比热容、导热系数、汽化潜热等, 饱和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强的相关参数。 ②由于对流给热系数α的关联式很多,可以建立计算α的专用模块。 ③设备的尺寸模块,如系列化尺寸,对计算得到的设备尺寸应按标准系列进行圆整;又如已知列管数和管间 距计算各种排列的管壳的内径,并圆整列管数。 ④计算过程中的试差部分需要有相应的迭代计算子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