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学-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及支流的上游,凡 流速达到1—3米/秒,河底均为卵石和跞石,石上附 生卵形藻、曲壳藻、针杆藻、异端藻、等片藻之类 底生硅藻和一些丝状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也由这些 藻类组成,生物量极低;到了中下游的平原河段, 流速大减,底质转为淤泥或细砂,一些真性浮游种 类开始发展起来,绿藻中如衣藻、小球藻、栅藻、 盘星藻等,甲藻中如多甲藻、角藻都很常见,生物 量也明显增高。西江干流在广西江段,上游流速不 高,且水源来自各方面,其中也包括湖泊和池塘等, 带进一些外源性浮游生物,因而生物量较高。
日常管理技术
换水 投饵 通气和搅池 清底和倒池 病害的防治
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
水温 溶解氧 盐度 光照 PH值 氨态氮 重金属离子 浑浊度
七、稚参培育技术
(一)附着基 (二)稚参培育密度及控制 (三)饵料 (四)稚参培育管理技术 (五)稚参培育环境 (六)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
附着基

种类
在制定上述模型中,Pomeroy假定各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如下:
细菌50%(DOM为浮游细菌和底生细菌均分)
小型浮游动物17%
食腐屑底栖动物33%
大型浮游动物19%
肉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10%
肉食浮游动物13%
Pomeroy所估算的鱼产量和鱼现存量较实际为低。其他研究者认为原因 可能是:1.用14C测定的初级生产力偏低,特别是当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时,可能偏低一个数量级;2.所采用的能量转化效率也可能偏低。
(九)两个重要的生态学特性
排脏与再生 夏眠
第二节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
一、基本设施及要求
(一)育苗室及饵料室 (二)培育池 (三)沉淀池 (四)砂滤池 自然砂滤过滤池
二、亲参采捕技术
(一)采捕时间与水温 (二)亲参采捕规格 (三)亲参采捕时注意事项 过重的机械刺激 严格避免与油物接触 保证海上暂养槽内水的清新
水平分布
沿着河流纵向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三部分在流速、底质和水量上都有明显不同。
上游流速最大,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最为强烈。 侵蚀作用使河床的深度逐渐加深,由于较轻的物质 随水流运走。上游的底质通常由石砾构成。
中游水流速度减慢,因而沉积作用加强,由于 支流水的汇入、水量增多。
下游流速最弱,河水挟带的质粒在这里大量沉 积,形成浅滩,深槽和三角州等,通常沿着河长交 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在河口出现三角洲。
主要限制因子
河流的形态影响河中生物的分布。在水深的河 槽环境条件较稳定,动植物均较丰富,浅滩生活条 件极不稳定,生物最为贫乏。
水流和底质是决定河流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 主要因素。上游流速大,底栖生物多聚集在不易被 水流冲走的大石块上。由于水流湍急,浮物生物很 少,只有一些着生种类被冲落水中,形成以硅藻为 主的偶然性浮游生物。
稚参培育环境
水温 光照 盐度 PH值 溶解氧
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
桡足类 细菌
耳状幼虫培育密度
多年人工育苗实践及实验表明,培育初 耳幼体的最适密度0.5个/毫升左右;如果 有充气条件下,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一 般可控制在1个/毫升以下。在适宜范围内, 密度越小,幼体个体越大,发育越快, 成活率、变态率越高。
饵料
单胞藻 种类
混合投喂
代用饵料 海洋酵母 面包酵母 大叶藻粉碎滤液等
生物学知识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生殖习性 (四)性腺发育 (五)早期胚胎发育 (六)幼虫发育
外部形态
体筒状,呈黄瓜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 横断面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整个腹面有密集 的小突起,称其为管足,管足在腹面排列成不规 则的三纵带,管足的末端有吸盘,背部略隆起, 具有4-6排不规则的肉刺,它是变形的管足。口 在前端偏于腹面,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触手, 具触手囊,靠触手的收集将事物送入口内。肛门 位于体后端偏背面,稍后的背部有一个乳突,即 为生殖孔。
图19—5
3. 在水华期末,浮游植物大量死亡的情形下(图19—5),这时50%初 级产量形成腐屑,30%形成DOM,通过牧食链的能量减少,水层鱼产量 下降(0.45 gC/m2·a),底层鱼产量上升(0.42gC/m2·a)。
在3种情形下,总鱼产量分别为1.2、0.95和0.69 gC/m2·a,也就 是说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或浮游植物大量死亡的情形下,鱼产量分别 降低20%和27%。

投放时间
稚参培育密度及控制
试验表明,稚参附着密度以0.2-0.5头/平方 厘米为宜。
饵料
底栖硅藻 • 鼠尾藻粉碎滤液 • 人工配合饵料
稚参培育管理技术
稚参的培育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 法是稚参附着以后,稚参自始至终在原 附着基上培养;第二种方法是初附稚参 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将其剥离原附着基 转移到另外网箱中继续培养。
三、亲参蓄养技术
蓄养密度 日常管理技术 亲参升温促熟培育技术 巡池观察
四、获卵及受精卵的处理技术
采卵 受精及受精卵的处ຫໍສະໝຸດ 技术 孵化五、幼虫选优技术
(一)在孵化槽内孵化的幼体 (二)在蓄养池内产卵、孵化的幼体
虹吸法 浓缩法 拖网法
六、耳状幼虫培育技术
(一)耳状幼虫培育密度 (二)饵料 (三)日常管理技术 (四)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
中下游随着流速的减弱,底质也发生变化。砂 底群落种类较少,泥底群落生物种、量都较丰富, 常有水草丛生并形成草丛群落。
一、非生物环境
1.流量和水位 2.含砂量 3.透明度 4.水温 5.水的含盐量和主要离子
二、生物群落
(一)浮游生物 (二)底栖生物 (三)鱼类
河流浮游植物特点
河流浮游植物主要是由相通的静水水域 流进的,在本河流中仅在水流微弱的河 湾中可以形成,此外就是由被水流冲刷 而悬浮水中的底生藻类所组成。一般情 况下在山溪急流或山区河流上游因水流 湍急,浮游植物几乎全为底生藻类,且 种、量皆少;中、下游随着水流的减弱 和支流的汇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均 有增高。
水域生态学
第十三章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本身有一定渔业价值,同时又是许多湖泊、水 库、池沼的水源,对后者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 都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河流众多,江河总面积约占内陆水域总面积 的45%。其中内流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湖泊为 尾闾最后消失在陆地上,外流河系多分布于东部地 区。源于青藏高原东南侧者多为源远流长的巨河大 川。如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 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缘于我国中部第二阶梯 的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缘于东 部沿海第三阶梯的河流有鸭绿江、闽江、瓯江等, 河流流程较短。
黄河、长江等浮游植物
黄河干流也是中游进入黄土高原后,水的含砂 量急增以致浮游植物生物量降到极低点,呈现 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的情况。长江 浮游植物生物量在上游和中游各出现一个峰, 总趋势是从上游逐渐往下游递减,到近河口区 又稍见回升,这种情况可能与水的污染有关。 我国河流浮游植物量从0.1到20—30 mg/L升。黑 龙江水系各河通常较高,淮河干流及内蒙古一 些河流也较高,黄河、长江以珠江水系各河一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概述
一、国内发展情况及趋势 二、价值 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第一节 刺参生物学及生态学知识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生物学知识 四、生态学知识
分类地位
棘皮动物门 海参纲 楯手目 刺参科 仿刺参属
分布
海参分布遍及世界各海洋,从潮间带至水 深万米均有分布。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于 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 深20-30米的浅海海域。地理分布的北限是俄 罗斯的库页岛,美国的阿拉斯加沿岸;南到日 本的鹿儿岛,朝鲜半岛。我国辽宁、山东、河 北等省浅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 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其中以辽宁的大连市、 锦州地区,山东的烟台市、青岛市海区沿岸分 布最多。
刺参性成熟年龄为2龄,而且往往与个体 体重有很大关系
早期胚胎发育
生殖细胞 受精 卵裂 囊胚期 原肠期
幼虫发育
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耳状幼虫
小耳状幼虫 中耳状幼虫 大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生态学知识
(一)水温 (二)底质 (三)盐度 (四)深度 (五)饵料、摄食及成长 (六)呼吸 (七)移动 (八)敌害
生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一般南部地区早于北部 地区,潮间带早于潮下带,就是在同一 地区繁殖季节,随年份不同也有变动, 变动的因素复杂,但以水温的变化为依 据可靠。 从各地看,在15-23℃范围内, 多在18-20℃之间。
产卵量一般100万-200万粒,多者多达 400万-500万粒,个别大的个体,产卵量 可超过千万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