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 合作 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探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自主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其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一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使学生有效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有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水平呢?
一、创设课堂探究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愿望。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所以,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实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因为是按小组实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相关系?宽和什么相关系?面积和什么相关系?有了
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相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相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相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够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热情。
“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所
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年、月、日”前,我在新授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鼓励他们把查阅到的资料实行小组集中讨论分析、比较。再把意见综合起来。新授课时,我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加以分析、讲解。学生研究自己找到的材料要比研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更来劲,更感兴趣。又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学”,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场面吗?”(媒体出示握手照片)“你想握手吗?”(同桌握手)“三个人每两人握手该握几次手?”“四个人呢?”……学生操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计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兴趣知道答案,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样做,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水准,而且提升了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热情。
三、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遵循“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如教学“理解分数”中,我准备了学生郊游情境媒体分蛋糕,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带来了什么食物?”“每一种都平均分成两份会吗?”学生平均分蛋糕,学生演示对折1/2等学生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发展思维水平,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与此同时,教师要转变观点,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促使他们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的活动,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来。例如,在教“分数意义”的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的材料(实物、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等),上课后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你能把这些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吗?平均分之后你能够得到哪
些分数?”来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对应的分数。学生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行探索,这样安排,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对应的发展。
总来说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理解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实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素质水平,促动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