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探究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充满无限的热爱,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积累了点滴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一、激趣——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助推器。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究”之火。
通过以情激学、设难激学、创疑激学、信心激学(即让师生角色对换,让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信)、魅力激学(教师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新华字典》的厚度。
学生学过长度单位“厘米”,所以能很快地说出《新华字典》的厚度是4厘米多一点;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元硬币,让学生说说它的厚度是多少;然后用直尺量量它的厚度是多少。
这一下学生都呆住了——它不满1厘米,怎么量呀!究竟是多少呢?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想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这就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的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导思——明确目标、提出猜测教师根据学生求知的愿望,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质疑、猜想,提出假设。
数学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
数学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摘要:本文结合我校的“三环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一、在“预习”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预习好比外出旅游前,先看一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浏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是指学生在听老师讲授前,预先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预习能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也能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来,最后比较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预习,学生初步产生了探究的意识,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探究学习新知,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
把过去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二、在“展示”过程中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得如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新授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2.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
如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先给出表格(略)让学生填写。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很快从所填表中发现了规律:①小正方形的个数和摆出的长方形面积的数据是一样的。
②长乘宽的积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宽。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不是死记硬背,套用公式,我问道:“你们是怎样摆出长方形的?摆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答道:“我们先一行一行地摆,看可以摆几行,而且要保证每行个数相等,这样摆出的才是长方形。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工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人们加速人的自主探究建构,并正确发挥其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教”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很少有学生自主的活动,更谈不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做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处于低水平。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重要的丞待解决的问题。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探究”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近几年来。
我校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形式化——“对话”变成“问答”,由“满堂讲”变为“满堂问”;有活动却无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出现等等。
这些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更富有现实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言自主探究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理解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
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为学校操场铺草皮,如何计算所需的草皮数量?”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 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材料,如几何图形、数学工具、计数器等。
这些材料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和验证数学规律。
例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切好的水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3. 鼓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不仅可以个人进行,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方法。
4. 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有多种解决方法或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样的设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用最少的长方形拼出一个正方形?”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规律。
5. 给予适时的引导与反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反馈至关重要。
教师应适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新,并提出改进建议。
例如,在学生探索“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的 实施 策略 进 行 详 细 阐释 , 旨在 引导 学 生主动 参 与 数 学 学 习过程 , 促 进 学生 真 正成 为 知识 的主 动 建
构者 。
关键 词 : 小 学数 学 ; 自主探 究 ; 策略 小 学数 学是 基础教 育 的一 门核 心课 程 , 在 小学数 能 、 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 特别是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课 堂 教 学 中 , 开展 自主 探 究学 习 , 学 生 不仅 能 习得 的发展 阁 。 学 生 经历探 究 过程 , 能够 建构 知 识并掌 握解 数学 基 本知识 、 基本技 能 , 更 能促 进其 数 学 思维 、 数 学 决 问题 的方 法 , 获得 理智 水平 的发 展 和深 层 次 的情 感
一般情况下二者是杂糅在一起的。本文 念 为广 大教 师所 接受 , 并 逐 步渗透 在 教 师 的教 学行 动 提下进行的,
中 。但 是 , 自主探 究 学 习在小 学数 学 课 堂教学 情 境 中 把 自主探 究 作 为一种 学 习方式 来进 行探 讨 。 通过 上述 分 析 , 结 合 具 体 实践 我认 为 自主探 究学 习是 指在 教 仍 存 在 一 些 变 异现 象 , 诸如 , 不 少 教 师认 为 自主 探 究
一
二、 小 学数 学 自主探 究学 习 的实施 策 略 ( 一) 创 设 问题情 境 。 发 现 数 学 问题
、
自主探 究 的涵义
问题 是 数 学 的心 脏 , 是思 维 的性 、 探 究性 是学 习方 式 的两 个基 本 维度 。 自 探 究学 习 的中心 。在 小学 数学 课 堂教 学 中 , 教 师 应该
主是 相对 于传 统 的他 主而 言 的 , 自主 学 习是 指学 生在 创 设有价 值 的 问题 情 境 , 让 学 生感 受 问题 、 发现 问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除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引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启发式提问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启发式提问是一种引导性的、开放性的提问方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主动探索求解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启发式提问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自信心。
三、差异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差异化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在探究、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后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
通过课后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需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开放式问题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教育的重大方向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启发式提问、差异化教学、课后反思和总结、开放式问题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老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
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老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及时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解决问题。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个学习活动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一、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乐趣。
2.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开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设计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启发性的讲解,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共同学习。
2. 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所: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自主学习。
3.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适量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他们查阅和学习,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1. 提供合适的学习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如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多角度思考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理和理解学习内容。
2.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组织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1. 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2. 进行数学项目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小型的数学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制定个性化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给他们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1. 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需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自主学习活动为主,主动探索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以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对小学数学中“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系统阐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应对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分析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从提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使人类有了探索的欲望,才可以让其产生探索的欲望。
通过开动脑筋、分析问题,才可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且把学生引入此情境之中,努力引导与鼓励其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明确其学习的目标,使其形成思维的动力与探究的欲望。
一、注重问题发现,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发现,大胆创造,敢于探索、想象和猜想。
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解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的《倍数和差问题》,在探究此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呈现两条信息:四(2)班有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的4倍。
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提出:(1)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共有几人?(2)参加数学、语文兴趣小组的共有几人?(3)语文兴趣小组比数学兴趣小组多几人?2.解析矛盾,引出问题在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时,给学生讲解《3的倍数的特征》期间,教师先出示一些数:9,36,69,93,接着向学生提问: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答案:是。
)那么,3的倍数的数都有哪些特征呢?结果一些学生因受到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所干扰,误认为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3,6或9的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可以引入小学生喜欢的玩具积木,让学生自主组合出不同的几何形状,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几何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二、引导问题探究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引导问题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在学习数的性质时,可以提问:“两个奇数之和是偶数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实践和验证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的性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探讨。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路和解题步骤,互相帮助和鼓励。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探究问题,提高互动合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配比食材制作蛋糕,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持续跟踪和评估在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跟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持续跟踪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一、新授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二、练习课教学策略:1、情境引入,回顾再现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4、归纳小结,课外延伸三、复习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探究等方式来发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些策略:一、设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1. 选取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猜想。
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1. 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交流合作1.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和讨论答案。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实现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四、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资源1. 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和资源,如计算器、尺子、试管等,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2. 提供参考资料和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查找相关信息。
五、引导总结和归纳提高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探究的结果,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 鼓励学生从探究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1.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学习笔记、小组合作评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遍偏向于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将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分析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展示实践案例并进行评价,最终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
学生在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习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自主学习的定义和特点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批判性。
自主学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
其次,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批判性。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讲解小数时,通过成组的方式比较0.2、0.25和0.3这三个数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理解小数的含义和大小比较规律。
2. 游戏式学习: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数学填数字游戏、数学九宫格、数学成语接龙等。
3.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是一种直观表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通常用来介绍新的概念和技能,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在讲解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来展示各种形状及其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形状的概念。
4. 创新课堂:创新课堂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或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以示例的形式介绍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5.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与他人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和鼓励,共同获得成功。
6.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旨在让学生基于个人优势和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7.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预习视频、网上授课或课外作业了解课程内容,利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策略进行讨论和练习。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独特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及相关问题讨论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及相关问题讨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情况,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研究也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为教育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政策建议和教学管理方案。
通过对有效教学策略的讨论和总结,有助于加强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加科学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教授数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也有助于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3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3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
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
课件出示蓝猫。
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
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
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浅谈有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
浅谈有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独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过程。
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自主学习的概念、意义、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义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主动地组织和进行学习活动,全面发展个性和潜能,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自己动手、动脑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而自主学习正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是将学习内容放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和体验,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学填空、数学推理、数学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思考、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学习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管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规定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步骤,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管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习方法的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和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探究,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为此,本文从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提供探究空间,适时设疑促思;调整评价方式,构筑民主课堂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提高其探究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教师不仅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更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和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获得全面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
1. 强化认知冲突,形成内在动力
当问题或任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能力发生冲突时,人为强化这一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形成内在的探究问题的动力. 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报分数,看谁能最快说出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判断得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这一对比冲突使得学生带
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
2. 运用直观情境,提升外在情趣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好奇心强,切合课堂主题的美观的画面、有趣的实物,都利于激发他们的情趣. 同样,直观形象的语言,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非常口渴,孙悟空化缘得了一个大西瓜,大伙可高兴了,于是,猪八戒对孙悟空说:猴哥,您辛苦了,多吃点,吃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我呢,少一点,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 怎么样?同学们,你们认为孙悟空会怎样想呢?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教师很自然得引出了研究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3. 适度利用竞争,唤起团队精神
小学生好胜心强,公平而有序的竞争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探究的动力. 又由于小学生比较注重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以小组或大组为单位,开展适度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团队精神被唤起,被激发,被强化,从而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例如,上《三角形》面积一课时,我给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底是5厘米,请画出这样的三角形,越多越好.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时间5分钟. 学生热情高涨,小组自主分工,结果有的小组最多画出了近20个,然后集体归纳,用实例说明了同底等高三角形个数无限的道理.
二、适时设疑促思,提供探究空间
1. 明确方向,拓展探究时间和空间
探究活动开始前务必让学生明白探究什么,即知道研究的方向,
只有明确目标,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地去探究,努力开拓探究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出示如下的实验操作要求:借助实验材料想办法知道你手中长方体纸盒的体积?通过对数据的
分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
生在比较明确的操作要求下,很快地投入到探究中.
2. 合作探究,整合探究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使各自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 同时,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它与同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乘以三分之一”两个要点. 如果学生不亲身实践,对它的理解就不会深刻,知识掌握就不会牢固. 如果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小组内每名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实验结论,强化了对“等底等高”和“乘以三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3. 关键点拨,避免无效探究时间和空间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中有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连接部分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这种差异,稍加点拨有助于学生上一个新台阶.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中,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边长后,根据学生出现的三种量算的方法进行反馈点评:“你测量了长方形的几条边?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将
已有的知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与“长方形的周长”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原有知识与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调整评价方式,形成探究风气
1. 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名同学得出:s = π■2,在得到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问:“我以后能否用这个公式计算. ”“当然可以. ”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 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
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一点早已无数的教育实践所证明.
2. 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 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饱含期望的眼神,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即活跃起来,问题就可能很快得到解决.
3. 延迟性评价
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飞跃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
这样的问题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 教师这里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 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其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
总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探究参与对学生学好数学是必须的,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体味数学学习与生命成长相得益彰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