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治疗肠胃疾病,过去在腹部习惯用传统的摩法和揉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腹部是治疗小儿寒湿泻的主要部位,用振颤法为佳,若与揉法配合应用,更能奏效,手法刺激量要轻,还要柔和,特别强调要深透,使其作用由表达里。振颤法之振动波逐渐温热渗透以至达到脏腑器官,组织及腰部,从而达到温补脾胃及肾阳,调节内脏植物神经,改变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调正肠胃功能,使肠蠕动亢进转为正常,实现温中散寒之目的。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轻手法有抑制镇静之作用,重手法有兴奋的作用。轻重若运用不当,疗效不但不明显,甚至还会使泄泻加重。故手法运用的轻重亦是关键。
小儿脾胃薄弱,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内各种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均未臻完善,抗病能力较差,一旦感受寒湿二邪,生理功能便易于失调,因寒邪客于肠胃,以致肠胃运化失职,转输失常,又因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于困阻脾阳,而使脾不健运,水湿相杂而下,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从而导致寒湿泻。笔者近年来收治了几十例寒湿泻患儿,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体会如下。
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与经络学说是密不可分的,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灵枢·经脉篇》日:“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推拿疗法是要通过各种手法循经推穴,疏通经络,来治疗此病,治疗小儿寒温泻的穴位中除部分穴位属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之外,大部分都属于小儿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有别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它们散在体表,有面,有点,也有线状,而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治疗中取腹部任脉(中脘、脐中、气海等穴)为阴脉之海,配背部督脉(捏脊、天柱骨、七节骨、龟尾等穴)为阳脉之海,来调节人体之服阳,因泄泻之本在于脾胃,故取足阳明胃经,健脾和胃,而泄泻又与大肠功能失调有关,故取小儿手掌特定穴位大肠经,治其本脏疾病,可以调正大肠功能。取小儿特定穴位三关、外劳宫,可以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取小儿特定穴位一窝风、肚角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解痉止痛,诸穴协用辨证配伍得当,则经络通畅、阴阳平衡,脏腑安和。笔者认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也就是小儿秋季腹泻),免去了药物的副作用,打针、输液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安全、疗效迅速的绿色疗法,由于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共同完成包含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输布,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脾胃阴阳相合,才能维持人体消化吸收之功能,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寒湿泻若重呈久,亦易引起脾肾阳虚。由于脾肾阳虚,水谷不能腐熟,过化失职,反之又伤脾胃。又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盛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故脾虚湿盛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小儿机体一旦感受寒湿二邪,乳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均易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现代医学认为寒间断泻除了病毒感染因素之外,还与腹部受凉会使肠管蠕动亢进,液份增加有关,肠的运动分泌与植物神经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之关键,便在于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调整和恢复肠胃的生理功能,调节机体抵抗力,加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正常菌株的生长,从而达到化湿止泻之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