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与作文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与作文教学改革
写作实际上就是对人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语言组织形式的再认
识和重组的过程。
更何况写不仅仅只是对文字形态的重新组织,还蕴涵着对人类已有思想和精神的吸纳和“再造”。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充分地拥有前人的语言运用之妙和思想精髓,从而达到武装、充实自己语言“内存”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所以,我们要学生坚信,只有读,你才会写;只有多读,才能为写储备更多素材。
在中学有限的阅读时间里,选择经典去读,对丰富自己的语感大有裨益。
随着对阅读和写作的深入思考,我发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围绕着课本来进行的,对课本以外的世界多采取放任的态度。
如果我们主动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给课外读物一方天地,按照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来进行组织,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用来阅读的时间不足,大量的练习作业占据了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
因此规定学生每天抽出不少于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
半个小时大约能阅读十页,一个月就是300页,那么一学期下来,就是1000页,一年就是2000页。
2000页相当于两三本著作。
那么初中三年下来,就是10多部。
再加上可以扩大阅读量的几个寒暑假来“调节”,完成10多部名著阅读是不成问题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学生同步阅读的著作种类不少于数十种,这就给平时阅读讨论增加了丰富
的素材和话题“活动”空间。
课堂一般采取自由讨论形式,不限定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
当然教师的见解与点拨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这种提倡作用,会将名著阅读纳入教与学的流程之中,使课外阅读得到了确认和提升,无论是学生的阅读兴味还是阅读效果,都得到了有力的促进。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近年来,我研究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并做了一些实验。
长期以来,阅读一直以比较浓厚的“个人化”形式存在,也就是说,阅读的好处除了通过中考阅读试题检测外,一般很难得到明确的印证。
由于中考阅读试题的应对,多以大量做题为主,这就从根本上“瓦解”了课外阅读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特别是阅读经典对作文的促进作用,一时很难得到明确的确认,更加剧了学生对经典阅读意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萌生。
基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读”和“写”的“经脉”打通,通过深入细致的方法指导,以找到明确读对写的促进作用的突破口。
一阅读实际上是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最好手段之一
学习说到底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而阅读经典本身就是对意志和毅力的考验,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将阅读进行到底的。
阅读名著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力。
而写作所体现的精密、细致的思维特点,特别需要高度的注意力。
许多时候,我们的作文之所以立意肤浅、语言贫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能对一个问
题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思考粗疏、浮泛,容易停留在表层。
因此培养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对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使我们的思考邃密大有裨益。
二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性情和气质
阅读一些较难懂的经典著作,能使我们的性格变得沉静稳重。
我们知道,相当部分同学对待课外读物,较容易按照自己的口味去选择阅读对象。
而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那些情节曲折,或者是武打、言情方面的读物比较感兴趣。
如果长期以这种“迎合”自己心理趣味的阅读行为为主的话,势必会“放纵”自己的性情。
实际上,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就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理性思辨思维。
否则,一味地以感性阅读材料为主,必然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影响。
而经典名著所具有的对人生的沉思默想,往往蕴涵着人类普遍的价值判断。
特别是一些抽象思辨色彩比较浓郁的著作,更能够丰富、完善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呈现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事情。
也就是说,阅读一些难懂的著作,恰恰能够训练“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力。
而能够立定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的思考走深走远就是靠这种耐力的支撑。
我们写出来的作文,之所以立意肤浅,就是因为我们的性情易浮躁,对问题的分析较浅显。
三阅读能够使我们的见解和思想变得深刻
某种程度上,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些思想洞见,后人是很难再有所
超越的。
我们也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创见。
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牛顿也说,他是踩着巨人的肩膀进行科学研究的。
在中学生社会阅历和经验都不丰富的情况下,唯有阅读经典名著才能不断地吸取他人的思想养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
通过对每年高考优秀作文分析来看,它们都呈现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立意往往能够靠近人类普遍的认识规律。
一个初中生,能够有数十本人类思想精华打底子,而且能够熟读其中一两部,对提高作文的“发展等级”是大有帮助的。
四阅读能够使我们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
思维的高下优劣往往体现在语言品质的好坏上。
而操纵着语言好坏的“机关”,主要表现在人的语汇丰富与贫乏上。
保持不间断的阅读状态,能够使我们的词汇在获得丰富性的同时,还能够处于“动荡”与激活状态。
语言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丰富与组织的灵活性方面。
如果我们平时不太注意阅读,那么我们大脑的词汇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一旦开始写作,我们的思维就显得僵化、呆滞。
即便我们完成了作文,这种“挤牙膏”式的写作行为极容易使我们的文笔干涩、寡淡,缺乏灵性。
另外,由于阅读面狭窄,也容易使我们的论述陷入“就事论事”的简单直线思维的格局中,缺乏纵横捭阖的气势和汪洋恣肆的丰富想象。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使我们在含英咀华里放飞思绪,发散思维。
现在中学生写作教学的现状虽然不能令人满意,而迅速改变这种
状况的困难也很大,因此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显而易见。
但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写作教学对于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性,摆正思路,落实对策,踏踏实实坚持下去,中学写作教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观,广大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跟上时代前进和教育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