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家长培训讲座
*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感谢各位家长多年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因为有你们 的支持与厚爱,爵溪小学一路风雨,走到今天,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孩子任重道远,还需要我
们继续携手并进,不懈努力,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
是: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思想品德滑坡。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
礼貌,不诚实;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
所欲,满口粗话;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动
不动耍脾气,使性子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 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 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 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势在
第一,做真实的父母。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要随时随 地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负责。家长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话脏话, 孩子也不会出言不逊。家长可以将喜怒哀乐真诚坦率地告知
自己的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有酸甜苦辣,也有身
体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累 了”、“乏了”、“疲倦了”,或是“想要什么了”“今天 开心不开心了”等等,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孩子也 会从中逐渐懂得去关怀和体贴父母的。
力,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给予鼓励,发现孩子的不
足给予指正,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能真正意义上扬长避短, 健康快乐。
村风尚,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 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父母的责任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又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是我们做父母、家长的职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
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文明礼仪教育。
*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Biblioteka Baidu
第三,坚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劳动习惯是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
前提。因为,只有让孩子懂得一点生活中的甘苦,从单纯 的享受者转化成劳动者和具有创造力的参与者,才能让孩 子的心灵更加充实,才能使孩子克服依赖性,锻炼适应环 境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感情。特别是对现在宠爱 有加的孩子,尽量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于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老师和父母应给予指导,特别 是从孩子刚一学说话时就一句一句地教,使孩子在日常用语中
和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文明行为的内
容很广,主要有:在待人接物方面,要热情待人、关心同伴, 要尊重父母、老师、长辈。要助人为乐、互相礼让,要遵守公 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在个人言行举止方面要说 话和气、谈吐文雅、不说脏话、彬彬有礼。学校和父母共同努
必行。
*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课堂教学、 升降国旗、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对孩子们进行文明礼仪教 育,孩子们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是还有好多不尽如人
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去做。还有,我们
有一部分孩子是随父母从老家来爵溪就读,父母在爵溪打 拼,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有了住房,生活在爵溪,就要 热爱我们生活的地方,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在 言行上要尽快融入当地生活,既要保持发扬诚实淳厚的乡
第四,坚持培养孩子珍惜感情。 我们生活的物质环境和情感世界,是父母辛
苦营造的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这一切看似
平淡的背后,与我们成人不懈的努力分不开,因
此,要让孩子知道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
学习环境,珍惜美好的时光,认真学习,努力锻
炼,健康成长。
第五,坚持父母和学校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礼仪可以兴国。“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就主 张以礼治国、以礼服人。确立了打造谦谦君子之国的美好 愿望。古人云:“礼兴人和”。旨在主张谦恭礼让,谅解
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的人文思想。
* 当今的青少年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导致
第二,心中有他人。 由于孩子年纪还小,对他们的心中有他人的教育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这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的过 程,父母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教孩子 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
自己的奶奶爷爷、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小伙伴。为此,
父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逐渐帮助引导孩子克服 任性、自私等不良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