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研究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起点。33%的美国楼价下跌幅度,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爆破及香港遭遇97亚洲金融风暴时约70%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幅度相去甚远。因此不少人误信这只会是一场温和的衰退。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却成为全球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许多人认为资产证券化及其相关金融衍生品应该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负上责任: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资产证券化相关资产隐藏在金融系统里面,次级房屋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及再证券化分别变身成为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当泡沫爆破时,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所引致的数以千亿美元的损失震撼了整个金融市场。而所谓充满创意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CDS)和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DO)-更在风险放大过程中推波助澜。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对金融危机中的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进行了详细的风险研究,从中发现各类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本质上大不相同:尽管有些产品在金融危机中兴风做浪,另一些却并没有危害性。

单层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并不大,其在风险转移过程中并不会大规模放大风险;即使标的资产质素不佳,只要做足标的物的多元化组合配置,其AAA级别份额的资产损失率与相应AAA级别的企业债券相差不大。而且单层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金融非中介化的特性能够增强金融市场融资渠道的效率,是对实体经济有利的金融工具。结构复杂的多层资产证券化产品则应该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负上责任。该产品并非建基于信贷资产之上;而是由其它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再证券化而成。

它的风险与波动性也随着再证券化次数的多寡拾级而上。至于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CDS)和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DO),其标的物是虚拟资产而非实物。它是建基于资产证券化产品身上的纯粹赌局,将风险与杠杆倍数无限放大。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拉动中国金融市场成长的下一个火车头。

最近的政府政策也预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高速发展机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投资银行家将金融市场当成脱离实体经济的高级赌场,却忽视了它和工厂、商店一样,都是实体经济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更像是整个经济体的血管,如果缺乏严格妥善的监督机制和框架,资产证券化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会带来巨大的宏观风险,影响整个经济体的稳定性。中国资产证券化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必须借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资产证券化所引致的过量且不透明的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之内。

最后,现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文化和市场基础意识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中国政府应当严格禁止过于复杂的多层资产证券化产品和相关金融衍生品,而应专注推动旨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单层资产证券化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