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思考与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思考与困惑
——如何做好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的和谐接轨
呼兰一中于洪岩
一、对比研究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新教材课程的认识:新课程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
1.新:新课程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2.实:指素质教育落得“实”。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让学生既明白了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③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④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3.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高一教材上将碱金属与“卤素”位置调整,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再如:“电解质”内容编排在高一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克服了旧教材没讲弱
电解质知识前引入学习Cl
2水、NH
3
水成份时很难说明为什么Cl
2
水中有H+、ClO-、HClO
分子,在此基础上在高二教材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后,第三章引入电离平衡,这实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困惑与对策
教学内容的处理——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
“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这个内容该不该讲,讲还是不讲,二是如果要讲,讲到什么程度。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理念出发,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由于模块设置的原因,就有必修和选修之说,同样一个知识内容在化学1中讲到的,在化学2中会不会再次提到?在选修模块中还要不要继续学习?由于在新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缺乏了解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内容设置,不知道后面的课程中将会发生什么,受长期形成的“老经验”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内容处理这一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该讲的作为重点去讲,该讲的却“一步到位”地去讲,习惯于采取“深挖洞”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对各知识点试图一直挖到高考为止,结果是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此,我们姑且不去评论“为高考而教”的是非功过。退一步说,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用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新课程实施的起步阶段,新旧观点交错,造成的“走老路”现象依然存在。
对策:认识模块功能深度解读教材
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所以教材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围绕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内容线索:(1)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3)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有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却大大减少。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关键在于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状况,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广度,讲究螺旋式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
因此,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即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对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
三、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大纲的新动态点
依据高考命题的原则,稳定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试题难度、内容要求、试卷结构等都应该是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改革的,它也要实现自身的平稳过渡与接轨,在目前的过渡阶段,仍然会突出核心化学知识、技能等为考试的热点,同时逐
步实施向能力立意的转化。从近年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的结构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中增加了“实验化学”的模块,意味着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或有关内容的题目会在今后的考题中占据了越来越显赫的地位,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将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高考化学实验与实践成为新高考考查内容的亮点。
高考化学命题呈现开放性特色,化工生产题、信息分析题为高考添光增色。化学工业生产知识的考题能有效检测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给人的感觉是题目灵活、能力要求高、题型多样化、信息含量大的特点,是区分度很好的高考试题,它十分强调取材于教材之外但又紧密联系课本知识,重视化学知识在生活、环境、材料、化工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有效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提炼、加工新信息的综合能力。
四、合理设计备考教学方案实现高考化学的和谐接轨
1、落实基础、分清层次。新课程的教学与考试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在当前“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实验和基本计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对照《考试说明》、近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特点,在必修、选修教材内容上一点一点地下功夫进行落实,层层推进。
2、分块而不按照模块进行复习。按照教材模块复习会有许多重复,以分块复习相对较好,即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必修有机、选修有机、实验化学、化学计算(可以不单列,穿插在其它块复习中)、综合训练等块。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复习或指导,切忌一刀切。
3、强化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建议高三复习时,有些实验该演示的还得再演示,带学生到实验室亲身进行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得到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在高考考场上才会产生更清晰的联想而正确解答,思维方式才能相互渗透,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利用周期表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由于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不够系统,复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周期表中的基本规律,以族为线索来复习“常见金属元素”和“常见非金属元素”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夯实元素化合物的基础,否则处理其它知识时就会缺乏对应的载体。
5、强化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化学考试题中有许多图表性的题目,诸如数据曲线图表、数据综合图表、反应过程变化流程曲线图表等题目,就要培养学生从动态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利用相关试题对学生进行纵、横坐标对应的内涵、图表中的起点、终点及拐点以及曲线变化趋势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获胜信息、归纳和加工信息的综合能力。
6、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动态趋势就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基本思路,平时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将生产生活素材尽可能地融合到教材基本原理中去的综合能力,对于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高考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