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考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对高职毕业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应当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执行者,而对其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通过实践锻炼逐渐成为生产的管理者甚至组织者,做到上通下达,多方协调,能够随时处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面对社会对高职学生多层次的要求,迫切需要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从高职教育素质培养及探索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等方面入手,对高职教育教学浅谈了一些见解。

高职教育素质培养教学特色双课程负责人机制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由其培养的人才性质所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类,最本质的特性就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我们就要明确这个特点,准确定位,突破传统高等教育单一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轨迹,将职业素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职教特色。尤其是在教学中注意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工作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高职教育的这个特性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对高职毕业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应当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执行者,而对其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通过实践锻炼逐渐成为生产的管理者甚至组织者,做到上通下达,多方协调,能够随时处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因此,敬业与责任心的培养,日常行为规范与遵守纪律的观念培养,毅力与耐心的培养,协作与集

体观念的培养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对高职学生而言,这些方面的能力的培养甚至比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重要,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面对社会对高职学生多层次的要求,促使我们要构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课程体系。而合理的专业课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又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参差不齐,有很多高职院校还停留在被动的适应行业变化的阶段。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还是社会上什么热我们就搞什么,什么样的技术人才短缺,我们就培养什么的阶段。从眼前利益看,这样的办学模式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实惠,但这其中也有其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不利于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我们要时刻把握政策导向,一定要与学校具体情况相结合,与地域性情况相结合,将职业性和学科性相结合,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在高职教育素质培养中,可以将其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素质所要解决的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这是所有层次教育都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

基本技能是指职业岗位近期和长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运用知识和现代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注重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体系,以必须、够用为度,讲清基本概念,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强化应用。

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及评价、吸收、利用新技术的能力,等等。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课朝专业应用方向的综合应用和发展,应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更高目标。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把被动改变为主动,主动地去超前引领企业的意识,主动地去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具体来说,高职教育要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器、实验室和尝试者,以便为大规模产业化探路。高职教育学校要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开发,以引领企业意识。这样一来,企业自然会主动上门寻求这种技术支持以及更重要的人才支持。超前的技术就成为了高职教育吸引企业和社会的法宝,高职教育也就真正变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特色。高职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是体现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首要问题。根据专业的特点,应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不同的素质培养模块。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需要,不断修正课程内容,甚至还涉及到对模块的重新定位和及时变更。此外,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程教学限于基本理论,体现基础性有余而应用性不足。如果单纯依靠校内师资,很容易出现与生产应用一线的脱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

创新素质。

对此,进行校企合作,针对具体的课程,搭配校内校外的双课程负责人,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双课程负责人机制的具体操作,由课题组的相关任课教师和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具体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共同撰写课程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日常教学资料,协手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合作可根据研究进展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发挥校内师资的教学优势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借助校外人员的经验和专长,使学生更好地深入工程环境、接触工程实践,熟悉工作过程,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合作中加强沟通和互动,进行换位体验。校内教师要下厂锻炼,校外人员限定次数来校交流、说课,不定期进行听课、讲座。

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探索与研究最终目的都是要全面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教育教学效果的方法才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此还应在今后继续探索研究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黄尧著.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