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悸)炙甘草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2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悸)经方案例孙某,女,52岁,郑州人,有多年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心痛如刺,手足不温,怕冷,盗汗,口干咽燥,舌质暗红边夹瘀紫,少苔,脉沉细。

辨为心阴阳俱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滋补心阴,温补心阳,活血止痛,给予炙甘草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红参6g,生地黄48g,生姜10g,桂枝10g,阿胶珠6g,麦冬12g,麻仁12g,大枣30枚,五灵脂10g,蒲黄10g,五味子12g,炙甘草12g。

6剂,煎药加白酒10ml,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心悸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心痛未作,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4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再根据盗汗,少苔辨为阴虚,因心痛如刺辨为瘀,以此辨为心阴阳俱虚,瘀血阻滞证。

方以炙甘草汤滋补心阴,温补心阳,通达经脉;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五味子益气敛阴安神。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炙甘草汤
【方药歌诀】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襄,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亦有效。

【学用导读】炙甘草汤主治心阴阳俱虚证,临证运用既要重用生地,又要重用大枣,还要重视以酒调制方药及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心阴阳俱虚证:心动悸,或怔忡,或自汗或盗汗,胸痛,胸闷,气短,头晕,两颧暗红,或痰中带血,或手足心热,或手足不温,或口干欲饮水,舌红少苔,或舌淡或紫,脉结或代。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炙甘草汤,以主治心阴阳俱虚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虚热肺痿证(咳唾吐涎沫,心中泛泛欲呕,咽燥而渴,舌淡红,脉迟而无力)、脾胃气阴虚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心气虚而不养,心血虚而不荣,心阳虚而不温,心阴虚而不滋,以此而演变为心气血阴阳俱虚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心动悸,或怔忡,汗出,脉结或代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功能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肌劳损,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克山病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炙甘草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还是治疗消化、内分泌疾病等,都必须符合炙甘草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炙甘草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消化疾病: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等。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

3、泌尿疾病:肾盂肾炎,慢性膀胱炎等。

4、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等。

5、眼科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等。

6、神经疾病: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等。

【中医治法】滋阴养血,温阳益气。

【方药西用】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组织MDA含量、保护胃黏膜、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等作用。

【处方用药】甘草炙,四两(12g)生姜切,三两(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48g)桂枝去皮,三两(9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去心,半升(12g)麻仁半升(12g)大枣擘,三十枚
随证加减用药:若失眠者,加茯苓、远志、磁石,以益气开窍安神;若胸痛者,加薤白、全栝楼、香附,以宽胸理气止痛;
若气喘者,加蛤蚧、黄芪,以补气纳气定喘;若舌紫者,加丹参、川芎,以活血行血散瘀;若夹痰者,加石菖蒲、半夏,以开窍化痰醒神;若胸闷者,加厚朴、枳实、香附,以行气理气宽胸等。

【煎服方法】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

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方证研究】心气虚而不能推动,心血虚而不能滋荣,心阳虚而不能温煦,心阴虚而不能荣润,则心动悸,或怔忡;阳虚而不固,则自汗出;气血阴阳俱虚而不能滋养经气脉络,则胸痛,胸闷;气虚而不能温养,则气短;阴阳俱虚而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阴虚生热,热逆于上,则两颧暗红;虚热灼伤脉络,则痰中带血;阴虚热斥,则手足心热;或阳虚不温,则手足不温;舌红少苔,或舌淡或紫,脉结或代均为阴阳俱虚之征。

其治当滋阴养血,温阳益气。

方中炙甘草益气化阳,生血化阴,善治气血阴阳俱虚。

人参、大枣益气,助炙甘草补气。

桂枝、生姜温阳,助炙甘草益气化阳补阳。

阿胶、生地养血,助炙甘草生血补血。

麻仁、麦门冬滋阴,使炙甘草益气能化阴补阴。

清酒温通气血,通达经气,和畅血脉,兼制滋药补而不腻。

方药配伍特点:补气药与温阳药相配,使阳从气而化生,达到补阳作用;滋阴药与与补血药相配,使阴血互根互化,共补于心。

【使用禁忌】瘀血证,痰湿证,慎用本方。

【临证答疑】
1、怎样理解炙甘草汤方药组成?
答:理解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益气药有炙甘草、人参、大枣,温阳药有桂枝、生姜,补血药有阿胶、生地,滋阴药有麦冬、麻仁。

再从用量分析方药作用特点,补气药用量最大,补血药用量仅次于补气药;又益气药与温阳药相互作用而发挥补阳功效;补
血药与滋阴药相互作用而增强滋阴功效,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滋补阴血,温补阳气。

2、怎样应用炙甘草汤用法中的“清酒”?
答:运用炙甘草汤中清酒,《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说:“清酒即言饮用酒的半成熟品。

”张仲景设炙甘草汤中用清酒七升煎煮方药,肯定不是今之白酒,而是白酒之半成熟品。

3、怎样煎煮与服用炙甘草汤?
答:张仲景设炙甘草汤用法,以清酒与水合煎方药约60分钟,去滓,烊化阿胶,与药汤调和服用,每日分3服。

另外,以白酒约30ml与水煎煮方药约30分钟,去滓,每日分3服;或以水煎煮方药,去滓,再加入白酒10ml调和服用,每日分3服。

4、怎样理解炙甘草汤主治“脉结代”?
答:理解炙甘草汤主治“脉结代”的辨证精神有2,①以结脉为主,偶尔出现代脉,病变证机以阳气虚弱为主;②以代脉为主,偶尔出现结脉,病变证机以阴血虚弱为主。

辨结脉、代脉,标志病情比较重,应当积极治疗,不可延误病情,否则难以救治。

5、怎样理解炙甘草汤主治“心动悸”?
答:理解炙甘草汤主治“心动悸”的辨证精神有,①以“心动悸”代心悸症状比较明显;②以“心动悸”代心前区有心跳搏动感。

4、怎样变化运用炙甘草汤?
答:张仲景设炙甘草汤主治心阴阳俱虚证,结合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认为若能合理地调整炙甘草汤方药用量,则能主治变化的病变证机,即病变证机以气虚为主,可适当加大益气药用量;若病变证机以血虚为主,可适当加大补血药用量;若病变证机以阳虚为主,可适当加大温阳药用量;若病变证机以阴虚为主,可适当加大滋阴药用量,以此则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7、怎样合方应用炙甘草汤?
答:运用炙甘草汤主治,若夹气郁者,可与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应用;若夹瘀血者,可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应用;若阳虚甚者,可与四逆汤合方应用;若夹失眠甚者,可与酸枣仁汤合方应用等。

【杂谈】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金匮要略》载《千金翼方》的主治是“治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外台》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

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

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合仲景方名之常例。

仲景以药名方,皆方中之主药,其用量也相对要大。

但本方炙甘草的量并非最大,只用四两,而生地黄用量却独大,用一斤。

由此可见,复脉汤的方名更适合本方。

另外,《伤寒论》的条文是否存在脱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对此,清代经方家莫枚士也有独特的看法。

他在《经方例释》说“疑经文本当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复脉汤亦主之,且二方互可并治。

”并举两个例子来证明。

一是《伤寒类要》以一味甘草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二是《千金》以一味甘草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莫氏的观点值得重视。

关于复脉汤,我想提出个人的一点新的看法。

那就是本方的的最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

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大出血的士兵们的。

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

方中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止血。

这一点从内补当归建中汤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

”黄土汤和胶艾汤都主血证,也都用地黄阿胶,由此类推,可知本方也应主治血证。

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治悸之意。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当补以无形之气,人参之用义该如此。

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

为防补药滋腻碍胃,故配生姜。

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

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本经》说地黄“长肌肉”,麦冬主“羸瘦短气”,大枣主“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麻仁主“补中益气”,甘草“长肌肉,倍力”。

这些药物主治的共同点都是其人枯瘦乏力。

因此,我在临床上常以此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

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病情进入虚痨阶段。

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用本方。

我的经验是:治疗食道癌时,麦冬要用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应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

便秘者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

另外,我还以此方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

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