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本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minique J.-F. de Quervain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 305 Science 1254-1258 (2004)
於有效懲罰B之組別(即IC與IF), 腦部滿足感區域活化 強度增強, 即使A必須付出代價(IC)亦然
~ Martin A. Nowak & Karl Sigmund, Evolution of indirect reciprocity by image scoring, 393 Nature
573-577 (1998)
對人類行為的觀察(2)
❖ 早期的利他理論僅聚焦於「繁衍、生 存」議題,惟近來藉由賽局理論之設 計與醫用核磁共振(MRI)攝影之整合 研究證實,於「繁衍、生存」以外之 其他目的行為上,間接互惠型利他行 為可藉由活化腦中報償感覺部位,抗 拒自私的誘惑 。
Gene→ Brain → Will → Behaviour
利己的源頭 是基因
Self-Regarding(利己)
❖ 動物學家Richard Dawkins以基因的微觀角 度,闡釋自然界生物演化的現象,認為「基 因」才是生物演化的真正主角,而生物體只 不過是攜帶該基因的載具,基因透過生物體 的有限生命去進行該段基因本身的繁衍與進 化,再藉由生物體的演化打造更好的載具, 以達成基因永恆繁衍與生存之利己目的。稱 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 。
❖ 譬如感冒病毒利用感染人體而繁殖與變型。
❖ 思考 : Who is the boss?
互利共生(mutualism)
❖ 螞蟻與蚜蟲,菌類與綠藻形成地衣
❖ 人類體內有人類DNA 、粒線體DNA 、病 毒之無數個基因部落所共生
❖ 人類DNA藉精卵傳遞,粒線體DNA藉卵子 傳遞,病毒藉體液等寄生方式傳遞
行懲罰。
~ Dominique J.-F. de Quervain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 305 Science 1254-1258 (2004)
James K. Rilling et al., A Neural Basis for Social Cooperation, 35 Neuron 393-405 (2002)
~ James K. Rilling et al., A Neural Basis for Social
Cooperation, 35 Neuron 393-405 (2002)
對人類行為的觀察(3)
❖ 當吾人對於違背此利他行為者施以懲 罰時,腦部與獲得報償滿足感有關之 部位將處於活化狀態,且活化強度愈 強時,吾人也願意付出越多的代價進
❖ 2006年科學家已成功地分離、並追蹤出控制 此利他行為之基因序列與演化的證據,證實 利他基因一說並非虛構。23 Mol. Biol. Evol.
1460 -1464 (2006)
對人類行為的觀察(1)
❖ 異於動物,人類之利他行為不限於 近親族群,即使無血緣之陌生人間 亦有互惠的利他行為(reciprocal altruism),特別是間接互惠型利他 行為幾乎為人類所獨有 。
Dominique J.-F. de Quervain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 305 Science 1254-1258 (2004)
倘A知悉B係非基於自由意志(即N組)者, A不公平之感覺 或欲懲罰B之意願即相對地低。
❖ 試由基因單位看,則生物體內多餘DNA 之存在則有其理由
❖ 演化不必然只是物種之存續聖戰,也可 以是基因單位的戰爭
Other-Regarding(利他)
❖ 除利己行為外,社會生物學家更注意到一種 發生於近親族群(kin group)中願意犧牲自我 的行為,藉以換得與其攜帶近似基因的生物 群體得以繼續繁衍與生存等更大利益,並臆 測此行為應由一種「利他基因(altruism gene)」所控制。
實驗設計:A (n=15) 與B (n=7)各有10U金錢
(1)若A選擇將10U給B,則B將 額外獲得40U (亦即共得利 50U), 此時, B可選擇全部 保有50U或是退還25U給A
(2)若A選擇不將10U給B, 則A與B可各自保有10U
A於獲知B之決定後,可考慮1分鐘,決定是否懲罰B(1-20 單位),依A懲罰B是否付出1單位=1U之代價區分為C與F, 依B之反叛係基於自由意志或預設區分為I或N,再依B受 懲罰是否須付出1單位=2U之代價或只是象徵性懲罰區分 為C與S。CFINS等情形為A所預先知悉, 選擇遭B背叛之A 接受PET掃描與問卷
Dominique J.-F. de Quervain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 305 Science 1254-1258 (2004)
於須付出代價以有效懲罰B之組別(即IC), 腦部滿足感 區域活化強度與所付出之代價成正比
$A(B)
James K. Rilling et al., A Neural Basis for Social Cooperation, 35 Neuron 393-4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2)
結論: 利他的合作關係將活化人腦中「處理」報 償感覺的部位,進而抗拒自私的誘惑
Dominique J.-F. de Quervain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 305 Science 1254-1258 (2004)
Self-Regarding
❖ 自達爾文「物種原始(1985)」所倡物競天 擇學說以來,生物學者已充分認知生物 體具有以其生存與繁衍為自私目的之本 能,稱為利己(self-regarding)本能。
❖ 動物之行為莫不受其求生存與繁衍之 「利己本能」所主宰,建構出以生存並 繁衍自己基因為目的之弱肉強食自然法 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