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和参与政治情况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和参与政治情况的文献综述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Power组
摘要:
本文综述的内容有:
1、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介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交
活动中,并且改善着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无论在社
交还是政治参与方面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环境,打
造了一个新机制,开通了一个新渠道。
2、“90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成为了大学生主流群体。社
交网络作为新兴社交平台在该群体中颇受青睐,成为大学生
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场所。
3、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及思想道德观念有一定影
响。
4、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有热情与冷漠并存、理性与非
理性交织、理想与功利同在、认知与行为脱节等特征。
5、影响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因素有时代责任感、利
益因素、政治效能感、性别因素等。
6、随信息化时代到来,网络化生存成为事实,网络已成为影响
大学生政治成长和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网络媒体;社交网络;网络政治参与;公
共参与
进入大学生活后,我们突然发现从某一时刻起网络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还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将网络这一新媒体途径利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在探究大学生媒体使用方法这一课题时,紧跟时代的发展,着眼于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并从社交参与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来探讨。
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和参与政治的情况究竟如何?而网络又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在使用网络社交和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并获得怎样的引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以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为前提,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综述。
我将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和政治参与的概况进行概述,为之后的采访和问卷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方便将获得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比较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现象普遍
互联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价格趋向平民化,以及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迅速提高。在某一调查中有数据显示,78.2%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1】而目前超过80%大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社交网络帐
号,其中30%的学生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于该类网站,社交型网站已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2】例如我们在四川大学,辅导员喜用QQ下达各项通知,因此使得原本不使用这项社交工具的同学也必须参与到使用者群体中来。而学校各大学生组织在进行活动宣传时也开始注重在人人网,新浪微博、蓝色星空BBS等社交网络的大力推广,从而获得更为轰动的效果。
二、社交网络发展现状
社交网络,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社交网络通常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已然相识的人来交友的,即沿朋友的朋友这一条线索拓展延伸。如今的社交网络,其交际圈已经扩展到更广阔的范畴,比如根据学习经历、共同爱好、工作经历等进行凝聚。
目前在国内最为流行且注册用户在一亿以上的社交网站,主要有腾讯朋友(从QQ聊天工具拓展而来)、人人网和开心网等。从年龄结构看,社交网络的用户大多为16-35周岁的人群,其中大学生群体占85%以上。【2】由此可见社交网站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非常高,并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紧密联系的一部分。
三、社交网络的特点
社交网络在传统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传统网络的基本特征。然而,与传统网络相比有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高效性、去中心化、同龄化的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讨论网络,社交网站要求用户使用真实姓名注册并倡导使用真实头像鼓励填写真实信息,因为如果
不遵循这一规定,社交网络以经历凝聚可能直接或间接相识的人的强大功效便失去了意义。其次是个人感觉由于社交网络的真实性强于传统的公共讨论网络,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的言论心境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而少见将自身完全代入一个虚拟身份的情况,同时也就较少出现匿名用户在公共网络中随意发表不负责任言论,扰乱公共网络环境的情况。即,社交网络用户,往往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论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再有因社交网络建立在一定真实的基础上,用户的信赖度就比较高,又因使用者的朋友圈子建立在现实相识的基础上,用户更加乐意通过发表“状态”来抒发自己的心情感慨,是的消息的共享和互动都非常即使高效。此外,社交网络的交际活动通常是以小型社交群体交流为主,更强调个人的社交空间,少数人的意见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保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跟风群体极化的现象出现。根据真实信息进行检索匹配的产生另一大特点就是同龄化。
四、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
正如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社交网络对大学的影响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社交网络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社交需求。大学是一个未成年人走向成年的场所,在这里学生将通过学习锻炼,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大学生开放性极强,接受新概念新信息新知识十分迅速,而今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愈加突出。拓展人脉资源,使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为朋友旧识提供了便利快捷的联系途径。由于地址变更,手机更新换代,通信地址电话号码一类的通讯线索极易丢失,但通过社
交网络可重新找回联系,并依旧能在分别两地的时候及时了解到彼此的现况。某种程度上而言,社交网络为感情的维系做了很大贡献。第三点是其实名制度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减少交友风险等。四是为大学生展现自我,塑造个性提供了平台。例如可以将自己的文字影音作品上传展示,将日常感悟以状态形式写出引发共鸣和分享等。
然我们也同时要看到网络社交的消极影响。为首的便是容易造成沉迷于网络的恶习,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仍处于建立培养阶段,社交网络的强大的乐趣和魅力可能致使部分抵抗力弱的学生沉沦,耽误了奋斗拼搏的大好时光;二是可能致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急剧下降,将交流的重心错误的放在网络之上,借由网络缓解孤独的情绪,会使大学生忽视显示生活中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可能会出现隔着一方屏幕谈吐不俗口若悬河但相见时却不知所言的情况,特别是与父母的亲情交流最易出现巨大的裂痕;三是因缺少完善的法制保障,可能使得网络变成某些人宣泄不满的空间,易使大学生被灌输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在思想上特立独行,淡化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状况
斯通认为追踪和关注时事新闻是一种政治参与【3】,从数据上看,如果从广义理解政治参与,大多数大学生都曾以不同形式通过网络参与过政治。在时事信息获取方面,网络渠道已占绝对优势,有71%的学生选择了电子化网络渠道,其中新闻网站成为最主要渠道占38%,其次依次为网络社区25%,博客论坛或贴吧21%,QQ等即时通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