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与地史学重点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石化作用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即化石作用,形成化石。

2.遗传:

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具有自身复制的能力,能使种在各个世代中保持自身的特性。

变异:

同种个体的基因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各个个体之间都有差异,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是个体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3.地理隔离:

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生殖隔离:

居群间由于基因型差异使基因交换不能进行

5.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性态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料,通过遗传积累加强适应环境的差异,促使居群的基因库发生重大变化,为形成新种准备了条件

6.微进化:

由线性分支(如种族分支或新种形成)或种系转换引起的发生在种内乃至新种形成的各种变化

7.宏进化:

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作用下引起的大尺度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化

8.成种方式:

渐变式,突变式,种的形成方式

9.种的代谢:

在阶段性进化过程中,新种总在旧种的基础上产生,许多旧种被其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

10.集群灭亡:

在一些地质时期,许多门类的生物近乎同时灭绝,使生物界灭绝率突然升高

11.背景灭绝:

地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一些生物灭绝,使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的水平上

12.生物复苏:

大灭绝后的生物群和生态系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复到其正常发展水平的过程

13.地缝合线:

板块相互之间的碰撞和俯冲消减能留下其拼合碰撞的标志。

14.蛇绿岩套:

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放射虫硅质岩,软泥)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

15.磨拉石沉积:

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以大量的砂,砾岩(红色的)为主,即为磨拉石沉积。

16.复理石建造:

沉积建造的一种类型。形成于一个地槽演化的晚期阶段,造山作用主幕发生之前,由毗邻隆升山区快速侵蚀提供物源,而在槽地内沉积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的沉积岩系。

17.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18.生物链:

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9.指相化石:

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

20.沉积环境:

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21,沉积相:

特定的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22.瓦尔特相率: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地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大意是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和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23.相标志:

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

24.小间断:

指在沉积过程中比较短的间断,出现在一套连续的地层中。25.标准化石:

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26.延限带:

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整个延续范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体。

27.顶峰带:

指某些化石属、种最繁盛时期的一段地层,不包括该类化石最初出现和最终消失时的地层。

28.组合带:

指特有的化石组合所占有的地层。

29.间隔带:

指位于两个特定的生物面之间的地层体。

30.谱系带:

含有代表进化谱系中某一特定化石的地层体。

二.简述题

1.什么是化石?理解化石的概念需要注意哪两点?

化石: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注意要点:

a 必须与古生物相联系,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是由生物生命活动所产生并保留下来的痕迹。b古生物化石必须距今1万年以上,化石保存于地史时期地层中,埋藏在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不是化石,人类史以来的考古文物一般亦不作为化石。

2.化石的保存条件?

㈠生物本身条件:

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硬体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抵御各种破坏作用的能力较强。㈡生物遗体的保存条件:

在高能的水动力环境下,生物遗体容易磨损。PH值小于7.8时,碳酸钙组成的硬体容易遭溶解。氧化条件下有机质易腐烂,在还原条件下容易保存下来。此外,还会受到生活着的动物吞食、细菌腐蚀等因素的影响。㈢时间因素:

生物死后迅速埋藏才有可能保存为化石。长期埋藏并发生石化作用才能保存为化石。㈣埋藏条件:

生物死后因被不同的沉积物质所掩埋,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会有差别。生物遗体被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所掩埋,硬体部分易保存。但被粗碎屑物质埋藏,由于机械作用容易被破坏。在特殊条件下,松脂的包裹或冻土的埋藏,可以保存完好的化石。㈤成岩作用的条件:

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在碎屑岩中的化石很少能保持原始的立体形态,而化学沉积物在成岩中的重结晶作用,常使生物遗体的细微结构遭受破坏。

3.化石的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无显著的变化。

2、模铸化石,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一类是印痕化石,即生物遗体陷落在底层所留下的印迹,遗体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坚硬部分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形态及构造;内模指壳体的内面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能够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第三类叫做核化石,贝壳内的泥沙充填物称为内核,它的表面就是内模,内核的形状大小和壳内空间的性状大小相等,是反映壳内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