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现状及其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4-25作者简介:徐文(1977 ),男,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10月第31卷第10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ct.2012Vol.31No.10
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问题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未成年
人道德人格培养的现状、特点、原因、目标、方式等方面展开,为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但研究中也存在不足,未成年人的人格道德培养研究应朝着尽量细化、具体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其实践性、可操作性。

关键词: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研究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2)10-0131-03
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培养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
而言,都关系着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因此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或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当前,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方面的研究在我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
耻”
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表述了我国公民道德人格的具体内涵,也给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这说明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重视,也给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研
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这一课题以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状况为研究客体,内容涉及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现状、特点、原因、目标、方法等等。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与评述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相关研究,希望一方面能丰富这一课题的
研究,
一方面也能为我国当前与未来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某种借鉴价值的理论参考。

一、现状研究
这一方面研究的是当前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特征、存在的不足,和学校、家庭在人格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都指出目前国内外各种新环境、新情况的出现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及培养现状有着重大影响。

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独立的
判断能力比较欠缺,尚未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
和法律观念,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
益多样化,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许多不良的社会状况、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思想领域的混乱现象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的负面影响,
或多或少地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在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上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家庭教育在培养未成年人道德人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存在误区,家长
和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家长的溺爱导致未成年人独立自理生活的能力较差,
在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看来,生活小事、琐事似乎是不用关心
的,而所要关心的仅仅是所谓的“大事”,这种心理
也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过高地估计自身能力,往往“使自己陷入困难中,损伤了自信心
”,“阻碍了自身潜能的发展。

”[1]556学校教育也亟待提高。

有学者指出,在学校教育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导致学校德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德育内容在某些方面不符合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实际,教育方法简单,不顾学生发展的实际将成人社会想当然认为“重要”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强加
于学校德育,采取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致使学校教育落实不到位,
不仅不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标准产生负面影响。

[3]另外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班华就提出道德教育观念、德育目标要求、德育内容等方面的观念不能适应当代青少年发展的要求,违反德育规律的现象到处可见,德育理论和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4]
目前已有关于现状的研究准确把握了当前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特点,多角度分析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存在的缺陷,对于我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策略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但这一论题目前的研究显然太过宽泛,不能从更具体的角度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现状作出更为细致的分析。

现实而实际上生活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家庭的未成年人的生活都有着各自迥异的生动而具体的表现,其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会有相应的差异,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的这种阶段性、群体特殊性,有助于我们在更深、更具体的层次上了解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现状,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途径。

二、原因及意义研究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有关这一论题,学者普遍认为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正确教育引导。

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和学校,都产生了令人担忧、急功近利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法制观念淡化”的短期行为,不断影响甚至是直接作用于未成年人。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犯罪的土壤;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的失当把未成年人推向犯罪;学校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很容易导致中小学生辍学流失,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必须探求预防、减少和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途径,有效保护、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西方学者W.Mischel1980年提出)[5],“人格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的特征”[6],人格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拉扎鲁斯,1979年)[6]3,进而也将影响一个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道德人格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思想品德和法纪素质,因为人格素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明辨力,抵御不良行为影响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道德人格培养对未成年人发展及对未来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从培养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出要推动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格素质是未成年人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健全人格的形成。

现在的未成年人或中小学生能否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良好人格。

”可以认为,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将成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之一。

明确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把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放到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的风气,营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培养目标研究
这一方面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什么是道德人格进行界定,探讨的是道德人格的培养目标。

人格培养有利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

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7]3道德人格,主要是从伦理学角度来定义的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

[8]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技能和智力形成,而且是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

[9]431通过人格教育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人格特征,使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健康地发展。

有的研究从现代心理学理论出发,如马斯洛(A.Maslow)的自我实现人格理论。

他认为自我实现这一需要的满足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比平时更专心致志,对自己更有把握,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工作,有发明和创造,成为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10]3-4有的研究从传统人格思想出发,如儒家、道家对理想人格的论述。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把道德完美的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仁”(《论语·颜渊》)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义、礼、智是孟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他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告子上》)的千古名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把“圣人”(《道德经》)和“真人”(《庄子》)形象视为理想人格。

有的研究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及未来国家发展的需要出发,阐释未成年人所应具备的道德人格,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为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树立了新标杆,这是现在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点。

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目标的明确,对我们培养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指明了方向。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大多只是在整体上对道德人格进行界定,缺乏更为细致的分析与细化,因此可操作性不强;2、培养目标的设定过于重视未成年人智育的发展而缺乏对未成年人心理机制的考察,因此德育培养目标相对滞后;3、人格培养对象太过笼统,无法对差异性个体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如城乡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等)。

这就要求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更为细致、具体、微观,并应加强对德育目标的研究。

在新形式下,德育要切实做到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进一步向未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拓展。

[11]
四、培养方式研究
本研究考察的是人格教育的原则、策略与具体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未成年人人格培养模式,如学校管理模式、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家长教育与亲子沟通方法、社会精神文化导向、教育管理部门的方针政策、家校结合教育等等。

有的学者认为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律规范相协调;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多用疏导、参与和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更好地运用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两种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机制,将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综合起来,更为积极有效地实现对未成年人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和规范;从个体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未成年人,将人格培养的路径看成是从日常行为到日常习惯再到人格形成的过程,并越来越关注新的社会情景(如网络的普及、和谐社会的要求)下人格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要从过分泛化、过度政治化的非常规德育走向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和基础的常规的学校德育。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维持性教育向开发性教育转变,从单一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而且德育要向相关领域渗透,与相关学科结合,揭示德育发挥作用的规律,德育与智育的整合,德育与环境的整合,以及德育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形成德育同其它相关领域和学科整合发展的趋势。

[12]人格教育原则、策略和方法只有科学、有效,才能对塑造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产生切实的效果。

还有学者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探讨这一论题,如陈仙梅认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交往结构是由相互影响、信息交流、相互认识三个主要侧面和个性、角色、群体三个主要层面构成的。

[13]刘兆吉根据对120名中小学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搞好师生关系的条件。

[14]余强基调查了1400多名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教学不负责任、讲课质量差、不公正、粗暴、主观的教师。

[15]朱文彬等采用优秀教师经验总结法,分析了在班集体影响下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16]另有袁振国讨论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17]这些研究对探讨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塑造的模式和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关这一论题的现有研究多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德育的实验基地较少,人格教育的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能提出有效的人格培养模式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人格培养对象的情景脱离实际生活,教育空洞乏味,没有注重从个体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未成年人道德人格;人格教育的模式只局限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而没有兼及教育管理部门、社会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

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效果不令人满意。

如何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统合教育模式,从日常行为入手经习惯的中介最终达到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塑造仍是当前和今后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综上所述,前人关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研究成果显著,在若干论题研究(如未成年人道德培养目标、方式)方面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为后来者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从学术研究角度反观,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重视程度与该课题本身的价值地位还相去较远。

就已有的研究水平而言,还存在某些亟需改进或深入的地方,需要求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人格道德培养研究尽量的细化、复杂化,分析的角度、研究的层次、得出的结论也应该尽可能的多元化。

(下转第137页)
[5]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Spiral Balance Movement of Music and
Drama in Opera Reform
FU Xiao-ling,XIAO Ping
(School of Music and Performance Arts,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621000)
Abstract:Opera is a comprehensive art,whose development history is also a history of creation and reform.Music and drama are both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elements in opera.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the core and focus of opera reforms.Opera composers always perform composition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ideas to handle this relationship.It is clear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drama in opera displays a spiral development course in which opera goes from embryo to maturity since its birth to19century Giuseppe Verdi.Key words:Opera;music;drama;movement
(上接第133页)
参考文献:
[1][美]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全球教育展望,2001,(5):34-36.
[3]马永庆.未成年人家庭责任观念与学校德育[J].道德与文明,2005,(5):53-57.
[4]班华.世纪之交论德育现代化建设[J].现代教育论丛,1997,(1):1-3.
[5]陈仲庚,雨新.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6]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7][美]伯格.人格心理学(第6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8]鞠献利.浅谈道德人格的培养[N].光明日报,1999-02-08(1).
[9]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The Status Quo and Outlook of the Research on
Moral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for Juveniles
XU Wen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Shant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tou,Guangdong515041)Abstract:The research on moralit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for juvenil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mainly focus on the status quo,characteristics,causes,goals,modes,etc.in mo-ralit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for juveniles,thu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morality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for juveniles.However,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se researches.So,this kind of research should move toward refinement,materialization and pluralism to boost its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y.Key words:Juveniles;moral personality cultivation;research status;outlo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