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考点 李良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

考试题型(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5题X2分=10分)

二、名词解释(5题X3分=15分)

三、简答题(3题X5分=15分)

四、辨析题(2题X10分=20分)

五、论述题(2题X20分=40分)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1、宣传者

2、被宣传者

3、宣传内容

4、宣传场合

5、宣传时机

6、宣传动机

7、宣传方法

8.舆论(P55页、P63页补充)

舆论的定义: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特性:1、公开性 2、公共性 3、急迫性 4、广泛性 5、评价性

第四章:

9.新闻事业(P64页)

新闻事业的定义:新闻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

第六章:

10.新闻体制(P116页)

新闻体制:新闻事业指的是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第七章:

11.新闻媒介所有制(P142页)

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来看:1、私营媒介2、公营媒介3、国营媒介

12.新闻产品的二重性(P146页)

新闻媒介的二重性:1、产品的二重性:商品/宣传品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内容/广告3、消费者的二重性:读者/广告客户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货币/时间5、价格的二重性:发行价格/广告价格6、市场的二重性:发行市场/广告市场

第八章:

13.议程设置理论(P167页)

议题设置理论: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14.沉默的螺旋(P167页)

举例说明:

以《南方周末》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看“议程设置”的功能

1、用及时详尽的信息引导舆论,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信息公开、及时透明是地震报道中的普遍特点。《南方周末》更是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信息公开及时真实的特点。用最快的速度及时派记者赶往一线,给读者展现真实的地震现场、地震中暴露出来的学校建筑质量安全问题。用这些详尽的信息给读者以信息公开的舆论引导,同时也对灾区的重建问题起到舆论监督作用。

2、从人文关怀角度引导舆论塑造民族精神,传承文化

对死难同胞的痛悼和受灾群众的搜救是地震之初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此外,对幸存者的极力营救,对灾区捐款的报道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的报道无一不流露出人文关怀之情,在表达灾难带给我们苦痛的同时,更强调了民族坚忍的气质。从悲痛中寻找希望,给处于悲痛中的人们以爱的力量和希望,引导公众对民族精神的思考,这些都是本次议程设置的另一个显著功能——给予人文关怀的力量。

3、与唐山地震的比较引导舆论,凸显时代优越性

2009年5月7日的A12版刊载了题为《唐山重建一年间》的文章,通过采访唐山地震的见证人常青,回忆唐山重建时的艰辛情景,感受特殊的时代氛围,从而使读者比较了不同时期下两次地震之后截然不同的重建处境,折射出不同政治环境、不同的时代氛围下两次地震后的不同命运。在这个议程设置中借助比较的方法,让读者在记住汶川,不忘唐山之余,充分感受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性。

第十章:

15.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手段(P212页)

新闻控制(1)司法控制;(2)行政控制;(3)资本控制;(4)媒介的自律。16.隐私权(P215页)

第十一章:

17.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P217页)

一、世界新闻媒体的三大运行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运作体制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

第十二章:

18.4P理论(P235页)

4p原则:1、产品2、价格3、渠道4、促销

19.4C理论(P235页)

4c原则:1、需求2、成本3、方便4、沟通

第十三章:

20.知情权(P265页)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知情权是现代新闻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第十五章:

21.新闻价值(不等同于新闻的价值)(P340页)

新闻价值的定义: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

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包括意外、偶然、异常),便越有新闻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