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一)

1.概述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射线(一般在1Gy以上)外照射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这里所说的大剂量射线包括X射线、丁射线及中子等贯穿辐射线。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在战时,未来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中的核武器爆炸可致大量平民受到不同剂量的外照射而引起急性放射病。在平时,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多见于核试验、核事故,如核反应堆、核燃料回收装置、放射源及其他辐射装置发生事故,以及在处理放射性事故中,应急行动救护人员均易受到严重辐射而导致发病。另外,在放射性治疗中,有时需要作全身或大面积的大剂量照射,由此可能会引起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1~10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可导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在同样的情况下,接受剂量10~50Gy时可导致肠型急性放射病;而接受剂量达50Gy以上时,则可导致脑型急性放射病。

3.临床表现

在不同剂量照射下引起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三种表现不同的类型,即骨髓型、肠型、脑型。其病程一般有较明显的时相性,通常有初期、假愈期、极期三个阶段,但不同的类又不尽相同。

(1)骨髓型(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

这类放射病最为多见,主要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按照射剂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种情况,轻度的临床表现为乏力、不适、食欲减退等;中度主要表现为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重度表现为照射1h后多次呕吐,可有腹泻、腮腺肿大、白细胞明显下降;极重度表现为照射后1h内反复呕吐和腹泻、休克、腮腺肿大、白细胞数急剧下降。病人因造血功能障碍,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是极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果治疗不当,感染将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2)肠型急性放射病

本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为具有初期、假愈期和极期三阶段病

程的严重急性放射病。其中,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除照后1h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外,1~3天内出现腹泻、稀便、血水便,并有腮腺肿痛等初期症状,经3~6天假愈期后,上述症状加重,极期开始,可伴有血、水样便,发热。而重度肠型急性放射病在受照后1天内即出现频繁呕吐、难以忍受的腹痛、严重稀水便、血液浓缩、脱水、全身衰竭、低体温等。继之剧烈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严重者第二周时在血水便或便中混有脱落的肠黏膜组织,大便失禁、高热等。肠型患者造血功能损伤严重且难以恢复,经治疗后可出现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3)脑型急性放射病

本病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只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受照射剂量在50~100Gy时,受照后出现站立不稳、步态蹒跚等共济失调,定向力和判断力障碍,肢体或眼球震颤,强直抽搐,角弓反张等。而当受照剂量大于100Gy时,则受照后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休克,昏迷,病人很快死亡,整个病程仅数小时。

4.救治原则与其他处置

(1)核事故紧急救援一旦发生放射性核事故时,首先应立即把受急性照射的人员撤离现场,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他人误人现场而扩大受照人数。应及时将受照人员紧急送往设有放射病治疗专业科室的医院或治疗放射病的专业机构,及时进行救治。同时应对病人的受照剂量作出估算,必要时可做事故模拟测算,以便提供诊断依据资料。核事故的救援应由专业救援队伍完成。

(2)一般的治疗原则治疗急性放射病的总原则如下。

①应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l04—2002)的要求和方法尽快作出诊断,以做到早诊早治,利于康复。

②制定切实可行的最优化的全面的治疗方案或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个体差异、病情变化和疗效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③对于放射性职业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病因疗法,故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充分发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作用,如改善微循环、抗感染、防治出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及应用细胞因子等,并需加强营养、安排好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