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散文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指散文用来表情达意的材料—— 人、事、物、景
“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1、写景状物类散文 ⎧⎨⎩
写景:借景抒情、渲染、烘托状物:托物言志、象征、拟人
2、写人叙事类散文 ⎧⇒⎪⎨⇒⎪⎩
对比类比以小见大写人:次要人物主人公(精神品质)记事:事(片段、细节)道理
3、议论说理类散文:⇒议论、夹叙夹议
联想事/形象(物) 哲理
4、文化游记类散文:−−−−−−−→借古讽今、借古察今
描写对象(特征)精神品质、现实人生指明道理 三、散文常考的题型
1、思路类:梳理行文思路、整体把握主旨
2、概括类:特点、原因、内容、观点等概括归纳。
3、理解类:词、句的含义以及标题的含义
4、鉴赏类:语言、手法、形象等鉴赏及作用。
(其中包含词句和标题的作用)
5、综合赏析和探究类:综合赏析、阐发评价与探究拓展。
思路类1:梳理行文思路
1、直接梳理文章行文思路:
如果文章有线索可按线索归纳。
答题模式: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间接梳理文章行文思路:
梳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心理)的变化
做此类题必须使用感情词(心理词),要注意情感(心理)变化的顺序。
思路类2:整体把握主旨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主旨”“启示”“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答题模板:本文通过记叙了(或描写了)-----事(或内容),表现了-----特点(或性质),表达了------思想(感情),揭示了--------主旨。
概括类:特点、原因、内容、观点等概括归纳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特点”“原因”“内容”“观点”“精神”“意义”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答题模板:
找准区间——提取——按要求精准分点作答
转述
提炼
理解类:词语的含义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含义”“词语”“内涵”“意蕴”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词语的含义的基本方法:
A、词语本义(表层含义)
B、语境义(临时义)(深层含义)
(比喻义、反语义、象征义、双关义、指代义)+(远距离的引申义)
3、答题模板:
词语含义=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理解类:句子的含义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解释”“理解”等作答动词和“含义”“含意”“内涵”“意蕴”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句子含义的具体方法:
①三注意⎧
⎪
⎧
⎪
⎨⎨
⎩
⎪
⎪⎩
注意看位置: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照应句等。
单句——主干与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注意析成分:
复句——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
注意明关系:与上下文的关系(指代、总分、说明、扩展、比较、呼应等)
②两想到⎧
⎨
⎩
修辞:从修辞本身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含义情感: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分析
③一抓住:抓“关键词”
句中关键词指⎧
⎪
⎪⎪
⎨
⎪
⎪
⎪⎩
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的词语。
运用了修辞的词语
运用了特殊指代的词语(远、近、人、事、物等)表情达意上非常丰富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反语等)
3、把握四类重要语句的含义:
(先明确句子类型,再根据不同类型来解答)
①含蓄句——由表及里(三个层面:句表意、句内意、句外意——一般由句表意、句内意联想和引申的,并结合主旨)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
一般来说,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需要把握主旨,合理联系。
②结构句——抓住位置:分别对上文和下文的几个段落内容进行把握、概括、解释。
③修辞句——还原本意:第一步明确修辞手法;第二步“还原”(将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
④主旨句——立足全文⎧⎨
⎩字面义语境
理解类:标题的含义
1、常见设问方式:
2、具体方法:
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
②在文中的含义(往往不止一个方面)
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③主旨情感义
鉴赏类:线索的作用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找线索的方法:
A、看标题,有得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B、看物,如果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可能就是线索
C、看文中反复出现散文词、句
D、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确定线索
3、答题方法:
①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象征作用;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②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
鉴赏类:句段的作用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谈谈”“等作答动词和“看法”“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熟知不同位置、不同类型句子的作用(一轮复习《新坐标》P143)
3、概括句段作用的4个角度:
①内容主题(用XX手法写了XX内容,写出了写作对象XX特点,表现了作者XX的情感或人物XX 性格特点,突出了XX的主旨)
②结构思路
③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④读者感受
鉴赏类:语言赏析
1、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方法:(5个思考的角度)
角度1:词语的锤炼
角度2:句式的选择
角度3:修辞格的运用
角度4:语言表达技巧
角度5: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鉴赏类:手法鉴赏
1、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表达技巧的4大构成:
①修辞:比喻、比喻、排比、借代等
*②表达方式
③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抑扬、象征、托物言志(情)、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等
④构思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设置线索、伏笔、铺垫等
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呼应等
*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的角度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我”向“你”诉说衷肠,“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客观性。
记叙方法:⎧
⎪
⎪
⎨
⎪
⎪⎩
顺叙
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补充说明,情节更加完整,丰满严密。
补叙:补充解释,照应上下文。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物、人、事抒情
借助技巧抒情:对比、反衬等
#描写(景物)#
描写的角度:感觉角度——视、听、触觉、嗅等
观察角度——移步换景、俯仰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描写的手法:白描、动静、虚实、正侧等
#议论#
在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综合赏析和探究类:综合赏析、阐发评价与探究拓展
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
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入手感悟并分析。
1. 词语的锤炼
①口语还是书面语:大量使用口语、方言、俚语俗语或用语接近日常生活;多用文言词、古诗词或是经过锤炼的名言、警句
②动词、形容词、副词(炼字):生动形象、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有节奏和韵律感、有音乐美和绘画美等
③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
④叠词、反复
2.句式的选择
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自然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疑问句:发人深思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乐美、感染力。
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复沓)
3.表达技巧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反复等
表现手法:对比、想象、夸张等
4.语言风格
①自然质朴(朴素自然)
这种文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显得亲切而平易近人。
多用口语词,喜欢用一些俗语,引用一些人们
的日常对语使文常充满生活气息,不刻意追求文彩,也不喜欢用整句的比喻等修辞方法。
这种文章周作人
的散文可以说达到这炉炎纯清的境界。
高中课文可以《胡同文化》为代表。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
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
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
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是不是让你忍俊不禁,仿佛看到了亲京的日常生活?
②典雅华美
这种风格是要让你远离日常生活,要带你走入理想的境界。
多用美好的字眼,对一个事物也常常是不
厌其烦地渲染。
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好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多用文言词或引用古典诗词、经
反复锤炼的名言警句等。
如《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幽默诙谐
它常常在平中见奇,对平凡一人或事加以引申类比,得出一个出人意表的结论,让人会心一笑。
这种
文章在中学课文中较少,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可作代表。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
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
还有一种是
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
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
我们吃亏。
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
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
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
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
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
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
正确。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
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
地到了现代。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
所以我
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
新意义。
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没有老
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段语从人们对孩子的评论入手经过类比推论最后引申出来人们信而好古是为了显示比古人进步的结
论突破了我们常规思维,你又不得不承认作者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对人们这种常见的弱点的提示是不是让
你开心一笑呢?
④简洁凝练
作者特别注意使用最准确鲜明的动词和形容词,好多时候要突破词语的常规用法,变成词类活用。
如《拿来主义》中的: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1〕就自诩过他
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
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
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
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2〕。
⑤含蓄蕴藉
这种文章不直接表情达意,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来一些迹象。
往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
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故都的秋》,它写的是北平的秋,表达的是对故都的秋的喜爱,这没有问题。
但是再探寻一下,
他喜欢的是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就不易弄明了。
文中虽然明白地说了爱其“清、静、悲凉”,这和一般
人所赞美的秋是两样的,龙其是为什么虽欢它的“悲凉”呢?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还要从文内读到文外,才能有较好的理解。
如《囚绿记》
⑥豪迈奔放
常常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来造成文章的气势,所写对象也常常是雄伟十大的事物,表现的情感是激昂彭
湃之感。
《安塞腰鼓》可作代表。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
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时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来突出腰鼓的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要注意的是即使从风格来看,同一篇文章中也可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比如吧,《胡同文化》的大部分语言都表现出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如归为平实自然,但是结末部分却有这样的语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如果让你来分析这一句的语言特色,显然不能说是“平实”的语言,相反,它应属于“典雅”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