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宗吴萍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
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他综合了各种舞台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于一身。
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
同样是综合各种表现手段,以歌舞的形式演故事的西方音乐剧,虽产生一百多年,却是后来者居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近些年来越多的音乐剧在中国上演,从《猫》到《歌剧院的幽灵》,他们各有所长,让中国的观众意识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但是关于音乐剧的一些问题却知之甚少,因此下面将中国戏曲和音乐剧做一简单的特征上的对比。
一、戏曲与音乐剧的相似之处
(一)综合性。
中国的戏曲始于原始歌舞,自优孟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的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到北宋形成宋杂剧,才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经元、明,进入了成熟时期。
在它的萌芽、发展、确立、成熟和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不排持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因素的综合和借鉴,采取开放性的传统,具有极强的同化力,融化了别人,壮大了自己。
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如武术本来是传统的防身手段,与戏剧并不相干,但被吸收融化到戏曲中,就成了塑造英雄豪杰武生、武旦行当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还有柔术、杂技虽有表演性质,虽主要属于一般的娱乐性的技巧炫耀,但一旦和剧中人物和舞台气氛结合,就形成了戏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贵妃醉酒》中的“卧鱼”。
戏曲涉及的艺术门类之多,在古今中外的综合表演艺术类别中可以说是罕见的。
音乐剧也是以歌、舞、剧的合一为基本形态的,音乐剧的实质就是一种歌舞剧,但不是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
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只用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去唱,所以一部音乐剧中有爵士乐风格的,也有摇滚和乡村音乐风格的。
舞蹈方面,不仅有芭蕾舞还有踢踏舞,也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的舞蹈词汇。
在音乐剧创作的历史上,还存在着轻歌剧(Operetta)与音乐喜剧
(Musical Camedy两大发展潮流,前者侧重于歌唱,后者侧重于轻松的表演与舞蹈,它们接近于地方戏曲中的“唱工戏”与“做工戏”之分。
由此可见,音乐剧与地方
戏曲在创造舞台形象方面的美学原则是基本一致的。
(二)群众性中国戏曲产生于民间,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土壤,因此拥有广大的群众,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戏剧形式也不能与之相比的。
如我国地方戏曲中的评剧,原于
冀东滦县一带的农村,是在民间说唱“对口莲花落”及民间歌舞“嘣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莲花落即“落子”,是长期流行在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
包括京剧、昆曲,这些戏曲艺术形式都来源于民间,因此在民间都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各地方存在的众多戏曲剧团我们就能看的出。
音乐剧的故乡在美国,在音乐剧正式的诞生之前,美国流行着四种歌舞表
演形式:
哑剧(pantomime)、歌舞杂耍表演(vaudeville)、黑人说唱表演
(minstrel show)和狂闹表演(extravaganza)。
这几种民间歌舞形式都很受观众的欢迎,在1866 年,综合了这四种歌舞表演而诞生了第一部音乐剧《黑骗子》。
音乐剧由于脱胎于西方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观众性。
在音乐剧诞生的100多年里,创作的剧目可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
演出场次也不计其数,音乐剧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俄克拉荷马》( Oklahoma)就
创下了连演2212场的记录。
如今《猫》一剧又可能要后来居上,它自1982 年在百老汇首演后,至今已是23 个年头,到1990年,就已经演出3300场,这几年演出仍然方兴未艾。
这些演出场次的统计都表明音乐剧在大众中受欢迎的程度。
(三)娱乐性
中国戏曲与音乐剧因为二者有着很强的群众性,因此,他们也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既然是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它就有让人观赏和娱乐的性质。
中国戏曲较之音乐剧产生的年代较早,当时现代化的舞台音响、灯光等设施有限,因此戏曲演员似乎更加注重一些细节的东西,如演员的扮相、行头都
是很有讲究的,以求精致,有时为了角色的需要而频繁的更换服装,以求娱乐观众。
而且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和唱腔上也很下功夫,一言一行都追求一种程式化的美。
音乐剧非常重视演出的外部效果,总是不余余力的突出舞台的美和音响效果的震撼人心。
音乐剧《第42 街》写的是百老汇的事,百老汇舞台上各种漂亮场面就成了这个
戏中的必然内容,仅为了表现女主角受伤后剧团各位演员对此事的关切及对顶替者的议论,剧中就千方百计加以渲染,每一画面都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组合在一起更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在内容选材上,音乐剧与戏曲也很注意题材的娱乐性。
音乐剧一般讲述的是曲折动人的,充满浪漫或悲伤色彩的爱情故事,也有诙谐幽默的故事。
如音乐剧《茶花女》、《音乐之声》,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在中国戏曲中也不乏一些这样题材的剧目,小姐与落难书生私定终身,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戏曲与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一)戏曲艺术的虚拟性,音乐剧的写实性。
中国戏曲讲究舞台表演的虚拟性。
舞台上换幕,场与场的时空转换,主要用戏中人物连续的上下场的手法,如京剧《闹天宫》一出戏中,二郎神率天兵天将追赶孙悟空时舞台上是天宫,到幕后转一圈在上场,舞台就是花果山。
戏曲舞台上轿子是两面“小帐子”,马车是两面“车旗”,不会真的有实物出现在舞台上。
戏曲舞台上无论是表演方式还是辅助道具等设施,都强调的是一种象征性,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
但是西方的音乐剧则不同,他强调的是一种真实地效果,舞台上的道具以及表演的方式和人物形象都只做得非常逼真。
如《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垃圾处理场,其中的“垃圾”全是按“猫”的比例精心制作的。
铁桶、轮胎、废牙膏、鱼骨头等,还有250套“猫”的服装,30多个用牦牛毛及人头发制作的头发以及“猫”的爪子、尾巴等都做得一丝不苟、惟妙惟肖。
为了让观众能像从摄影机镜头那样从不同角度进行观赏,剧场中观众座位A 座被制造成可以沿圆形舞台转动的看台。
这种舞台设计的大制作和动用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戏曲艺术的程式性,音乐剧的灵活性。
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程式性的艺术语言,赋予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意态乃至精神气质以鲜明的外部形象。
这种程式性的艺术语言,着力表现那些显示本质与特征的东西。
用外化、物化、对象化的手法,把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无拘无束的,甚至难于用逻辑语言表达的情感,转化成鲜明可感的,舞蹈意味很浓的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特征的程式性,是说戏曲表演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舞台上不允许有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
程式是中国戏曲舞台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独有的虚拟性和象征性表现手法。
戏曲表演程式是供旁人效法和进行形象创造的出发点。
一个单独的程式虽然具有一般的生活内容(例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动作程式,哭笑惊惧等表情程式),但还不能构成独立的舞台形象,只有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景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才能表达出具体的思想感情,塑造出完整的舞台形象。
音乐剧讲究不拘一格,没有过多教条主义的东西,在表演上很大胆。
首先在布景上,《西贡小姐》中根据剧情的需要要有一架直升飞机从天空降临,在传统的歌剧和中国戏曲中是做不到的,但是音乐剧却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让直升飞机从天而降,以适应剧情的需要。
音乐剧的题材大都是来自于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些故事,很少有固定的内容。
在音乐的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也都是创新并且以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
如今,中国戏曲面临着该以何种方式发展下去的难题,有人认为是中国戏曲受到了外来娱乐文化的冲击,才变得一蹶不振。
其实细细想来,难道产生百年之余的音乐剧没有过这种经历吗?但是音乐剧挺过来了,接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博采众长,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身,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而中国的戏曲在产生之处还懂得这个道理,但发展了几百年之后却越来越背离了这个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