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互性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互性探讨
【摘要】辅导员职业倦怠是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

加大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之间的互动,既能有效提高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达到双赢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队伍建设互动
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源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较为极端的心理反应,是辅导员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出现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负面因素在高校辅导员中已经出现,甚至有蔓延和加深的趋势,这无疑会对学生、学校、社会和辅导员自身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新形势下,分析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讨两者的有效互动方式,对提高辅导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互关系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是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
职业倦怠感的日益加深让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越来越渴望能尽快离开这个工作岗位,可想而知,职业倦怠引发的直接后果将是辅导员人才
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辅导员队伍缺乏向心力与稳定性。

这意味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首先不是“选人”的问题,而是如何“留人”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和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将最终导致辅导员队伍“更新”现象频繁。

这种“更新”不但意味着辅导员只是一个工作岗位而非一种职业,更意味着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始终没有行业“大家”,这必定会成为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瓶颈。

(二)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积极作用
随着高教改革的发展,社会和高校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高素质要求。

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备完成工作职责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还要能有效运用、勇于创新,具有对思想教育发展的前瞻能力。

职业倦怠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表现出身心疲惫、缺乏活力,造成工作信心和热情缺乏,并出现了安于现状、工作拖沓、无责任感、纪律涣散等行为,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对辅导员队伍的高素质要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将会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活力,提升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效能感,这对形成辅导员队伍自身的核心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
相关研究表明,辅导员工作量大、角色定位模糊、经济待遇低、评价体系不合理、缺乏社会认同感、发展空间小、前途迷茫等是导致辅导
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个体、社会、组织三方面的协同努力。

从个体而言,辅导员应不断增强自身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习自我调适压力的技巧;从社会而言,要营造尊重辅导员、关心辅导员的良好社会氛围;从组织而言,要进一步规范和健全辅导员工作机制、制度和发展规划,为辅导员提供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职业倦怠感。

从实践的角度看,组织层面的管理和干预是预防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途径。

可见,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重视和加强,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也将会得到解决。

二、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互动方式(一)目标理念的互动
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目的是为了让辅导员快乐工作,就是要充分尊重辅导员,通过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使辅导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胜任工作,有工作的成就感和组织的归属感,在快乐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

辅导员队伍建设强调通过专业化来完善高校培养和管理辅导员队伍的长效机制;通过专业化来强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意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地位,最终达到建设一支一流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目的。

两者理念的互动有助于克服各自的局限。

一方面,辅导员职业倦怠感要想能够彻底消除,除了在心理上进行疏导,在感情上给予慰藉之外,更要在机制和体系上进行改革,让辅导员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和自豪感;另
一方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当中,既要讲究科学性和规律性,也要充分尊重辅导员的个体感受,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发展。

(二)措施办法的互动
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措施办法上的互相借鉴和融合将有助于提升工作的整体效果。

从消除职业倦怠出发,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在选拔、管理、考核、培养、发展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注重激励机制的建设。

在对辅导员提出工作要求的同时,还要保障辅导员的利益。

具体可体现为实施辅导员上岗准入制度、实施辅导员工作专业证书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定位与岗位职责;把辅导员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刚性指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勤与考绩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职业测评,启动辅导员岗位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独立的辅导员职称评聘制度等。

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发,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时,不仅要做到“解决”,更做到“预防”。

要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心和维护,建立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机制,应尽量在倦怠感尚未出现或程度还很轻的时候,就及时给予关注和安慰;要着力打造辅导员团队文化,通过丰富辅导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减少辅导员在工作中“单打独斗”带来的孤独感和倦怠感,在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辅导员的归属感,强化辅导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辅导员工作的
战斗力;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只有认清职业角色,才能更快地顺应时代要求,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走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道路。

(三)效果评价的互动
辅导员职业倦怠是否得到消除,应当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效相结合进行评价,反之亦然。

首先,要确保长效机制的实施及保障体系的构建。

从确保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看,要切实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基本制度,并以法规、文件或决议的形式进行规范。

这也是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保障。

其次,要重视对辅导员态度和行为改变程度的评估。

心理学家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人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出现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

心理学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过程分为顺从、认同和内化。

奎内思说过,对某一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

当辅导员拥有了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就会内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宽容的心,才能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辅导员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正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袁刚,李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