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考人物素材——鲁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备考人物素材——鲁迅

铁屋子里的呐喊——鲁迅

教学目标:

1.素材积累:从人物的人生经历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态度;

2.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鲁迅。相信大家对鲁迅应该是非常的熟悉了。那我们一起来填写这样一个句子,格式如下:

我读懂了您笔下孔乙己的迂腐与可笑;

也读懂了您笔下……

也读懂了您笔下……

非常好,看来大家对鲁迅笔下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但是,你们对鲁迅熟悉吗?是的,我最想读懂的是您那孤傲而高贵的灵魂。

或许您会问我为什么我的眼角总饱含泪水?那是因为我爱你爱得深沉……

二、走进鲁迅

1.简介: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

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生平

①在绍兴(1881-1898)

1881、09、25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周家,取名樟寿,字豫山。(因原名豫山与“雨伞”谐音,改为豫亭,后又改为豫才。)

家庭破落对他思想的影响

一是家庭的破落,使他领略了世态的炎凉,从而憎恨旧阶级。

二是外婆家是农村,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了解到农民的善良、贫苦和麻木,因而后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

②南京求学时期(1898-1902)

1898年5月,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念书。免费。改名樟寿为“树人”。

1898年10月,改入矿路学堂念书。

从赫胥黎的《天演论》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影响,形成了“将来必胜于现在,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点。进化论成为他前期观察事物的思想武器。从而使鲁迅相信青年、相信未来,向前看,但却不能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③留学日本(1902-1909)

3月去日本先人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1903年3月作《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磬暗故乡。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04、9入仙台医专

①不愿解剖。

②对学医不感兴趣。解剖59.3,组织72.7,生理63.3,伦理83,德语60,物理60,化学60.3,平均

65.5。全年级194人,68名。

③看幻灯。

1906年3月弃医从文,志在文艺运动,注意研究“国民性”,成为一个启蒙主义者。

鲁迅研究的“国民性”,是指“国民中受压迫、受毒害的下层人的落后性,即被统治阶级毒害造成的麻

木的精神状态。

6月奉母亲之命,回绍兴与朱安结婚。婚后不几日,便与周作人再赴东京。

④杭州、绍兴(1909-1912)

1909年8月,离开日本回国后,任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和化学教员,兼任日籍教师的翻译。

1910年5月祖母病逝,回家主持葬礼,诸事都依照旧可办理。

9月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的监学。

1911年7月辞去绍兴府中学堂职务,失业在家。

10月武昌起义爆发,绍兴城内一片混乱,遂应府中学堂学生的请求,回校暂管校务。

⑤在北京(1912-1926)

1912年2月应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去教育部任职。

5月因教育部北迁,单身前往北京,住进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

8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兼第一科科长。

1913年,开始抄书、辑书,其后又开始抄碑,读佛经,除去教育部上班和逛书店,基本上不出会馆,每日夜间孤灯独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

因看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对旧民主主义革命产生怀疑并失望、颓唐。在沉默中一面整理古籍,挖掘黑暗现实的历史根源,一面思考中国的革命问题。

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从而开始了小说、杂文的创作。在新世纪曙光的鼓舞下,鲁迅以战士的姿态走上了战场,并自觉地把自己的作品叫做“遵命文学”。

1919年8月购买西直门内八道湾十一号的房产。

11月与周作人全家一起迁入八道湾新居。

12月1日赴绍兴、于12月29日携母亲、朱安及周建人全家返抵北平,住进八道湾。开始了大家庭聚居的生活。

从1920年起鲁迅开始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后来出版了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

此后鲁迅积极参加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扶持文学青年,在女师大事件中,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与“现代评论派”发生了激烈的笔战。“三一八”惨案后,由于揭露北洋政府的罪行,受到迫害,1926年8月

只好离开北京。

1923年与作人产生矛盾。

6月14日,与周作人妻羽太信子发生严重冲突,当晚即改在自己房内用餐,不再与周作人等一起吃饭。

7月19日接到周作人亲自送来的绝交信,兄弟二人,就此绝交。

8月2日,搬出八道湾11号的寓所,与朱安一起,迁至西城的砖塔胡同61号居住。

1923年10月1日,开始连日高烧、咳嗽,实际是肺病复发,持续一个多月,才逐渐恢复。

1924年3月1日,往日本人开设的山本医院就诊。此后一个月内,接连往该医院就诊13次,都是治疗发烧、咳嗽及吐血之类的肺病症状。

1924年5月25日迁居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

6月11日往八道湾十一号旧宅取书及家具,又与周作人夫妇发生冲突。(宴之敖者)

1925年3月11日开始与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许广平通信。到7月共写46封,许广平27、鲁迅19。二人平均三天一封。见《两地书》。

1925年 8月14日因支持女师大学生,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教育部佥事职务。8月22日向北洋政府平政院递交诉状,控告章士钊违法免他职务。1926年1月16日在平政院控告章士钊胜诉,恢复教育部佥事职。

3月26日因《京报》披露段棋瑞政府在学界通缉鲁迅等五十人的密令,离家往设在西城的莽原社躲避。

3月29日转移至山本医院,继续避难。

4月15日因直、奉联军进入北京,政治气氛进一步恶化,由山本医院转移至一家德国医院避难;十天后又移至一家法国医院,至5月2日才返回家中,恢复正常生活。

⑥鲁迅在厦门(1926、08、26—1927、09、27)

1926 年7月28日应厦门大学聘,任该校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决意离京南下。

与此同时,与许广平约定,离京南下后,先分开两年,各自作些准备,再决定将来的生活。

8月26日与许广平同车离开北京,经上海转水路往厦门(许广平从上海去广州工作)。

受到莽原社高长虹的攻击。26年8月在上海办《狂飙》月刊,发起狂飙运动。

高长虹的诗歌“我在天涯行走,太阳是我的朋友。月儿交给他了,带她向夜归去。”

高长虹-太阳;许广平-月亮;鲁迅-黑夜

9月4日抵达厦门大学。在国文系讲授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