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当代西方文化与思潮

《我看尼采》

王丹

20091051125

我看尼采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伊曼纽尔·康德,这座桥通向了古典哲学。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还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翻过这座山,你就会邂逅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而且不容忽视的哲学家,其权利意志思想和超人哲学影响深远,但又备受争议。年轻的尼采是叔本华的忠实拥趸,当然如果尼采就这样被叔本华主宰的话,我肯定是没有机会在这里写这个我眼里的尼采,因为他可能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这样的哲学家大概有叔本华一个就够了。

尼采作为西方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确立“悲剧人生”生存意义范式,主张新人生观,强调非理性因素,抨击传统理性主义、基督教道德等,试图为丧失精神家园的人们奠定一个超越“悲剧人生”,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基础。如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大都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渊源。

尼采哲学有五个基本观念。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超人、虚无主义、永恒轮回。《悲剧的诞生》实际上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尼采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悲剧精神,又提出两个次一级概念:阿波罗(日神)情态和狄奥尼索斯(酒神)情态。阐释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就是《悲剧的诞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尼采认为,希腊人早期是一个悲观厌世的民族,认为人生一片黑暗,了无乐趣可言。直到悲剧产生以后,才转变为充满光辉喜悦精神的乐观主义。这种人生观,就是尼采所说的悲剧精神。尼采认为,希腊悲剧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两种成分(阿波罗情态和狄奥尼索斯情态)的有机组成。前者代表静穆的美,是人以冷静的理智观察世界的态度;后者代表生命力,是人创造世界、创造人生的生生不息的动能。美与力合而为一,就达到艺术的最高形态(悲剧)。在悲剧中,前者激发生命力量,而后者唤醒梦幻的美,两者互相作用。希腊人用它来净化世界、美化人生,一扫悲观主义阴霾。但是,苏格拉底的出现却打破了上述两种成分的和谐与平衡,因为他发扬阿波罗情态而丢弃了狄奥尼索斯情态。希腊文化中的生命消失了,只剩下没有血色的理性文化。从这个意义上,尼采称苏格拉底为颓废者,并认为当代人的任务就是高扬生命力,重振雄风,为理性文化注入沸腾的热血。

表面看来,尼采的悲剧精神将理性与生命力并重,其实,他所强调的是后者。尼采与亚里斯多德不同,认为人们从希腊悲剧中所获取的不是恐惧、怜悯而是生命力的充盈。他的意思是:从悲剧中看到由于个人的毁灭而解除了一切痛苦,并且消除了痛苦的根源,从而获得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狂喜,与此同时,又觉察到个体的毁灭并不影响生命现象的不可遏止和层出不穷,顿然生出由衷的快感。这就是生命力的充盈,也是最高的美。由此可见,获取欢乐而不是失望,肯定生命而不是否定生命,是尼采悲剧精神的底蕴。

尼采把人的目光拉向希腊悲剧,认为其中存有最高的美,目的在于肯定人,肯定人的存在和价值。尼采认为,为了肯定人生,人们需要悲剧精神,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的生成、变化过程,把现实世界艺术化,把人生的苦难化作审美的快乐,把个人的悲剧化作世界的喜剧,摒弃基督教悲观主义,从中体验到作为生命、生物的快乐。这是悲剧所给予人的“形而上的慰藉”,也是它对于人生的终极意义。尼采说:“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

尼采的哲学,在根源上是悲观主义的,但却并不是纯粹的消极的悲观主义,它带有一种激昂的情调。“最富精神性的人们,他们必首先是最勇敢的,也在广义上经历了最痛苦的悲剧。但他们正因此而尊敬生命,因为它用它最大的敌意同他们相对抗。”人生的顶峰是“笑一切悲剧”。在我看来,虽然将人生归结为一场悲剧,这种看法太过消极也太过偏激。但在意识到人生的悲剧色彩的同时,还能正视痛苦、接受痛苦、并不断磨练意志增强生命力去战胜痛苦,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就算人生是一场悲剧,我们也要把这场悲剧演绎得轰轰烈烈、壮丽快慰。

尼采的这种激昂的悲观主义,反映出来的正是其的冲创意志思想以及“超人”理论。冲创意志其实也是生命意志,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力量的强大正表现了生命的永不枯竭的本性。冲创意志的积极意义在于鼓励人们不断创造、不断超越,鼓励人们勇敢地抗争生命中的阻碍。而相较于尼采的冲创意志,他的“超人”理论更为抽象和隐晦。在他的著作中,我们根本找不到对“超人”这个概念的明确的解释。但毫无疑问,尼采所描述的所谓“超人”,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它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拥有完美人格、顽强意志的伟人的象征。而尼采,虽是提出这一思想的人,但他却也不是“超人”,所以,可能他自己也无法为其下一个准确的、清晰地定义。他在提出这一观点的同时,应该已经意识到这不过只是他的一个理想,不管它包含了多么美好的愿望,也终究只是一个愿望而已。如果说尼采反对基督教和现代理性是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那么,冲创意志和“超人”理论就应该是其较为积极的一面。至少,我在读到他有关这方面的文字时,感到了一种力量,未必强大,却能够振奋人心

在我看来,尼采最好的一本书应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绝对是一本值得放在最近处经常读的书。读尼采的书,总让我联想到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绪弗斯,他让人想到,只有敢于去与悲剧的命运相碰撞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勇士。这本书与其说是哲学书不如说是哲学诗,它没有令人窒息的教条,呆板停滞的体系。阅读它,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书中尼采借祆教教主查拉图斯特拉来宣说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帝死了”“冲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通过宣告上帝之死而摧毁了传统的精神哲学,建立起一种现世的和个体本位的生存实践哲学,并因此对现代西方的主流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尼采说“上帝死了”,他排斥一切用“彼岸世界”来摆脱生之痛苦的人们。他们设想出神、上帝,并意欲创造一个彼岸,一个“可以屈尊崇拜的世界”,作为“终极的希冀和陶醉”与此相对,现实的世界则是一个“永不完美的世界,一个永远矛盾的映象,缺憾的映象”,人是“受苦者”,“对于受苦者来说,无视自己的痛苦和失去自我乃是醉心的乐趣”,他们“蔑视肉体和尘世,他们杜撰天堂之事和对人的解救”,他们“逃避痛苦”,把“幻想投到人的彼岸”,妄图“摆脱肉体和尘世”如此种种,都被尼采视为厌世、奴性、不诚实、忘恩负义和虚无主义,视为对尘世生命的毁谤。尼采与这种彼岸信仰者是誓不两立的,他的“永恒轮回”与此针锋相对。尼采坚决否定“彼岸”的存在,他要把人的眼光拉回现实,拉回到真理上来。信仰彼岸的人渴望宇宙按自己的意图运转,而尼采则迫使自己理解并接受——“肯定”——宇宙的规则,他的永恒轮回思想正是这种“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肯定公式”。在《快乐的知识》中,尼采把这一思想称作“最大的重负”,并且让一个魔鬼在你最孤寂的寂寞中向你说出它来:“这人生,如你现在经历和曾经经历的,你必将再一次并无数次地经历它;其中没有任何新东西,却是每种痛苦和每种快乐,每种思想和每种叹息,以及你生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