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湘文化与湖南精神
试述湖湘文化精神的独特个性,及湘人的文化情 怀(不少于100
试述湖湘文化精神的独特个性,及湘人的文化情怀(不少于100第一,民族文化层面:1、源于远古湖湘大地的”越”、”三苗”、”荆楚”文化系统。
这是湖湘大地的古老原住民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内,先后迁徙到湖南的各少数民族,所共同创造和积淀形成的文化系统。
在宋代以前,湖湘还被视之为蛮荒之地,部分地区还没有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下,当然也就没有受到汉民族主流文化的熏染。
宋神宗熙宁五年时,(公元1072 )才有蔡煜、章?开梅山,以及后来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
所以说,从远古直至宋代,湖湘境内的地域文化,仍是“主流文化”并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它的精神感染力则一直影响到现代。
历史上,湖湘境内的地域文化因长时期处于弱势地位而被边缘化,使得这一子系统文化具有顽强求生、敢于冒险、叛逆主流、独立不羁和草野蛮横的精神特质,这是湖湘文化强悍、坚韧、耐艰苦、不怕死的士风民习,“独立不羁、自我意识强烈、不肯调和、不肯轻易服人的精神内核”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湖湘大地民族构成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湖湘文化从开始就是多元并存和多元共构的。
-一些学者忽视或者否认了这种文化因子的历史存在及其巨大影响力,才将湖湘文化的源头锁定在宋代理学学派文化或书院文化等思想、精神文化的兴起上。
2、源于炎黄(二帝或部族)文化、舜文化等,在远古产生并在后世定形的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主流民族文化”系统。
这一-文化系统的影响产生于先秦,在秦汉形成大-统的国家后,随着全国书同文,车同轨,各地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加深。
但是,湖南的地理位置毕竟偏于-隅,地域内的交通也不太发达,故其强力的影响基本上只波及陆地或者水上交通要道所能够辐射的狭小地域,主要是湘北洞庭湖区、湘中平原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的县城。
宋代以降,赵宋政府加强了对湖南的开发,尤其是南宋王朝偏于一隅后,湖南由偏远之地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这一-文化系统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理学学派之一的湖湘学派文化正是在这一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湖湘文化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作文
湖湘文化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作文《湖湘文化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湖湘文化吗?湖湘文化可了不起啦!
湖湘文化告诉我们要勇敢坚强。
就像古代的楚国将士,面对敌人从不退缩,勇敢地保卫自己的家园。
还记得岳飞将军吗?他精忠报国,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那股子勇敢劲儿,就是湖湘文化的体现呀!
湖湘文化还让我们懂得勤奋努力。
咱们湖南有好多优秀的人才,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才变得那么厉害。
比如,毛泽东爷爷从小就爱读书,刻苦学习,后来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要学习湖湘文化,做一个勇敢、勤奋的好孩子。
遇到困难不害怕,努力学习新知识,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湖湘文化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里有一种精神叫不怕困难。
就像我们湖南的农民伯伯,不管天气多热多冷,都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种出好多粮食。
还有袁隆平爷爷,他不怕辛苦,研究出超级杂交水稻,让好多人都能吃饱饭。
湖湘文化还教会我们要团结友爱。
在以前,要是村子里有人遇到了麻烦,大家都会一起帮忙。
比如说,哪家的房子被大雨冲坏了,邻居们都会拿着工具去帮忙修理。
我们要把湖湘文化记在心里,和小伙伴们友好相处,遇到问题勇敢面对,一起快乐成长!。
湖湘文化精神包括
湖湘文化精神包括《湖湘文化论坛》,湖湘文化的五种精神特质(文、郑大华)湖南省湖湘文化2022-02-2322:32有人说,“一部湖南近代史,等于半部中国近代史”,这话有些绝对,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这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浸染。
湖湘文化有五个方面的精神特质:第一,学以致用的经世精神。
所谓学以致用,通俗地讲,就是学术要关注现实,要关注国计民生的问题。
学以致用虽然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优良传统,但它在湖湘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抢眼。
湖湘文化是以“湘学”为其核心支撑的区域文化,周敦颐发其端,胡安国父子发扬光大,王夫之时达到鼎盛。
“湘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求学以致用。
第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称赞湖南人为“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中原人物以独立”。
湖湘文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可以追溯到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之中,至近代依然如故。
革命志士杨毓麟在《新湖南》中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称之为湖南人的“独立根性”。
第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湖南人,尤其是近代湖南人,面对中国落后挨打、民族危机日深的局面,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志士唐才常就认为:“救中国从湖南始。
”杨毓麟同样认为:“欲新中国,必新湖南。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里更是充满激情地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梁启超,他在19世纪末指出:“其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第四,“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1920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湖南人的精神就是“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第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正是在湖湘文化精神的浸染之下,湖南人,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湖南人,以他们的所作所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湖湘文化是湖南和湖北两省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它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需要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以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即指关心世界、关爱他人、忧虑天下的情怀和精神状态。
在湖湘文化中,这种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
湖湘人民具有宽容待人的气度和胸怀。
湖南和湖北地区是民族和宗教多元共生的地方,湖湘文化中融入了多元文化的元素,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纳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
湖湘人民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和大众福祉。
湖湘文化中弥漫着一种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人们经常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扶贫助困等活动中,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度过困难。
湖湘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成为他们“心忧天下”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更加关心世界各地的发展和动态,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外国文化、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和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新时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经济下行压力、社会不公等。
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需要有“心忧天下”的情怀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行动中,为社会进步和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慈善活动、关注环境问题、提倡公平正义等方式来践行“心忧天下”的精神。
新时代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各地的文化和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也需要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态度,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新时代的湖湘文化仍然需要弘扬“心忧天下”的精神,以应对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
”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
“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的体现:《湖南九章》
湖南九章由湖南大学文学院倡议发起并在红网大力支持下进行的《湖南九章》征集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经由广泛热烈的网络评选和权威审慎的专家评选最后选定。
这九篇经典之作是:屈原《湘君》、贾谊《鵩鸟赋》、陶渊明《桃花源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周敦颐《爱莲说》、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王夫之《船山记》、杨度《湖南少年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其中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序》,是网友推选并经专家议定入选的作品。
《湖南九章》评选活动的倡议开展首先缘于对湖湘文化的传承。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血脉和精神支柱。
培育并饱受湖湘文化滋养的湖南的山、湖南的水和湖南的人,自古以来,深受世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泼墨如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堪称经典的文学篇章。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这些描写湖南的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心萃取和集中展示,深入发掘与解读其中所体现的湖湘精神内涵,推进广泛阅读和广泛传播,促进三湘子弟湖湘文化自信的提升,为建设美好新湖南提供新的精神支撑。
目录1.潇湘晨报2012年7月12日文章:《重温经典九章,品味湖湘文化精髓》……………………………………………………………3-8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9)3.杨度《湖南少年歌》…………………………………… 10-144.陶渊明《桃花源记》…………………………………… 15-165.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17-226.周敦颐《爱莲说》 (23)7.屈原《湘君》…………………………………………… 24-258.范仲淹《岳阳楼记》…………………………………… 26-279.贾谊《鵩鸟赋》………………………………………… 28-2910.王夫之《船山记》 (30)潇湘晨报:重温经典九章,品味湖湘文化精髓2012年7月12日本报记者胡力丰实习生彭梅桂屈贾传统、忧乐情怀;经世致用、湖南血性;桃花源里、橘子洲头……往哲先贤们的历史步履散落在这片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成就了湖湘千百年来不朽的文化传奇。
以湖湘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
以湖湘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湖湘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湖湘精神中南大学政治学院XX级雷晓莉摘要:湖湘文化孕育了卓尔不群的湖湘精神,湖湘精神激活并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湖湘文化,湖湘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湖湘精神的形成和崛起,当代湖湘精神在发展实践中融汇凝集出了新结晶、新成果。
关键词:湖湘文化湖湘精神地域文化敢为人先善为人先一、湖湘精神的内涵1、湖湘文化与地理环境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海内外学人称之为湖湘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南北阻大湖,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口呈马蹄形盆地,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
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入海,而湖南省南高北低的地势,却使“湘江北去”。
这种地形地势,冬春寒潮由北到南,长驱直入影响全省;而南面的暖湿气流,因五岭阻挡使湖南难以更多地受益;还造成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遂使早期湖南士人思想保守,很不容易接受外界思想的影响。
早期的湖南从远古起即为多民族交错聚居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属于楚文化的范畴,后虽变异,相同之处尚多。
由于远离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视为南蛮之地。
湖南古称“四塞之国”和“蛮荒之地”,历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被贬谪流放到湖南,被视为屈贾伤心之地和柳刘流之地。
地理文化学认为:地表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对气候、交通等因素产生影响,综合形成区域的文化差异。
比如:西北戈壁草原的人多数粗犷豪迈,东南水乡的人则较柔弱文静;恶劣的环境条件使人坚强奋进,优裕的环境条件易使人佚乐放浪。
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崇山峻岭之侧往往多慷慨悲歌之士,绿水粼粼之滨每每集文人骚客为群,自然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湖湘文化与湖湘精神——朱汉民
朱汉民:朱汉民,1954年7月生,湖南省邵阳市人。
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
获得湖南省第七届“徐特立教育奖”,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遴选为校级、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湖南省委、省政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被评为湖南大学首届“师德标兵” 、“科研标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际儒联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学会理事、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实学会副会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船山学社副社长等。
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精神朱汉民各位同学,晚上好。
今天我跟大家在这里一起讨论一个话题,我想在座的可能大多数都是湖南人,也有很多是从外省到湖南来学习的,可能都对我们湖南文化感兴趣。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这个题目就是“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精神”,也想试图把我们湖南人的一些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里体现最突出的湖南精神做一些介绍。
回头我会留一点时间给大家再作交流。
我分几个方面来讲,首先讲一个提要,就是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
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地球上唯一连续的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
四大古文明中其它的古文明基本上都中断过,唯一能连续到现在的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
我们要有这个概念,像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他们是历史上的文明,因为比如古代的埃及和现代的埃及不是一个概念。
古代的印度和后来的古印度也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只有后来的中华文化和古中华文明是一个概念。
我们追述最早的古文明和我们今天的文明是连续的,包括我们的文字都是连续的。
我们今天用的文字实际上往前追溯就是我们最早的青铜器上的文字,还有甲骨文。
中华文明是这样的一个文明,到了21世纪中华文明正在崛起,以不可阻挡地趋势在崛起。
论湖湘文化中的开放与创新精神
论湖湘文化中的开放与创新精神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近现代湖湘文化流光溢彩、绚烂夺目。
作为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湖湘文化有其固有的、基于地域特征而形成的精神气质,这是湖湘文化的根基与特质之所在。
但地域文化并不是在自我封闭中形成的。
综观湖湘文化千余年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到,湖湘文化中蕴藏着博大宏伟、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创新精神。
湖湘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与这些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
标签:湖湘文化;开放;创新;精神一、博大宏伟、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从鸦片战争开始,湖湘文化就以其特有的开放精神培育了中国第一代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巨人。
魏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深受船山“趋时更新”、“因时变法”等进步思想的影响。
他写的《海国图志》书中总结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英夷之力强技巧远在中国之上,魏源大胆突破“夷夏之大防”观念的拘囿。
向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同时魏源在此书中向中国人展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新世界。
该书不仅初步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介绍了美国的民选总统制。
他说:美国“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群所治之异,此又变封建官家之局。
而自成世界者。
” “匪惟不世及(袭),且不四载而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翁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
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同,既在下预议之人亦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1]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肯定与赞美。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魏源所介绍的西方民主制度在当时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他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当时却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历史作用。
湘军核心幕僚、湘阴人郭嵩焘,是湖湘文化又一位杰出的弘扬者。
他最早敏锐地认识到,“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 [2]。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驻欧使臣,郭嵩焘在英、法等国居住生活达三年之久,并将其每天耳闻目睹的日新月异、五彩纷呈的西方生活实况写入日记,辑成《使西纪程》一书,以生动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向中国人详细地介绍了英、法、德、俄、瑞士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科学、技术、工业、农业、教育、风土民情等方面的情况及各种奇闻趣事,其范围之广几乎涉及到当时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真实准确性、生动趣味性与报道及时性,超越了前此任何一部介绍西方情况的著作。
论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的影响
论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的影响[摘要]湖南竞技体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誉盛名。
在湖湘这片热土上孕育出的体育健儿,根植于湖湘沃土,享受着湖湘文化的洗礼。
可见,传统湖湘文化对湖南人、对湖南的竞技体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题为进一步解读湖湘文化、并溯根求源,找到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影响的路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的正面影响最大化,将其负面影响最小化。
[关键词]湖湘文化竞技体育体育精神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推而言之,一方特定区域的人群创造一方文化,即所谓“天开人文出庶物”。
在湖湘这块热土上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湖湘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影响深远。
湖湘文化是对湖南这一特定地域文化现象的称呼,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影响着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被烙上了湖湘文化的印迹,湖湘文化同样也影响着湖南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湖湘文化的核心精神解读(一)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纵观湖湘文化,不论处于社会哪个时期,它那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特征尤为显得突出。
并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执着进取思想影响下,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湖湘文化烙上坚定的传统思想文化烙印。
从早期的曾国藩“湘军”的出现,到左宗棠“田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在古稀之年受命收回伊犁,虽然他们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行为受到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树立了榜样,为湖湘文化的发展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
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毛泽东,他的出现才真正地将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狭义推向广义,弘扬了湖湘文化中的最主要特征,影响至今。
(二)“淳朴重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集体性。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1. 引言1.1 湖湘文化的特点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
湖湘文化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湖湘文化以韵味悠长的湖湘方言为特色,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情感色彩,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
湖湘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湖南的木偶戏、湖北的楚剧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湖湘文化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湖南的端午龙舟赛、湖北的武汉汉口“天问”等,这些传统习俗传承了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
湖湘文化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新时代,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将有助于凝聚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2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化的趋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传播更加迅速。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新时代的科技进步为湖湘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从传统的书籍、文章逐渐转向互联网、社交平台,使得湖湘文化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湖湘文化的魅力,增加对其的理解和认同。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传统价值观念和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放大和淡化。
如何在新时代中让湖湘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湖湘文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需要在新时代中寻找适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努力保护和传承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光芒。
2. 正文2.1 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的内涵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是指湖南、湖北两省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情怀和态度。
这种精神源自于湖湘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湖南、湖北两省毗邻,地处江南地区,自古就是文化荟萃之地。
湖湘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心忧天下”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对社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新时代下,我们仍需深刻弘扬这一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并非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与行动。
自古以来,湖湘地区的先贤们常常忧虑国家社会大计,积极参与和关心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湘地区孕育了许多爱国志士,他们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李大钊、聂耳等先贤,无不在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的熏陶下成长,在实现国家、民族复兴的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不忘爱国情怀,积极为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文化交融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一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发挥其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积极价值。
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当前社会的文化繁荣和人文精神的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只有深刻理解和传承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才能推动当代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使之更加契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当前社会仍需深刻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将其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湖湘文化的研究与挖掘,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湖湘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引导人们深刻理解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湖湘文化 、湖湘精神
• 长征抗日 缔造新中 国 成就中国不朽之 业 • 和将士们同吃同住 的艰辛是无数
湖湘文化 、湖湘精神
概括渊源
经历先秦湘楚文化 宋明中原文化之后
湖南人才半国中
中兴将相什九 湖湘
半代中国近代史 由湘人写就
无湘不成军
儒学是湖湘 文化的来源
显示湖湘文化所 代表的儒学正统
湖南人精气神
心有天下敢为人先 经世致用坚韧不拔
湖南人最重要的特质
吃的苦 霸得蛮 耐得烦
湖南精神
• 忠诚
• 担当
• 求是
• 图强
四 大 书 院 之 一
岳 麓 书 院
中 国 历 史 赫 赫 有 名 的
朱张会讲
推动了宋代理学和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 展 随后就形成了以 儒学思想为核心的 湖湘文化
“吃的苦霸得蛮耐得烦”
的湘军精神为代表 湖 南人骁勇善战湘军名 气显赫但却不是鲁莽 之辈从“曾国藩 左宗棠 毛泽东”大多雄才大略 有儒雅之气
对湖湘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对湖湘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湖湘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处”。
在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更有着恢弘的文化意义与精髓之所在。
今天,我想谈谈我的对于湖湘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湖湘文化对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独特而又深远的艺术风格。
从诗词歌赋到戏曲曲艺,从绘画雕塑到木雕陶瓷,湖湘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而它们又都平衡着形式与内蕴,从而形成了具有湖湘特色的艺术风格。
作为湖南人,我自然最亲近的便是湘剧。
湘剧以传统曲艺为基础,又加入了梆子、坪山戏、川剧、越调等多种曲种,因而艺术风格独具湖湘特色。
整个剧目以唱腔清亮、表演夸张、动作生猛、描写慷慨激昂、机关表演、武打等为主要特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其次,湖湘文化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触动。
湖湘文化非常重视家庭观念、民风民俗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湖湘文化最值得玩味的地方之一。
从《岳阳楼记》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到邓洪泉的《钱塘湖春色》,从茅盾的《子夜》到历史名人杨时存的《龙虎斗》故事,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所弘扬的人文情怀和人民情感。
在我看来,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经典之作,更展现出了湖湘地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情感。
最后,湖湘文化对我来说,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作为一种经过世世代代积淀和发展,真正走入我们生活与文化之中的民族文化,湖湘文化也有着自己的价值与魅力,这使我感到非常骄傲,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积极地弘扬和传承湖湘文化。
在我的理解与感悟中,湖湘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展现出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勤劳和拼搏精神,还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怀,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应该深思和珍惜的文化遗产。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被誉为湖湘大地,这里孕育了丰富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心忧天下”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代表了湖湘人民对国家、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与担当。
在新时代,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需要得到积极的弘扬和传承。
“心忧天下”精神也体现了湖湘文化对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坚守。
湖湘地区素有“江南”之美誉,这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而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是来自于对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坚守。
在湖湘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原则,因此湖湘人民在生活中始终以关心他人、关爱社会为己任,他们崇尚“随遇而安”、“甘于平淡”的生活哲学,以平和、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展现出了“心忧天下”精神的高尚品质。
在当代社会,这种品质依然需要被弘扬,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下社会,“心忧天下”精神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大部分人们的生活节奏愈发加快,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局限在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上,弘扬“心忧天下”精神的社会氛围逐渐淡化。
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一些年轻人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对“心忧天下”精神缺乏了解与关注。
这种情况下,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弘扬,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社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湖湘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政府应该加大对湖湘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湖湘文化,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宣传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心忧天下”精神,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传统、关爱社会的文明风尚。
论湖湘文化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2 0 1 5 年 5月
论 湖 湘 文化 精 神及 其 现 实意 义
周婕 好 熊丽 英
( 湖南农 业 大学
摘
马 克思 主义 学 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1 2 8 )
要: 湖 湘文化 是 中国文化 史上独 具 特 色的地 域 文化 类 型 , 它对 中华 文化 的发展 作 出 了重 大贡献 。
发展 、 促 进 文化 强 国战略 实施 以及推 进 中华 民族 开拓创 新 等现 实意义 的 实现 。
关键词 : 文化 ; 湖 湘文化 ; 文化精 神
中 图分 类号 :G 1 2 7 . 6 4 ;D 6 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3 8 X( 2 0 1 5 ) 0 3 — 0 0 5 5 - 0 3
第 3 0 卷
2 . 经世 致 用的求 真务 实精神 经 世致 用是 指将 理论 与实践 结 合 . 并特 别 注重 理 论在 实践 中的运用 , 讲 究务 实 的思想 。 曾同藩 , 主 张“ 知 一句便 行 一句 , 此力 行之 事也 ” 。 嗍 这种 经 世致
征新疆 。 誓与沙俄侵略者血战到底。他指出只有 自
文 化 .作 为一个 国家长 远 发展 的不竭 动 力 , 凝 聚 了民族 的生命 力 和创 造 力 。 当今 世 界 , 文 化在 综
二、 湖 湘文 的精 神特 质
在 中国的古 代 文献 中 , 文化 精 神是 指文 化现 象
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湖湘文
中的最精微 的内在动力 , 是指导和推动 民族文化不 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 湖湘文化精神主要
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 。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文化,因地处江南、水乡之地,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心忧天下”精神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代表了湖湘人民勇担时代责任和社会使命的精神风貌。
新时代需要弘扬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精神,以激励更多的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发展。
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湖湘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湖南、湖北地处中国南方水乡,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湘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湖湘文化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和修炼,强调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历史上,湖湘地区也孕育了不少爱国志士和社会改革者,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心忧天下”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包含了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忧虑和担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仁爱”和“仁政”,即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每个人不仅要顾及自身利益,更要关心家国天下的命运,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于“心忧天下”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社会变革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变化,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更多的“心忧天下”精神,以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新时代需要“心忧天下”精神来关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贫困、环境污染、教育落后、医疗不公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湖湘文化与湖南精神湖湘文化是近代中国几个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出现了“湖南人精神”的现象。
最早明确提出“湖南人精神”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文化现象作出论述的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他曾写了一篇《欢迎湖南人底精神》。
他指出:“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无论杨度为人如何,却不能以人废言。
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二百几十年前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陈独秀所说的“湖南人精神”有两点应该说明。
第一,所谓“湖南人”是一个泛称,但是其重点是指湖南的士人群体,即“学者”、“书生”或书生型的军人;第二,他所说的“湖南人精神”是一种人格化的个体精神,既体现为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又体现为性格气质的心理文化,即所谓的“精神气质”。
又如杨毓麟称湖南人有一种“特别独立之根性”的精神气质,他例举的也都是湖湘士大夫周敦颐、王夫之、魏源、王闿运、郭嵩焘、谭嗣同等人。
其他如蔡元培、钱基博、冯友兰、周世钊等名流学者,均对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有过论述。
湖湘士人群体一直在历史上表现出很独特的“精神气质”并受到广泛关注赞誉的群体,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群体性精神气质的特征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各界人士的无尽兴趣和热烈讨论。
这种湘人精神气质的特质是什么?构成这种特质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如何解读湖湘士人精神气质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文化现象?“湖南人精神”现象与这个地区的“民性”与“士风”均有关联。
“精神气质”是某一族群、地域等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特质的概念,包括道德的、审美的、信仰的“精神”层面和生理、心理的、习俗的“气质”层面。
而湖湘士人的“文化—心理”特质所体现出精神层面和气质层面,有着“民性”与“士风”方面的不同来源。
一方面,湖湘士人“气质”方面的心理文化,是以本土的“民性”为来源与基础。
由于自然地理、血缘遗传、人文历史的综合原因,湖南地区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性、民风。
这就是历朝的历史典籍、地理方志等书上所描述的湘人的性格、气质,即所谓的民性、民风,即史志上所反复说到的“劲直任气”、“人性劲悍”、“人性刚直”、“刚劲勇悍”等等。
虽然由于移民、交通及文化教育等原因,湖南的民性、民风在一些局部地区有所改变。
但即使到了近代,这一民性、民风的格局仍得以保存和弘扬。
民国初年湖南调查局曾作过一个湖南民情风俗的调查,其结论的是:“湘人之特质,总之不离乎劲悍决烈,忍苦习劳者近是。
”“西南之民刚而朴,其失也悍。
”这种“劲悍决烈”、“忍苦习劳”的民性、民风是源于湖湘本土的文化传统,可由明清时期湖湘民俗文化、心理文化,上溯到汉晋以来的“诸蛮”、战国时代的“楚蛮”与上古时期“苗蛮”。
另一方面,湖湘士人“精神”方面儒家道德文化。
在古代中国,士人一直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学术的承担者与传播者,儒学的价值信仰、道德观念、政治思想主要是通过一代代士人的承担与传播而发挥其基本的社会功能。
儒家文化本是起源于齐鲁的区域文化,经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政策后成为统一中国的意识形态,但是直到晋唐之时,儒家文化在湖南的影响仍是十分有限。
宋代以后,中国的文化重心南移,湖南的文化教育逐渐发展,儒家文化才有了进一步的推广、普及,最著名的例子是湖南书院教育的发达。
唐末五代时期,因有人“念唐末五季,湖南偏僻,风化凌夷,习俗暴恶,思见儒者之道,乃割地建屋,以居士类。
”北宋初年,经过一些儒家士大夫的努力,岳麓书院在儒家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以至于著名学者王禹偁赞扬说:“使里人有必箿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
谁谓潇湘?兹为洙泗。
谁谓荆蛮?兹为邹鲁。
人存政举,岂系古今?导德齐礼,自知耻格。
”这段话说明,岳麓书院的文化教育既是“潇湘”与“洙泗”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荆蛮”的民性、民俗与“邹鲁”的士风的文化结合。
其实,自两宋以来的儒家士大夫,无论是湖湘本土的学者,还是流寓湖湘的士大夫,他们的一个重要文化使命是“化民成俗”,将儒家的礼义文化传播到这个“风化陵夷、习俗暴恶”的“潇湘”、“荆蛮”之地。
但是,许多有见识的士大夫亦意识到,湖湘本土的“民性”与中原传入的儒家礼义并不完全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将两者融合起来的,如明代士大夫倪岳说:“予闻长沙为郡,……其士习则好文而尚义,其民性则决烈而劲直。
故习之相近,固多问学志节之风;而性之所染,亦多豪犷桀骜之态,往往健讼之日闻而逋赋之岁积。
”他和许多士大夫的理想一样,希望保持这一“士习”与“民性”的融合,即盼望将这种“士习”化入“民性”之中,即所谓“敦礼师儒使居其间,以教郡邑之俊秀,将见贤者汇兴,风俗必变,因以导化其乡之人,以复昔时所称,人多纯朴,俗耻不义。
学者勤于礼,耕者勤于力。
……翕然湖湘文献节义之盛。
”经过这种“民性”与“士习”的渗透与融合,湖湘之地确是成长了一大批成功将劲悍的民性与礼义的士气结合的湖湘士人群体。
从明清到近代,一批批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总是将儒家的信仰、道德、审美等精神文化渗透到其“南蛮”的心理气质层面。
儒学向来重视人格修炼,南下的理学强化了这一精神修炼的传统。
湖湘理学的精神修炼与湘人气质性格的结合,就产生了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
譬如,湘军是由“儒生领山农”构成。
曾国藩对领军的儒生有一些完全属于“精神气质”方面的要求即所谓“书生之血诚”“大抵有忠义血性”。
血性是属于以生理心理为基础的气质性格,“诚”、“忠义”则是以儒家道德修身为基础的精神文化,两者的渗透与结合,就构成湘军将领普遍追求、表达的“忠义血性”的精神气质。
曾国藩在总结民间武装的湘军最终能够取得国家军队八旗、绿营所不能完成的平定天下的成就,与湘军将领普遍具有的独特精神气质有关,他说:“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载而勘大乱,非拙且诚之效与?”所谓“拙诚”,是一个与“忠义血性”类似的概念,表达的正是湘军将领的精神气质,“诚”源于中原儒家的道德理念,是精神方面的;而“拙”则源于南楚蛮族的血气民性,属于气质方面。
曾国藩能够非常准确地使用这些概念来表达湖湘士人精神气质的二重组合。
如果我们深一层考察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均可以发现其内在组合上的一些共同特点,就是他们的内在人格、精神气质中,往往具有一种两极现象,就是将两种十分不同、甚至是十分对立的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融为一体。
譬如,人的道德理念与自然血气在内心世界总是十分对立的,根据儒家的修身理论,一切士君子的修身过程与目标就是要用道德理念去压抑、克制自然血气。
但是许多杰出的湖湘士人却能够将其德性修养与血气拓展统一起来,成就为一种“拙诚”、“明强”、“忠义血性”的精神气质。
“狂”与“狷”亦是十分对立的人格与气质,但湖湘士人中偏偏产生较多“狂狷型”精神气质,既有狂者精神,又有狷者特质,表现为一种既狂又狷的独特人格。
其实,湖湘士人的这种相反相成的精神气质特征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既有“虎气”人格,又有“猴气”人格;既有浪漫理想,又重实际事务;既是正统的维护者,又是反对正统的叛逆者;既有悲情心理,又有豪迈激情;既是崇文的书生,又是尚武的将士;既有成就圣贤的精神追求,又有开拓豪杰事业的政治志向等等。
这就使得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呈现出一种多姿的风貌和多彩的景象,尤其是在动荡的政治变局和痛苦的历史转型,更是将这种相反相成的精神气质特质来表现得淋漓尽致。
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相反相成的两极现象,毫无疑问,这是不同文化基因组合的结果。
如果对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作一解构,可以发现,其文化基因的组合是别有特点的。
本来,“精神气质”的概念就是信仰的、道德的、审美的精神文化与生理的、气质的心理文化的结合。
是一种不同文化因素组合而成的人格现象。
而“湖湘士人”的主体是“士人”,其精神气质则是将“民性”的社会心理文化与“士风”的人文精神文化结合起来,体现出这一社会群体的文化特质。
又由于这种士人群体特指“湖湘”地域,湖湘士人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其主要文化基因来自中原的儒家学说,而其心理层面的文化基因主要又来自南蛮的民性民俗。
这样,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就是一种多重文化基因的组合,即心理文化与精神文化、民俗文化与士人文化、楚蛮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多重文化的组合。
这些不同文化基因组合的直接结果,就是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呈现出德性与血气、狂傲与狷守、崇文与尚武、浪漫与实际、虎气与猴气等不同文化人格合于一身,体现出一种两极性文化特质既相反又相成的奇特文化景观和精神气质。
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不同文化基因的组合,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使得晚清以后缺乏文化活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同时也进一步激化了士大夫精神的文化活力,使得儒家士大夫的德性文化、理想人格仍成为清朝、民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晚清以来,儒家士大夫面临严重的文化困境,这既包括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即儒家的德性文化、君子文化与西方列强的尚力文化、蛮性文化的较量;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内在活力的损失,居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学文化呈现道德虚伪、思想空疏而不切实际的严重弊端。
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中出现的将儒家德性修养与蛮族血性结合、文化理想追求与切实社会行为结合,故而从这种文化困境中走出一条生路。
这种德性文化与蛮性文化的结合,从而可以与西方近代列强的尚力文化、蛮性文化相对抗,不仅是使原本走向空虚,虚伪的理学文化重新获得了精神活力,同时也培养也了一大批改变历史、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的“圣贤豪杰”。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