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后,深化课程改革

与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英语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正在

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本文将对基础教育中学生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

按照《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英语学科教学应该为

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

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进行了

界定,提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到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

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3](P2)具体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则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2]

学者张连仲等人也将核心素养归纳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外语学科必须做的事情,包

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为“of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外语课

程可以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如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人际交际能力等,为“with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三个层次是与外语课程联系不十分紧密但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

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为“beyond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4]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5]史宁中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

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

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6]鲁子问认为:“一直以来

英语学科关注方向多在于语言学习,未来应更关心学生素养的养成。就教师角度而言,建构

核心素养的中心是从重言传到重身教。”[7]

专家的观点涉及几个主要方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发展等,本文将聚焦政策

指导、教师、教学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一)政策:确立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要求

培养核心素养需要具体的操作,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相对容易,而教师在实践中的具体

践行却相对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政策层面提出核心素养阶段性的具体指标和要求,使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具体的阶段性要求探讨教学的实施。在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

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策略都有相对应的具体要求,但对于思维品质还

未有较详细具体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目

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一样,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思维品质的发展具象化,具有可操

作性。同时,也使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发

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

新加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见表1)。[8]他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

展有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特定

的要求。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思维品质培养,可以通过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素养,如

提出新想法,交流新观点,在学习中表现原创性和创新性等。[9]那么对于这些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尝试设定阶段性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

[10]以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培养为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可以有相应的要求,以便教师在

三个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节日话题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初、高都有的话题。我们以此为例,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如新加坡的核心素养目标(表

1所示),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结束时,可以“独立地

思考,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学毕业时可以“欣赏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中学后教育毕业时,“可以批判性地思考并进行有说服性的交流”。我们可将此作为小学、初中

和高中毕业的不同的阶段性要求:小学阶段关于节日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节日

聚会形式,并用简单的话语和海报展现自己的节日庆祝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

自己见解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本组的节日庆祝创意。

在小组活动中,他们需要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并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分析,需要通过交流,

确定小组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欣赏不同的观点,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高

中阶段,可以为学生设计辩论的话题,如“春节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吗?”“情人节和元宵节碰在一起,青年人如何选择”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利用例证说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虽是相同的节日话题,但为学生设置的教学活动却是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

性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一要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意识到英

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英语课堂中的

每一项教学活动不应仅仅以语言能力和考试成绩为终极目标,而应切实包含学习能力、思维

品质、文化品格等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作为英语教师,要从意识上了解

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要知晓英语学科对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培养应有的作用,要知晓英语学

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的关系。因此改变教师的观念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培训,让教师了解到英

语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之间的异同、联系等,能够使学习者拓宽视野,开放胸怀,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4]教师应该

转变观念,不断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