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5-29
一、主体间性哲学的诠释
• 主体间性是对主体间关系的准确描述与界 定。 • 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理解与通融。 • 是类主体共识、共创、共生特性的具体表 述。 • 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发展和丰富,它把 主体性从过去仅涉及主客之间的关系,扩 展为包含主体之间的关系。 • 主体间性是对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重新认 2014-5-29 识,是对人进行更准确、更具价值的一种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王瑞超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一、主体间性哲学的诠释
• 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思中产生的。 • 其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的借贷主体论,笛卡儿 时期的认识论,康德、费希特体系的先验主体论和谢林、 黑格尔体系的绝对主体论,最终发展为胡塞尔、哈贝马斯 等人提出的主体间性。 • 20世纪主体间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哲学命题,它是现象 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 • 英文为intersubjectvity,国内译文有,主体际性、主观际 性、主体通性、主体间本位、共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等。
一、主体间性哲学的诠释
• 在弘扬主体性上,将只关注主客二元的工具理性 改造为以交往为核心,并蕴涵有自由、民主、平 等精神的主体间性,使主体从认识世界的“手 段——目的”等工具性占有的线性思维巢臼中跳 出,形成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思维。 • 在交往实践上,以理解、对话、视界融合、多元 渗透、意义建构、类比统觉、同感、移情、交互 主体的可涉性等理念,摆脱“自我”走向“他 人”,从单数的“我”走向复数的“我们”,从 而实现类主体共生、共创、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主体间性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1.与学生在互为主体中平等对话 主体间性视角中的师生关系消解了教育中主体中 心和主客二元对立现象,强调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 性,强调师生交往是互为主体的交流和沟通,是师 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尊重、协商合作和共同发展。 2.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中相互欣赏 在教育中,教师应放下架子,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 观念,待学生如友;师生之间要通过充分交流,在认 知上相互理解,情感上相互交触;教师要学会掌握 一定的语言技巧,选择适当的时机,正确而真诚地 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
2014-5-29
二、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一个主体,将自己的知识、技 能和思想的文本呈现于学生面前,而学生是 否接受或接受的程度如何,教师是不起决定 作用的,关键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活动, 是否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因此,教育教 学的过程,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才是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的实质所在。 “只有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算得上是相 互关系,因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分主动和 被动的,是单向的,因此不能成为相互关 系。”从这一视角出发,教师与学生作为相 互依赖的共生性存在,其关系的本真状态是 2014-5-29 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主客关系,传统的主体
2014-5-29
三、主体间性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3.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中共同发展 在主体间性的师生观下,理解是师生间平 等对话和沟通的导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话的过程就是教 师和学生双方理解的过程。 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教育是在人与人的关
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是其中最为基本的关系。 对主体间性教育的倡导从本质上说,就是使教育 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成为完整 意义上的人,拥有独立的思想、批判的意识、健 全的人格。
2014-5-29
谢谢观赏
201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