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培计划-教师与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国培计划-教师与教育

(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目的(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具有正确教育理念的教师

(一)什么是教育

1、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教育的内涵

1、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动物本能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人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传递经验的需要

教育的交往起源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教者、学者、场所、时间;与生活天然融合在一起;无等级、阶级的划分。

古代社会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西方——宗教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教育内容以古典人文学科为主;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未形成制度化的教育体系。

现代社会教育——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走向结合;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体现为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教育的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育的制度不断完善;教育的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信息化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深刻的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愈加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形态经历了:非形式——形式化——制度化——非制度化

教育的历史制约性;教育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的内涵

(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作为一种事业)

“你是如何教育好你的孩子的?“ (作为一种方法)

“看完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教育“ (作为一种结果)

教育意味着向善的方向发展;意味着深刻的精神转变过程;意味着对象的主观接纳和认同。

(2)理论陈述中的教育

规范性用语:用来表达一种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应该是什么。

描述性用语:把教育作为一种事实进行描述。

规定性用语:作者本人创制的,并在自己的论述中始终遵守的。

(3)语词指称上的教育

汉语中“教育“

甲骨文中的“教“和“育“

“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作善也。“ (《说文解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 (《中庸》)

西文中的“教育“:

英、德、法、西班牙,包括俄语,“教育“均源于拉丁语“educare“。“e“有“出“意思;“ducare“则为“引导“之意,二者合起来即“引出“、“使显现出“、“使发挥出“等。

教育——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以上语词的含义,实际上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

外铄论的教育观——强调对人施教是一种积极的陶冶和塑造,旨在从外部向人的内心输入个

体本来没有而该有的各种品质。

内发论的教育观——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消极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二者的关系?

(4)各种教育命题

历史上有关“教育“的重要命题:

夸美纽斯:“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使人为人)

裴斯泰洛齐:“教育意味着完整人的发展。“

斯宾塞:“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

巴格莱:教育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凯兴斯坦纳:教育是一种职业训练。

以上命题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因素:教育目的——职业目标与人文目标;教育过程——外在过程与内在过程;教育价值——工具关系与本体关系。

“教育“内涵的现代阐述: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

教育是通过知识而使人获得解放的过程。

教育是人格的陶冶和人性境界的提升。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

教育的真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

两种状态的“教育“:

实然的教育——客观存在的教育;回答教育本身是什么,即对教育本体的追问;是对教育事实的描述。

应然的教育——主观理想的教育;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即对教育价值的追问;是对教育理想的规定。

二者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内涵

基本表达:

教育活动所力图达到的最终结果;教育所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教育的意图、预期或打算。

外在教育目的与内在教育目的

外在教育目的是指在教育过程之外对教育的预期结果所提出的要求。它是抽象的、一般的,着眼于将来,从一般社会需要出发。

内在教育目的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要求。它是具体的、特殊的,着眼于现实,从个体本能、兴趣及需要出发。

二者的关系:一方面,内在教育目的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发性,且未必都是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故需要外在教育目的的指导;另一方面,外在教育目的可以是指导性的,也可以是指令性的,但都必须考虑到内在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确立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的价值,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个人的价值,把满足个人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3、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表述:

精神实质:全面发展(提高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