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一)

【摘要】制度的存在与其背后蕴涵的伦理存在相适应。市场经济蕴涵着诸如交换或契约信用制度伦理、竞争制度伦理和分配制度伦理等丰富的伦理要索。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以其对效率与公平价值的追求,以及坚持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伦理取向而显示出与其它制度伦理小同的伦理特质【关键词】制度:市场经济:伦理。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发展与问题始终相伴存在: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逐渐完成了从民间推动前进向政府主导的转化,其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也都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可以堪比起步较早、理论和方法都较为成熟的欧美等国;另一方面,许多潜隐在认知、研究和操作三大领域中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经常导致许多预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无法实现。因此,为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能够沿着健康与高效的轨道发展,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审慎的态度,对现存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客观分析。

1认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高校轻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忽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与立法机构应该既是各类教育法规的制定者,又是

贯彻执行法规的监督者,然而,由于立法机构至今仍没有出台任何敦促高校必须无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法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许多文件常常不能被高校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出现“高校不急,主管部门急”的反常现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执行主体的高校,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推行者和实施者,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却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在这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是为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发展需要,而是“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实施素质教育的粉饰品和应付上级检查及汇报工作的美妙装饰物”1],甚至一些追求短期内出政绩的高校领导主观上不愿意把学校有限的资金投向看不出“名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2]。

1.2部分高校及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概念有研究表明,高校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对象、终极目标等方面存在着统一性的同时,两者在各自所遵循的理论、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3]。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具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辩证关系。许多学者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说法,认为两者同属于德育的范畴,具有平等的地位4],但是习惯于主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高校,仍坚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原则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有人甚至主张把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地、完全地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使其成为其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心理咨询教师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体制中来5]。如下的事实依据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得到肯定: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及省(市)级行政机构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行政部门,而是由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及省(市)教育厅的思想政治教育处负责;其次,在高校校级领导的分工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分管;再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也是由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门拟定。鉴于上述事实,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能够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范围,没有能够获得与思想政治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产生与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1.3高校内的部分教职工缺乏主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所涉领域的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单单表示一种教育方法或一种教育技术,更多的时候已经代表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而已,与其他部门和人员并无密切关联。事实上,高校除了与外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校园内部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生活在高校内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必然受到校园的空间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影响,而营造校园心理和谐氛围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内的全体教职员工。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员,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从事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并确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心态正常6]。

2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2.1研究文章唯数据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学科,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使其摆脱了伪科学的嫌疑。但是,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不管获得的测量数据有多么高的信、效度,始终应该为科学和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采用,为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服务。如果某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参考价值,那么为获取这些数据所付出的各种人力和财力都可视为浪费。目前,许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卫生类核心期刊,过分追求心理测量的数据,对一些观点创新但尚没有统计数据支持的临床研究不屑一顾而不予录用,导致唯数据论的思想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应用心理学界占据统治地位,也导致该领域的一些学者甚至权威为了自己的学术位置,不得不制造或修改实验数据或者把小样本获得的数据肆意扩大为大样本数据。

2.2研究内容单一化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如外国的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构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培训与督导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流程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调节手段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等,都亟需研究。而目前的许多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大学生某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与分析。

2.3研究样本范围狭窄首先,部分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研究对象的取样仅是某地区的某几个高校(跨校)、或某校的几个院系(跨系)、或某院系的几个专业(跨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但其标题与样本相比却显得很大、很宽,出现“帽子大,脑袋小”的现象。其次,由于少数异常心理学生所制造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足以使整个学校的运转处于瘫痪状态,所以许多研究总是集中于某些特殊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某些方面,缺乏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普遍规律的综合研究7]。但对于高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必须同时兼顾少数心理异常的学生和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心理处于正常状态的学生,需要研究如何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功能;而对于少数处于异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则要研究如何矫治他们的心理障碍。再次,高校内的教职员工很少作为样本成为被研究的对象,而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所接触到的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4研究重点偏离现实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由交友、恋爱、性以及接触网络等活动造成的,而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当代大学生们普遍缺乏信仰,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目前的许多研究一味追求学术性含量,没有抓住当前高校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不能触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其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缺乏推广应用价值。

3操作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