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的危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800 http://www.dacu5.com mfdMEP15U7e6
这类新闻存在一定的受众市场。一些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还有一些人存 有“窥私”“猎奇”等心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促成了假新闻的泛滥。
2)新闻造假难度低。假新闻屡禁不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像“纸箱馅包子” 这类新闻容易造假。记者先是想象一个新闻事件。接着找个“托儿”进行所谓的“ 采访”或“暗访”,然后再让所谓的“事件当事人”讲述经过,必要时用马赛克效果处 理“事件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此外,对一些故事性的文字报道,造假就更容易了, 无非是任意取个名字(还会煞有介事地宣称这是“化名”),随意给当事人安排一个 籍贯、年龄、职业、长相,再胡乱编造一个让读者都感兴趣的故事。例如,“错位夫 君夜换娇妻30年”就是由湖南省一无业青年想象而成,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3)行业自律的缺失。“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从表面上看是北京电视台“透明度” 栏目组工作人员审稿不严、追求轰动效应造成的,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是行业 自律的缺失。行业自律不仅仅是一家新闻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还应包括同行业 之间的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自律机制。然而就目前来看,我 国新闻行业的自律远没有发挥其监督功能。 4)新闻工作者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 中的一段话或一句话的意思。首先,很多年轻的记者,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 的记者。对于被采访人的语速把握不当,造成了记录上的遗漏(也许这位记者遗 漏掉的正是话语中最核心的东西),这就会引起记者对于被采访人观点理解的偏 差与错误,造成断章取义的不实报道问题。其次,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时对于被 采访者一些重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于一些不是很有刺激性的语言往往忽视。比 如说2008年年初流传的所谓“李咏把SHE说成是外国人”的传言,其实这就是只重
须严格把关。
2)加强新闻法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新闻法规是依法管理传播行为的主要依据 .它具有法律强制性。加强新闻法规建设,不仅能保障新闻自由,而且还能惩处 违法乱纪者,确保传播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惩。行业自律是媒体的 自我约束,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新闻法规和行业自律的两相结合 是从法律、政策、制度的高度对媒体的管理与约束,会有力地规范媒体的传播行
视重点词语,忽视过程的结果,经仔细查阅其中的台词。这句话不是李咏说的, 而且也没有引出SHE,所以这个报道的错误就是断章取义。
3消除虚假新闻的对策
1)完善媒体的用人机制。媒体应该明确把关人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媒体都 实行聘用制,这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个令人 担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所以。媒体人不仅要具备熟 练的业务技能,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媒体在用人上必
2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 1)虚假新闻是媒体向受众献媚的产物。传播学专家认为,人们通常只接受感兴趣 的新闻,绝大多数的假新闻是社会新闻,与具体生活中的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即使有人怀疑.也很少会与报道者较真。其实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应该说在 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各种信息也会有选 择性地吸收。那些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屡屡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是因为
为。
3)牢固树立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企业运 转的核心追求。媒体的“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双重角色使得它不可能超脱这一 追求之外。所以,媒体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现代社会问题中应有之意,但媒体毕 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社会效益永远高于经济效益.决不
摘要:虚假新闻缘于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缘于激烈的媒体竞争。也 缘于新闻自身容易造假。通过采取完善的用人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性以及加强新 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措施,避免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更多危害。 关键词: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职业道德 1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 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 ,要求工商局立即派人检查并了解情况。7月l1日一l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 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却没有发现包子馅中 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随后调查人员发现,新闻“纸箱馅包子”存在虚构举 报,未对包子和肉馅进行法定检测等疑点。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 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由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 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 纸箱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 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 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无独有偶,假新闻“女儿状告爸爸的吻”“错位夫君夜换娇 妻30年”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假新闻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 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 面:
能牺牲社会效益谋求经济效益,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4)大力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虚假新闻的出现由其现实客观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社会原因造成.而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严格遵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为广大受众提供最真实客观的新闻内
容,满足大众需求。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要以社会效益 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1)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不仅 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欺骗和伤害,直至造成思想行为
方面的误导,有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 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 的动荡不安。 2)影响形象,丧失威信。虚假新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通常意义上说,新闻是党 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 果虚假新闻不遏制.不仅对社会和受众伤害严重.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也是不 言而喻的。虚假薪闻在破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我们的党、政 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虚假新闻是把双刃剑,既害人害己,又害社会。 3)形成侵权伤害,造成经济损失。由于虚假新闻是不真实的,这往往会形成侵权, 带来不必要的新闻官司。而虚假新闻的直接生产者—— 新闻工作者,轻则要被拉上“社会法庭”听候审判,重则可能要被追究相关刑事责 任。赔偿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