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问题及政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了持续跟踪督导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改革试点工

作,推动其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其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调研组对“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

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

近年来,为支持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人民银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差别化准备金政策、减免营业税和减免所得税、减免机构、业务监管费等。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营活力与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以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改善经营服务环境,使社会公众对农业银行的总体印象大幅提升,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和重点支持项目领域的确定,吸引了县域大中型企业的密切关注,部分企业流露出较强的合作意愿,成为农行的潜在目标客户。

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能力不强。目前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龙江银行。与其它三家相比,农业银行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在服务网点布局上,与农村信用社的点多面广差距明显;在公众形象方面,因当年大幅度机构撤并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

除;在与农民及村组织的感情交往方面又不如农村信用社有多年积淀;在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方面也不如邮储银行和龙江银行;在内部激励机制方面同样不如商业银行规范和灵活。面对已担当支农主力军多年的农村信用社,面对欲抢占部分农村市场的邮储银行和龙江银行,农业银行想抢回失去的农村市场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二)金融服务全覆盖相对困难。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农行在经历了战略转移以及县域地广人稀等条件下,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待提高。目前乡镇以下没有营业机构。由于人少面大,贷款覆盖率和金融服务密度与农村信用社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难以从根本上实施全覆盖服务。同时,由于服务半径过大,给自助设备的布放、安装和管理维

护也带来了相当的现实困难。

(三)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由于县

域经济发展特点,农行县域三农客户经理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不能熟练操作,距离现代商业银行要求有较大差距,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缺乏综合营销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县支行新招聘的大学生主要充实到一线营业部

门,少数充实到信贷营销部门的人员也因年纪轻、经验少,在发掘目标客户、确定筛选项目等深度营销能力方面尚存在不足而难挑大梁。而原有人员又有相对一部分由于年龄大、学历低,掌握新产品知识和调研市场需求的能力差,对

深度营销有一定的困难。

(四)经营水平和风控能力有待改善。经营水平方面,下沉经营重心有待进一步落实。农行县域支行审批权限主要在二级分行,县域支行还未建立独立审批人制度,只有低风险业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审批权限,且农户小额贷款的最高信用额度仅为10万元,这与“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就近决策”的改革要求存在一定矛盾。

风险管控方面,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区域信用环境有待加强。经调查发现,尽管不良贷款形成有一定内部因素,但个别区域的外部信用环境不佳,也是形成不良的主要因素,而且具有潜在扩散可能。个别基层组织的干部,自身诚信意识不强,对征信认识淡漠,在收贷工作中甚至出现了暗中阻挠的现象。这种信用环境欠佳地区,不仅影响贷款支持力度,也必将是今后金融服务的盲区。同时一些县域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缺乏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和长期发展目标,影响银行对企业提供服务。个别企业客户还款意愿不高,以种种借口造成资金体外循环,逃避监管,造成银行对发展三农业务有更多顾虑。另一方面,风险补偿机制缺位,担保体系不健全。三农客户具有自

三农金融事业部

改革试点问题及政策建议

工作交流

Com mu nion

■宛怡然/文

7

Co mm un io n 工作交流

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系数高、收益率低,客观上要求建立有效的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但从实际情况看,政府就商业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并没有特殊的支持政策,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政府设立的社会担保机构作用范围有限,担保能力不足,担保体系尚不健全。

完善改革的有关政策建议

(一)鼓励金融创新,提高三农金融事业部经营水平。一是鼓励管理创新,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农业银行已建立了一整套的绩效考核机制,但由于考核的内容是对整体事业,未将农贷的特殊性做全盘考虑,事实上尚有部分责、权、利不对称的内容。因此,上级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时应考虑到农业的弱质性,对农贷的责任追究要考虑客观因素,明确农户贷款业务和小企业客户经理营销贷款业务按不同基数进行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建立起“三农”业务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县支行绩效、员工收入切实挂钩。建立健全内部服务计价体系,完善部门、行际间的服务支持激励和利益分摊机制。二是鼓励产品创新,适应三农金融特点。针对当前农村资金需求呈现大额化、多样化的特点,农业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加快创新品种的研发步伐,大力开展如土地使用权质押、林权质押、产业链融资、专业合作社融资等多种品种创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惠农卡的作用,加强其作为综合结算工具的优势。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地方财政实施倾斜政策,保证县域机构资金、重点项目资金存放农行,并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助等财政补贴和惠农、支农收支实施归口管理,纳入“惠农卡”结算,争取每张惠农卡都有代理项目配套,在发挥其贷款、结算功能的同时做实惠农卡的代理服务功能。三是鼓励信贷、运营

机制创新,落实下沉经营重心政策。依据

人民银行的改革要求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改

革精神,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内部管理能

力,建立以市分行为主体的调控单元,尝

试实施对县域支行的贷款规模分配和费用

切块管理,细化“三农”信贷授权授信制

度,适度加大县域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

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审批效率。

(二)加大检查力度,努力降低风

险系数。针对今年以来农行及所辖各县支

行不良贷款率有所增加的现象,农行多次

召开不良贷款压降工作推进会,统一部

署清收压降工作。把清收压降工作确定为

“一把手”工程,明确要求各行“一把

手”对此项工作负总责,主管行长为第一

责任人,举全行之力,统筹安排,周密部

署,全力压降逾期贷款,争取在年末把不

良贷款控制在最低水平。根据市农行的工

作进展情况,要加大对其跟踪检查力度,

持续督导其按照既定目标逐步完成清收压

降工作,降低风险系数。

(三)增加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

破解人才匮乏瓶颈。一是提升队伍数量和

质量。针对县域支行人员现状,一方面,

通过录用大学毕业生及劳务派遣等方式,

加快人员更新换代步伐,通过补充“新鲜

血液”来调整人员和知识结构,更好地适

应改革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员

工在金融新业务如市场营销、风险控制、

投资管理、金融理财等方面的培训,促使

其尽快提高素质。二是充实基层网点及营

销人员,加强营销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

实《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

试点实施方案》中有关人员调配方面的意

见措施,着力加强基层网点人员优化组

合,科学设定岗位人员配比,合理控制柜

面人员数量,引导客户使用ATM等电子

设备办理业务,减轻柜员不足的压力,促

使中后台人员向前台和服务“三农”一线

流动,将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营销岗位

作为人员配置的重点,将政治素质高,业

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这些岗位,提高网

点营销能力,推动农行由被动的“服务管

理型”向主动的“市场营销型”转变。

(四)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

系,改善三农金融事业部风控能力。一是

提高风险防控意识。面对重新开拓的农村

业务,农业银行应自上而下树立新形势下

农村金融的风险防控意识,不断创新风险

管理方式。通过开展合规教育、履职检

查、自律监管等全面提高全员合规经营意

识,避免操作风险发生。二是完善风险防

控手段。通过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和技

术,建立农村金融信息体系,有效解决农

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风险源高度分散

等难题,提高基层网点风险控制能力。加

快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建设,扩大农村抵押

担保品范围,创新担保方式,避免单一的

多户联保担保方式带来的隐性风险。三是

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

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相结

合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政

策性担保业务,积极推动农村互助担保组

织建设,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

区域覆盖范围;引导商业性担保公司加大

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散

渠道,有效降低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四

是加大风险补偿机制建设。由于三农经济

的特点,导致三农业务风险高、控制难度

大,政府可以牵头,利用多方出资成立补

偿基金,补偿涉农金融机构由于自然风险

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信贷损失。引导

再保险机构对涉农贷款进行再保险,从而

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

责任编辑:赵振宁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