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校语文教材分析的理解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工具,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特殊教育的聋校现在通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出版的聋校全日制实验教材,时隔十余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与变迁,聋校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突破,这套教材明显存在着不能适应当今聋生学习需求、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因而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树立课程意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有效地予以拓展,将聋生由教材引向生活,使其探索多彩的生活世界。不拘泥于教材,拓展教材。

1.补充阅读材料,深入解读文本

让聋生理解文本,就需要走进聋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与需要,根据聋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延伸,重新建构教材,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学聋校语文教材第14册第9课《一夜的工作》最后一段:“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作者只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给聋生提供一份从总理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的活动安排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的拓展阅读,使聋生头脑中的周总理的形象越来越具体、生动,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2.以课文为基点,引导拓展阅读

聋校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激发聋生课外阅读欲望的责任。聋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利用迁移规律,为聋生提供各种获得课外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聋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引导。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十八册第1课)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视角,表达了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切关爱。为了帮助聋生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鼓励聋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著作,从而由课文片断的解读引向整部原著的阅读;再如教学《背影》(第十八册第2课)一文时可以引导聋生寻找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让聋生透过作者优美的文笔感受人世间的情与美。

3.依托单元主题,开展专题阅读

聋校实验教材按照主题将课文编排为一个个单元,在教学中聋校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聋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语文教学走向自主阅读,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而丰盈,让聋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例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写景的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摘编有关写景的优美文字,提供给聋生阅读,从而将教材内容生发出去,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

聋校语文需要合理利用教材,需要教师对于教材深入地解读,还需要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有效地予以拓展。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高效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作用,才能尽可能地促进聋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