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报告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4d53e10975f46527d3e1e3.png)
从社会管理创新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张正印近几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福建厦门、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等地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尤其巨大。
这些事件是长时期环境欠帐所积累矛盾的集中爆发,也是公众在强势企业和政府面前无力依常规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作出的激烈反应,暴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失衡和缺失。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坚持不懈的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其中,社会管理创新是解决此类问题不可或缺的方面和途径。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出路在于如何让环保纠纷回归法制解决轨道。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虽然不值得提倡,特别是其中出现的过激行动,理应受到相应法律制裁,但其在本质上并不违背政府的整体施政目标,相反,恰恰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和观念,才让国人如此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及其潜在风险,才让民众在关键时刻展现如此强的动员能力和行动勇气。
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业已提升到相当高的层次,标志着我国社会公众已经基本达成环保共识。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真正危害性在于:大量的环境纠纷通过法制以外的方式解决。
正如这些事件所暗示的,只有通过“散步”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要一“散步”,问题就能得到快速解决。
另据调查,真正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的环境纠纷不足1%,民众遇到环境纠纷,宁愿选择信访或举报投诉等行政性途径。
这说明环境问题已经大量溢出法制轨道,公众不再相信司法作为最后解决手段能够有效解决环境纠纷,而一旦信访举报等行政手段用尽,就可能诉诸大规模聚集示威手段。
社会共识的改变会带来权利的转移和权利结构的变革。
环保共识在公众中间的达成将会改变由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法制格局,势必要求环保权利向公众转移,建立方便公众参与的包容性环保法制,现行的环保法制已经不能适应公众共识时代的环境保护新现实。
目前正在制定或修订的几部环保法规应该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e245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5.png)
3、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 思想意识的防范和打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地区的法律服务和 法律援助工作,提高各族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1、某自治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 效率
基本内容
首先,中国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 强民族团结、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这些措施旨在促进边疆 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为全国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次,中国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 一是民族团结问题。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民族团结问题往 往比较突出。因此,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民族教育、推进民族团 结进步等,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谢谢观看
第三,中国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方面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由 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 况和需要。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服务、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 等,以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以促 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全国的社会治理提供 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法治化设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在边疆民族地区,应该加强法治化建设,完 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应该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 法律意识和素养。只有通过法治化建设,才能确保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转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
![转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7f843d0eeff9aef8941e06be.png)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国放 弃传统治理 手段 , 变 了 改
全能 时期平均 主义导致绝对贫困的窘境 , 一跃成 为世 界大 国。但社 会主义 国家治理 的 目的不仅 要建立 一
管理理论 与实践的终极 目标 是“ 善政 ”治理理论 的终 ,
在西方 ,治理 ” “ 的原意是指控制 、 操纵和 引导 , 长 期以来与 “ 统治 ” 交叉使 用。治理 理念兴起 于2 世纪 0
3 年代 , 0 主要 指统 治者 或管理 者通 过公 共权 力 的配
置和运作 , 管理 公共事 务 , 以支配 、 响和 调控社会 。 影 政 府这只 “ 看得见 的手 ” 是公共事 务管理 、 公益 事业和
典, 认为治理是正 式制度安排与公 民社会 的互动 。詹 姆斯 ・ 罗西瑙认 为 , 治理 与政府统治不是 同义词 , 是一
治理是社会高效有序运行 的基础 , 它不能代替 但
国家而享有合法的政治暴 力, 也不能代替市场而 自发 地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 它是作为 国家和市场 手段的补充 , 以弥补 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 中
的方式 。全球治 理委 员会在《 们的全 球伙伴 关系》 我
圃 JUNL F H EGU UIPL AT LEE F . ORA E HND N I RY OLG P OT C M C AP C O C. C
公 民社会 的一 种新颖 关 系 , 是国 家权 力回归社会 , 即 还 政于 民的过 程。善 治离不 开政府 , 更高 不开公 民。
制障碍 , 激发 出社会 活力 , 最终建立起具有 中国特 色、 体现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 、 符合人类文 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
基于公民参与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公民参与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535211a300a6c30c229f4d.png)
究 ”重大课题组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的主要路径可 归为四类 :群众工作 ( 基层
党建 ) 、科 技 创 新 、 社会 协 同 和 公 众 参 与 ,
1 2 一 ( ) 2 3) ;甘肃行政 学院课题 “ 甘肃公 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研 究”( 项 从 实践 中看 ,目前地方和相关部 门所开展
实 现 政 府 、社 会 、公 民 的 共 治 ,已 成 为 当 代 重 要 的社 会 治 理模 式 ” ( 奚洁人 , 2 0 0 7) 。 根据 2 0 1 0年 底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中 国 社 会 管 理研究院组织的 “ 加 强 和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研
我 国 政 府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研 究
理 主体 由一 元 化 向 多元 化 转 变பைடு நூலகம்,最 终 实 现
社会风险 ,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 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
境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的活 动 ( 马 凯 ,2 0 1 0) 。 从 更 宽 泛 的 范 围 看 ,社 会 管 理 可 以理 解 为
务 ,使政府不可能仅 仅依 靠自身力量来完
( 一 )公 众参与是 社会管理 创新 的重
要 力 量
社会 管理创新 中, “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 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 、
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的职 能 ,……推
现社 会管理创新 的有效手段 。
关键 词 :社 会 管理
创新
公 民参与
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 自治功能互补 、政府
管理的体系”( 胡锦涛 ,2 0 0 5) 。可见 ,公
众对社会管理的深度参与是提 高政 府社会 社会管理活动有效性 的群众基础。 同时 , 由 于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 ,社会 经济 得到了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9764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1.png)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摘要】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在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亟需进行创新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创新的必要性和路径。
通过案例分析,突出展示了创新带来的成果和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创新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提供指导和启示。
该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现状、问题、必要性、路径、案例分析、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在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政府单向管理导致民众参与度不高,决策效率低下,治理成本高昂等。
研究如何创新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创新的必要性和路径,以案例分析为支撑,为政府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创新的必要性和路径,从实践案例中总结经验,推动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研究也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关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丰富我国社会治理理论体系,促进政治科学研究的发展。
《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研究》范文
![《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5a49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b.png)
《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管理与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因此,现代社区管理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现代社区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挑战,探讨社区管理的创新理念、方法及实践,以期为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现代社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1. 社区管理现状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已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在社区服务、治安管理、环境卫生、文化建设等方面,各地区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建设也逐渐成为社区管理的新趋势。
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尽管现代社区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机制;二是管理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和多元化;三是社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四是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
三、现代社区管理的创新理念与方向1. 创新理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代社区管理需要树立以下创新理念:一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关注居民的切身利益;二是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
2. 创新方向现代社区管理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和智能化;二是推动社区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三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四是建立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四、现代社区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1. 创新实践(1)智慧社区建设: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
如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安防监控、智慧物业服务等。
(2)多元共治:通过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协同化。
如成立社区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等组织,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领域和基本做法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领域和基本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55bbcadd36a32d727581d0.png)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领域和基本做法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内容提要:本文在实地研究和案例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和基本做法,包括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协调利益关系;加强社会关爱,促进社会互助;关注人民生活,夯实民生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做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优化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等九个方面,并对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领域做法近年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将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0年国家行政学院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课题组,2011年以来,课题组把《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选编》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截止到6月中旬,课题组共收集各种案例140多个,经筛选,日前已经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
在对案例分析基础上,2011年夏天,作者利用暑期开展了一些调研,访问了山东省枣庄市、四川省德阳市、天津市和平区、吉林省辽源市、广东省佛山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安徽省芜湖市,与当地有关部门和干部进行了交流,现结合案例分析,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情况加以梳理。
一、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协调利益关系(一)多种方式创新民意表达机制1.以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一是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民意。
互信与理解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按照“情况掌握在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工作推动在社区、感情融洽在社区”的要求,组织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挂钩联系百个社区、千家企业、万名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
安徽省滁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区千名机关干部深入滁城63个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体察民情、集中民意、改善民生”为主题的“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促发展的活动。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2941dd581b6bd97e19ea9d.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的必要性1.有效化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进社会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
比如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破坏、流动人口增多、劳资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出现,增大了社会治理工作的难度,对社会治理工作体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面对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进行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研究能够有效减轻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进程带来的压力,化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同时,社会治理工作体制与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平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有效推进社会发展秩序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1]。
2.提高社会治理应对新的安全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效率现代网络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文化、科学等其他方面的新变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治安管理问题,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解决在社会发展新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同时,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而使得群众对社会生活秩序和治理工作的效率产生了新的期盼[2]。
因此,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研究是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情况下作出的主动反应和积极调整,创新后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能够更加适应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状况,有效提高社会治理工作过程中应对新的安全问题的能力,诸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提高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的有效策略1.明确各部门治理工作的职能,提高服务职能的有效性面对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及观念是有效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不断明确治理工作各部门的具体职能,明确在协调与解决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工作过程中各部门的目标和定位。
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新方式的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
![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新方式的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5b33cc9ec3d5bbfd0a746c.png)
20 0 4年 3月 , 十届 全 国人 大二 次会 议 上 , 家 宝 总 理 将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济 条 件 下 政 府 职 能 温
析 了上 海政府在 社会 管理 领域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 出 了政 府 社会 管理 的 总体 思路 和 可操 提 作 的改进 对策 建议 。
关键 词 :社 会 管理
中 图分 类 号 :C 1 96
政 府创 新
上 海
文 章 编 号 :17 6 7 ( 00 1 02 0 6 64— 1l 2 1 ) 1— 0 6— 1
归 结为 :经 济调 节 、 场监 管 、 会 管 理 和 公 共 服务 ” 并 着 重 强 调指 出 :社 会 服务 这 项 任 务 太 “ 市 社 , “ 重 要 了 , 理就 是 服务 , 管 我们 要 把政 府 办成 一个 服 务 型 的政 府 , 为市 场 主 体 服务 , 为社 会 服 务 , 最
( ) 会 管理 职 能 主要 由政 府力 量 来 行 使 , 是 越 来 越 多 的私 营 部 门和 第 三 部 门在 获得 许 3社 但
可 后进 人部 分社 会 管理 领域 。 2 我 国政界 和 学术界 对 于地 方政 府社 会 管 理职 能 的 阐述 。我 国地 方 政府 社 会 管 理 职 能 , . 从 解放 后 至今 6 0年 来 , 一直 在 不断 演变 之 中 , 为篇 幅起 见 , 报 告将 不 追 溯 久 远 的历 史 , 本 以温 家 宝
政府 创新 社会管 理新方 式的对 策研 究
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考察
![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fdcd3d11fc4ffe473368abb0.png)
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考察摘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
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所衍生的“刚性稳定”思维、嵌入监管效果弱、非正式制度运用匮乏、社工队伍建设系统提升以及社会组织的限制性困境与适应性创新等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寻求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化,探索从分类控制向嵌入监管的转化,发挥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同效能,强化制度系统功能耦合及后续发展能力,以社会政策来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以及培育公共精神来缝合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
关键词:刚性稳定;内卷化;非正式制度;公共精神。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
如何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对实现社会关系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过程中,虽然国家也非常注重社会控制,但并未针对社会领域的变化做出重大管理布局,这使得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些新问题仍沿用旧有的思维框架进行处理。
新时期党和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就在于:联合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公益事业来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治理,培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最终实现社会系统良序运行与协调发展。
一、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偏差的剖析。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实现社会管理制度、体制、结构、运行、过程与方略的多元性、公共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以及经济性等特性。
关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总结,学界已有一定数量的归纳与分析。
本文主要聚焦于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偏差剖析,并提出相宜的“纠偏”之道。
(一)社会管理中“刚性稳定”思维导致组织“内卷化”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愿望。
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效果就是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新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新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bf21986bec0975f565e20e.png)
新 时 期 我 国 政 府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研 究
别、 丽
摘
但 目前 收 入 差 距 扩 化等改革都为人们 的阶层 流动提供 了宽松 要: 文章分 析 了政 府社 会 管理创 新 的 也 是 花 了很 大 的 气 力 ,
时代 背景 , 提 出 了新 时期 我 国政 府社 会 管 大的趋 势还没有 得 到根本 的扭 转 , 城 乡区 和便利 的条 件 , 很 多人 在这 个过 程 中实现
最合理化 , 与公 司 战 略 相 统 一 , 达 到 经济 效 任 制 结 合起 来 , 做到奖罚分明 。 成本 的控 制 及管 理 乃 是 企 业效 益之
三、 结 论
益最大化 。从领 导 到成本 管理 专业 人员 、 ( 五) 严格考核 目标 成本 并与激励机制 源 。低的成本始终是企业竞 争力之本 。面 对成本显 著 增 大 和 国 内外市 场 竞 争 的加 从工程技术人员 到一线员 工。进行 专业 学 相结合
O 2
利益关 系失衡所带 来的最直接的后果 度加大 。比如 , 新生代农 民工社会融 入难 。
种负面 的心理性 体验 , 相 对 剥 夺 感 产 生 经 济 收 入 有 了很 大 提 高 , 但 由 于受 到 户 籍
文章编号 : C N4 3 —1 0 2 7 / F ( 2 0 1 3 ) 0 9 ~0 4 2 就是形成 了部分群体 的相对 剥夺感 。作 为 新 生代农 民工 和老一代 农 民工相 比, 虽 然
尤其表现在利 益差 距的扩 大 , 导 致 利 益 关
2 .社 会 阶层 流 动减 弱
经过 3 O多年 的改革开放 , 我国从利益
和谐稳 定 。如果 流 动 机制 流 动 渠 道不 合
社会创新管理的论文
![社会创新管理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30d43284254b35effd3424.png)
基于社会创新管理视角的政府职能转换问题研究摘要: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
它包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等内容,但其前提是实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创新政府职能1.1问题的提出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体制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将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管理X畴,通过计划手段规X社会经济生活。
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定式的计划来安排不定式的社会运转秩序,把社会实体的活动包起来,管到底,力求通过这个刚性秩序来规X散乱无序的社会生活。
这种管理方式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来说是有效的,但它同时也僵化了社会思想、活力,抑制了社会各方面的平衡发展,使得社会极度依赖政府,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社会管理还仅仅是经济职能的附庸。
面对这亟待解决的问题,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
它包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等内容,但其前提是实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
1.2相关理论综述本文从社会管理角度、社会创新层面和政府职能层面展开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上述三个层面研究相关理论:社会管理理论、社会创新理论、政府职能理论进行整理和阐述。
1.2.1社会管理理论广义的社会管理不仅包括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还包括其他主体体积社会自身的管理。
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职能之一,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X和引导,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d237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c.png)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摘要】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创新路径,重点剖析了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
在总结部分,提出了一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和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其已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前景,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路径探讨、案例分析、总结、展望、重要性、成果、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新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过去的基层治理模式已经逐渐滞后,需要更多的创新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治理方式。
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基层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
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往往难以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需要更多的创新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研究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促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和有效性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治理模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改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基层社会治理的任务愈发繁重和复杂。
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也有助于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促进社会协同治理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逻辑和路径研究
![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逻辑和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856c46852458fb770b565f.png)
期, 利益分化、 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 日益凸显 , 深化
社会管理创新 , 促进社会和谐 , 张扬 民众权利显得
本立足 点, 担负起缓解社会冲突、 协调社会利益、 维护社会公正、 持社会 稳定等管理 职能。从 总体上看 , 内关于 保 国
社会管理 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无论从管理理念 、 管理 内 容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有着转变 的迹象。结合我 国实际来分 析,
我 国社会管理创新机 制的落地机制应包 括加 强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 强化促进公众参 与机 制, 健全人 口动态管理机
一
要求 ,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 , 是维 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 是提高党 的执
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对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 目 、 标 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而在我国《 l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草案 ) 中提 出了“ 》 改善 民生 ,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标本兼 治 , 和“
S .0 1 叩 2 1 y 1 Ⅳ03 . 1 -
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逻辑和路径研究
朱四倍
( 阳师范学院 当代马克思 主义研究所 , 信 河南 信 阳 4 4o ) 6 o 0
摘要 : 来, 近年 学界开始从制度建构层面上定义社会管理 , 认为政府社会管理 的重要 内涵在于以现代公正理 念为基
近年来 , 我国各级政府围绕建设服务政府 、 责任 政府 、 法治政府的目标 ,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 理创新 , 努力加强社会管理职能,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
收稿 日期 :0 1 0 - 7 2 1- 6 0
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对策研究
![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0165056c85ec3a87c2c53c.png)
界、 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与基本方式等问题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和准确 的把握。
( ) 会管 理 的基 本含 义 一 社
社会管理 , 就其一般 目 标来说 , 是为了解决社会 问题 ,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但社会领域 区别
于 经济 、 政治 领域 的关 键之处 , 于它是 一个 以人 和 人 的关 系 为 中心 , 在 由人 们 自主结 合 成 的复 杂
织、 社会组织 和公民) 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 , 规范和制约 自身行 为的过程 , 即社会 自
治 管理 和社 会 自我协 调 。 因此 , 府 的社会 管 理不 同于一般 的社会 管 理 。就 其 本 质 而 言 , 府 的社 会 管理 , 是 政 府 政 政 就 为 了维 护社 会公 正 和社会 秩序 , 定社 会 政策 和法 规 , 范 并 协 调社 会 组 织 、 会 行 为与 社 会 事 制 规 社
的关 系领域。从发展的眼光看 , 现代社会管理既强调维护社会的整体性 , 又强调尊重并扩展社会
成 员 的 自主 性 。所 以 , 会 管 理 的核 心 , 当是促 进 社 会公 平 、 社 应 调节 社会 关 系 , 筹 兼 顾社 会 整 统
合、 文化生产和个性成长的需要 , 提供社会多元主体融合共存的政治 、 法律和社会环境 , 最终实现 社会结构整合 的最佳状态和社会各部分的协调发展。 社会管理 的特质决定了社会管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也就是说 , 社会管理 的组织者 、 参加者 或行动者 , 不仅包括政府 , 还包括社会组织 、 公民个人等。所以, 社会管理既包括政府对有关社会 关系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 的过程 , 即政府的社会管理 ; 也包括各种社会力量 ( 自治组 如
的决 策权 , 在关 键 的社 会管 理事 务 上发 挥 主导 性作 用 。但 政 府 并 非 社会 管理 的唯 一 主体 。随着 经 济 全球 化 和信息 技术 的快 速 发展 , 现代 社 会 日益 呈 现 出 系统 性 、 放 性 、 杂性 和 多 元 化 的发 开 复 展 态 势 , 不 断 冲击 既 有 的社会 结构 , 加社 会 的无 序程 度 , 响社会 的稳 定 。 因此 , 并 增 影 政府 应该 充 分 认识 社会 管 理主 体 多元化 的必然 性与 必要 性 。在 此前 提下 , 府在 以解 决社 会 问题为 出发 点 , 政 通 过社 会 规制 维护 社会 秩序 的正常 运转 , 定配 套 的社会 政 策促 进社 会福 利 的最 大化 , 片面追 制 从
《2024年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研究》范文
![《2024年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352f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c.png)
《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管理与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现代社区管理不仅需要维护社区的秩序与安全,还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社区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因此,本文将就现代社区管理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其重要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现代社区管理的重要性1.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维护社会稳定: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秩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有效的社区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3. 推动社区发展:社区管理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通过规划与管理,推动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
三、现代社区管理的现状1. 管理体制:当前社区管理多采用政府主导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形成了多元共治的管理体制。
2. 管理手段:传统的社区管理多以人工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区管理开始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如智能门禁、物业管理APP等。
3. 服务内容:现代社区管理不仅关注社区的治安、环境卫生等基本问题,还开始关注居民的教育、文化、健康等多元化需求。
四、现代社区管理的创新研究1. 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社区共治模式,形成协同效应,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2. 引入先进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
3. 优化服务内容:根据居民的需求,优化服务内容,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如建立居民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服务等功能。
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5. 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推广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建设绿色社区,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7fce8b8762caaedc33d400.png)
入点,细化分解创 建 目标 ,采取中心领 导包基层、物业公司
l o 6 当代文化与教 育研究 2 0 1 3年第 3月
领导包 小区、基层领导包 区块 、个人承包 责任 区的办法 , 层
层 落 实 目标 责任 有 效 地 调 动 起 了各 方 面 的积 极 性 。 分 管 综 治
了以“ 向管理局劳模刘 志刚学习” 为主要 内容的 “ 四比四看 ” 活 动。作为队领导的刘志刚一心扑在 工作上 ,舍小家 ,顾大 家 ,主动放弃休 息,和 队员同吃、同住、同巡逻 ,时刻战斗 在 小区治安工作第一线 。 他 的事迹在社 区综治系统产生 了巨 大 反响,一 时间,比先进 、学先进 的现象蔚然成风 。六是深 入 开展三基创建工作 。 为 了改善治保队 的生活环境 , 我们多 方筹措资金对荟萃 治保 队、特勤 中队的驻地进行了整体装 修。 装 修以后 的荟萃 治保 队在硬件配备上、E l 常管理上更加 趋 于正规化 、 军事化 。 今 年, 四个治保队还分别要保两个 “ 金 牌” 、创一个 “ 银牌 ” 、创 一个局优基层 队,年底接 受管理局
定。
关键 词 :社 会 管 理 ; 综合 治 理 ; 实践创 新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F 2 7 6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8 1 2 -2 4 8 5( 2 0 1 3 )0 3 -0 3 3 — 0 4
党 中央 历来 高 度 重视 加强 和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 保 持 社 会 的
进 行规 范 ,对 社 会 公 共 事 务 进行 组 织 、协 调 、服 务 、监 督和
年l 1 月 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又着重强调 “ 必须坚持促进社
会和谐 。 社 会和 谐是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本 质 属 性 ,要 把保 障和 改 善 民生 放 在 更 加 突 出 的位 置 ,加 强 和 创 新 社会 管理 ,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83dc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2.png)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研究社会治理是当下全球性的问题,而公共服务则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中国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公共服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中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一、社会治理的现实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其中,社会治理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会治理一直存在一些制度性、结构性问题。
首先,中国的社会治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此外,当前的社会治理缺少协同机制、预防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一套全面、协调、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其次,中国的社会治理处于一个复杂的过渡阶段。
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型,但转型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单一、流动人口增多、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使得中国的社会治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最后,中国的社会治理面临着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例如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恐怖袭击的威胁、民族矛盾的激化等。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社会治理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
二、公共服务的创新路径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的公共服务需要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
以下是公共服务创新的一些路径:1、数据共享和合作。
当前,各领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还不够。
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数据互通,使得不同机构之间能够通过数据交流和合作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开放式创新体系。
当前,中国的公共服务多数是由政府主导和组织的,存在着单一与封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要求,文章阐述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联系实际分析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重点论述法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障,法治要求在立法方面要建立更加严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在司法和执法方面要做到公平严格有序,政府组织与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权利监督与救济。
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律
在当代我国加快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步伐的背景下,全面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局面,才能有效地调和社会利益关系、规制社会行为、处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有效降低与控制社会风险,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和谐有序稳定,因此就需要积极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
(一)关于社会管理
众所周知,社会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活动。
所谓社会管理,它是当代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必要构成部分,也就是对人的管理活动。
然而,当代的社会管理活动又不只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涵盖了其他社会主体以及社会的自我管理活动。
通常来说,当代的社会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二是社会的自我管理活动和社会自治管理活动。
总的来说,当代的社会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与协调为先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为桥梁、社会基层组织自治为基石以及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二)关于社会管理创新
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指的是在当前社会管理背景下,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全面使用已有的条件,按照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按照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以及社会管理的有关价值标准与科学理念,积极探索并实施新的社会管理规范、理论、科技、方法和机制等内容,对固有管理模式及对应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着力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宏伟目标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实施的动态过程。
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对处在迅速发展变化的我国来说,将成为我国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和社会加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社会管理创新及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完整大系统的两个紧密促进的方面。
社会管理创新活动既依靠已有的社会管理实践,同时又是已有社会管理发展的内在力量条件;在实践中,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有效化也要依靠社会管理的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我国社会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密切结合,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
①
二、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景展望
在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由于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利益诉求越来越复杂化,有鉴如此,我国就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实现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伟大跨越。
(一)从唯经济的发展思维转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的唯经济发展思维建立在狭隘的经济发展观之上,
他们认为社会发展就是经济的增长,而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不稳定因素,就要采取措施压制。
而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就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发展是我国社会的第一要务、维护我国社会和谐是第一目标的正确理念,并且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
同时,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至上的社会管理创新原则,要按照我国社会绝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现实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打破不公平的利益关系,用协商、对话、谈判、召开听证会等有序途径化解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从政府包揽社会事务转向政府与社会共治
当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信奉“万能政府”的观点,从而将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负责了原本应该由社会和市场解决的各种事情与问题,结果政府部门耗费大,虽然付出很高成本但是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广大社会公众也不怎么满意,这样可能导致很多矛盾与冲突转而集中到政府身上。
有鉴于此,政府应当从一些社会领域里适度退出,大力推动公民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但是政府的适度退出社会管理,并不是消除政府在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政府应该坚持依法进行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法律权威促进政府权威,形成高效能政府,以公共权威替代公共权力,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服务型政府、有序型社会”的共治格局。
(三)从消弭社会矛盾为目的转向推动各方利益协调
当前,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对基层单位维稳工作实施“一票否决”和“零指标”的考核原则制度,强调“把一切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务必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这就可能迫使地方政府采用各种高压手段p三、积极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思考
由于法律能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因此我国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之一,是要使我国社会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律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中一切行为的规则。
而要推进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建设,也必须要依靠法治的不断完善。
(一) 推动立法建设
要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就需要着力推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利用成熟的法律和机制来规范我国的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从而形成化解矛盾和推动创新发展的科学机制。
1.促进规范政府行为的立法建设
我国政府机构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态势,其行为对社会生活起着规范、导向的作用,在社会管理与创新活动中也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政府管理活动范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组织与公民权利影响很大。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作为权力的象征是有可能侵害社会与公民合法权利的。
因此在立法层面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头等大事。
2.加快规范市场经济的立法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利益主体需要通过公平合法的市场竞争去满足其利益要求,因而首先就需要依法确认和保障市场经济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即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成立条件、法律资格、具体的权利义务都需要依法予以明确的规范;其次,要保证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市场规则和竞争规则的有效性,也需要对其依法予以确认和保障;再次,要避免市场经济的缺陷,即其存在着的盲目
性、滞后性、自发性等方面,要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量平衡,要引导我国生产力结构的科学合理布局,对我国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国家权力也需要法律予以确认和保障;最后,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全球性的,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也需要依法确认和规范我国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
总的说来,法治规范下的市场经济,就可以为我国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提供最雄厚的保障条件。
(二)加强依法行政的建设
当代的社会管理创新,必然要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管理活动。
因为我国政府行政权力使用的效果直接关系着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成败,所以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不断加强行政决策程序的建设,同时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着力改善与发展民生。
③
(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观念
在一个国家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状况,不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大力提高与强化我国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观念,既是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的强大动力保障。
只有不断增强我国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观念,我国才有可能更好地进行法治建设,才有可能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向更高层次迈进。
[注释]
①/o/2010-02-02/012317028767s.shtml。
②陈用龙.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思考[J].岭南学刊,2011(1)。
③程世国.关于如何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R].七台河日报2010 11 10。
[参考文献]
[1]薛寒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科教文汇,2007(09).
[2]莫于川.从现代法治视角看政府管理创新[J].法学家,2006(06):133.
[3]/GB/8198/214617/2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