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缺乏感染力。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在阅读兴趣、课堂互动等方面表现不足,加上教师过于重视分析阅读内容、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手法,导致阅读教学中必要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被忽视,致使原本富有感染力的阅读内容难以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制约了学生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轻视课外拓展阅读。教师只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学生接触文本、阅读材料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于学生开展的课外拓展阅读,教师既未提出明确要求也未做出必要指导,加之学生自身阅读兴趣不高,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制约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素养的发展。
教育方法单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未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规律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教师激励、引导措施的缺乏,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对阅读缺少动力,从而制约了其阅读习惯的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
转变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确保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作为重点,课堂教学质量是由学生学习效果决定的。阅读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说它是一种方法,是指学生应该广泛阅读,从而熟能生巧;说它是一种能力,是指针对同一篇阅读素材,不同的人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时,教师应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通过丰富学生阅读方式,如全班齐读、教师范读、自我阅读、竞赛朗诵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寓教于乐。比如在阅读《黄河的主人》时,学生由于对于艄公以及生活在黄河岸边、靠黄河为生的人不了解,在读了课文之后无法领会作者的意图。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如此波涛翻滚、凶险丛生的黄河,什么样的人才能征服它?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如果你坐在黄河激流中的羊皮筏子上,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了解艄公高超技术的同时,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以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材施教,营造宽松阅读氛围。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综合考虑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经验等因素,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习《负荆请罪》一
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负荆请罪”的含义,并提出问题:廉颇、蔺相如两人的矛盾是因为什么导致的?两人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好的?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继续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理清文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比如学习课文《三打白骨精》时,可以组织学生用话剧表演的形式还原文中故事情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把握人物特征,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其阅读质量。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詹天佑的事迹,还应引导他们学习詹天佑崇尚科学、爱国敬业的优秀品质。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探讨:京张铁路是詹天佑在怎样的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重新对文章进行梳理,了解了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讥讽、嘲笑,克服了恶劣环境、复杂地形等重重困难,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经过阅读讨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清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立志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情感。
养成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教学中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或是文字量较大的文本会产生厌倦、懈怠的情绪,从而影响阅读质量的提高;另外,阅读教学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写作能力的提高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夯实其语文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的文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很多,比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从而准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指导学生分析重要段落、关键句,学会写阅读笔记,从而起到强化阅读与思考作用;等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感悟,逐步提高其阅读水平。比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培养学生的语感与阅读兴趣。
合理评价,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与建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阅读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教师应对学生阅读能力、方法的掌握与迁移、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了解,参照学生的阅读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帮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建立自信心,不断突破自我。教师的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但要避免学生骄傲自满;针对表现有所欠缺的学生给出合理建议,不应过多批评,以免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师通过点评,可以多方面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