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管道水力计算(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暖供热管道水力计算表说明
1 电算表编制说明
1.1 采暖供热管道的沿程损失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ΔP m =L
λρ⋅v 2
d j
⋅2
(1.1)
;式中:△Pm ——计算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Pa)
L ——计算管段长度(m);
λ——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
d j ——水管计算内径(m),按本院技术措施表A.1.1-2~A.1.1-9编制取值;
3
ρ——流体的密度(kg/m),按本院技术措施表A.2.3编制取值; v ——流体在管内的流速(m/s)。

1.2 管道摩擦阻力系数λ
1.2.1采用钢管的采暖供热管道摩擦阻力系数λ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1 层流区(R e ≤2000)
λ=
64
Re
2 紊流区(R e >2000)一般采用柯列勃洛克公式
1
⎛2. 51K /d j
=−2lg ⎜+⎜λ⎝Re λ3. 72
⎛K 68⎞
⎟λ=0. 11⎜+⎟⎜d
⎝j Re ⎠
0. 25
⎞⎟⎟⎠
简化计算时采用阿里特苏里公式
雷诺数
Re =
v ⋅d j
γ
以上各式中
λ——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 Re ——雷诺数;
d j ——管子计算内径(m),钢管计算内径按本院技术措施表A.1.1-2取值;

K ——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室内闭式采暖热水管路K =
0.2×103m ,室外供热管网

K =0.5×103m ;
v ——热媒在管内的流速,根据热量和供回水温差计算确定(m/s);
,根据供回水平均温度按按本院技术措施表A. 2.1取值。

γ——热媒的运动粘滞系数(m2/s)
1.2.2塑料管和内衬(涂)塑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按下式计算:
λ={
d j ⎡
b 1. 312(2 lg 3. 7−⎢b
0. 5⎢+
lg Re s −1⎢2
⎢⎣
3. 7d j lg
K
⎤⎥⎥⎥⎥⎦
}2
式中 b=1+
lg Re s
lg Re z
v ⋅d j
Re s =
γ
Re z =
500d j
K
式中 b ——水的流动相似系数;
Re s ——实际雷诺数;
Re z ——阻力平方区的临界雷诺数;
-5
K ——管子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K=1×10(m);λ、v 、γ、 dj ——同1.3.1。

1.3 管道局部阻力取值和计算
1.3.1 室内采暖管道局部阻力按下式计算:
ΔP j =ξ
ρ⋅v 2
2
式中△Pj ——局部水头损失(Pa);
ρ ——热水密度;
ξ ——局部阻力系数,钢管根据本院技术措施表12.9.6-1取值,塑料管根据《实用
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表6.4-7取值。

1.3.2 散热器温控阀局部阻力
1)温控阀流量系数
K v =
G ΔP v
−5
2)根据上式,可计算出温控阀阻力和阻力特性系数
G 25
ΔP v =2×10 (Pa )
K v 105
S v =2
K v
式中: G ——流经阀门的流量(m 3/h);
5
K v ——生产厂家给出的温控阀流量系数,Kv 值表示阀前后压差为10Pa 时的水流量
3
(m/h);
ΔP v ——温控阀阻力(Pa );
S v ——温控阀阻力特性系数(Pa/(m3/h2)。

1.3.3 室外热水供热管网局部阻力按与沿程阻力的比值计算确定,见下表:
补偿器类型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带内衬筒)
管道公称直径DN(mm)
<450 450~1200 150~250
方形补偿器
300~350 400~500 600~1200
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
0.3 0.4 0.6 0.8 0.9 1.0
1.4 热水采暖的垂直双管系统各层支管之间重力水头H z
H z =
2
h (ρh −ρg g (Pa ) 3
式中 h ——计算环路散热器中心之间的高差 (m;
ρg 、ρh ——设计供、回水温度下水的密度 (kg/m3 ,按本院技术措施表A.2.3确定; g ——重力加速度,g=9.81m/s2。

1.5 单管跨越式系统水温降
1.5.1 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散热器和跨越管流量分配
1 单管跨越式系统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流量通过以下2式求得:
G =G s +G k (1.5.1-1) G s
=G
11+
S s S k
(由S s G s =S k G k 导出)(1.5.1-2)
2
2
以上2式中:
3
G ——立管流量(m/h);
3
G s 、Gk ——流经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流量(m/h);
32
S s 、 Sk ——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Pa/(m/h),由公式(1.5.1
-3)求得。

2 管道阻力特性数S
S =
ρ
2×900πd j
2
2
(4
λ
d j
L +∑ξ (1.5.1-3)
注:上式由下式推导得出,式中各项见1.1。

ΔP =ΔP m +ΔP j =(
λ
d j
L +∑ξ
ρv 2
2
=
ρ
2×900πd j
2
2
(4
λ
d j
L +∑ξ G 2=SG 2
1.5.2 管道温降(采用等温降法
1 立管(或住宅户内单管系统)流量
G =ΣQ
1. 163(t (1.5.2-1)
0−t h
2 散热器出水温度
t Q i
si =t i −1−1. 163G (1.5.2-2)
si
3 散热器之后管道温度
t ⋅G ki +t si ⋅G si
i =
t i −1G
(1.5.2-3)公式(1.5.2-1)~(1.5.2-3)中各项示意如下图:
G ——立管流量(m3
/h);
G 3
si ——流经第i 组散热器的流量(m/h),i=1,2,3……;
G 3
ki ——流经第i 组散热器跨越管的流量(m/h)ΣQ——立管(或住宅户内单管系统)总供热量(W); Q i ——第i 组散热器的供热量(W); t 0——立管供水温度(℃); t h ——立管回水温度(℃);
t si ——第i 组散热器的出水温度(℃); t i ——第i 组散热器与之后的管道温度(℃); t i-1——第i 组散热器之前的管道温度(℃)。

∑Q, G,t 0
i-1
si
ki
si i h
1.6 散热器数量N
N =N ' ⋅β1⋅β2⋅β3=
Q
β1⋅β2⋅β3 (1.6) n
C ⋅Δt s
式中:N——散热器数量(长度或片数),按本院技术措施12.2.3条取整数。

N ’——设计工况下散热器数量(长度或片数);
β1、β2、β3——修正系数,按本院技术措施12.2.2条取值。

Q——房间热负荷(W);
C 、n ——系数,由散热器生产厂家提供;
Δt s =
t 1+t 2
−t n (℃) 2
t 1、t2:散热器进、出口水温,双管系统为系统供、回水温度,单管串联系统
为t i-1和t si (见1.5.2各式);
tn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2 采暖管道水力计算表适用范围及说明
2.1 电算表适用范围
2.1.1 采用共用立管的住宅采暖系统
表1:适用于采用热塑性管材或铝塑复合管的住宅等户内双管系统;(计算至户内管道与共用立管连接处)
表2:适用于采用热塑性管材或铝塑复合管的住宅等户内单管系统;(同上)表3:适用于采用钢管的住宅等采暖系统的共用立管;(各立管底层以上管道计算)表4:适用于采用钢管的住宅等采暖系统的室内干管;(由各立管最底层计算至建筑热力入口与室外干线连接处)
2.1.2 一般垂直双管采暖系统
表5:适用于采用钢管的一般垂直双管系统的室内立管;(各立管底层以上管道计算)表6:适用于采用钢管的一般垂直双管系统的室内干管;(由各立管最底层散热器计算至建筑热力入口与室外干线连接处) 2.1.3 一般垂直单管采暖系统
表7:适用于采用钢管的一般垂直单管系统;(包括立管及干管,计算至建筑热力入口与室外干线连接处。

为提高计算速度,本表管道摩擦阻力系数λ采用阿里特苏里公式) 2.1.4 室外供热管道
表8:适用于采用钢管的室外供热管道。

2.2 双管系统
2.2.1 住宅等水平双管系统
1、一般最远端散热器支路为该户最不利环路。

2、考虑各散热器支路平衡和埋地非金属管道尽量减少接头,户内管道可不变径。

2.2.2 竖向双管系统
1、底层散热器支路为该立管的最不利环路。

2、如各立管最底层散热器中心高度不同,各立管阻力计算应考虑重力水头:1)首先确定基准散热器(例如首层),该层距离基准散热器的高差h 为0; 2)
以上层散热器距离基准散热器的高差h 填正值; 3)以下层散热器距离基准散热器的高差h 填负值。

3、1根立管各层散热器支环路距离基准散热器的高差h 值填法同上。

2.2.3 散热器温控阀阻力
计算表中局部阻力系数和Σξ不包括温控阀的局部阻力系数,温控阀局部阻力根据流量系数单独列项计算,流量系数应由设计人根据生产厂家样本填入温控阀在 N 位时流量系数 Kv 值。

2.3 单管系统 2.3.1 住宅户内单管系统 1.应每组散热器安装跨越管,采用低阻两通或三通温控阀,温控阀流量系数均应采用 N 位时 Kv 值。

计算时根据每组散热器支路与所并联的跨越管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按照 1.6 节公式计算各支路的管道流量,每组散热器的温降,各管段阻力。

2.在选择管径及阀件时,为减少散热器片数,应在满足管路水力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加大散热器分流系数。

2.3.2 竖向单管系统 1.一般最远端立管环路为系统最不利环路。

2.进行各立管阻力计算时,应按照 2.3.1 条的原则和方法计算和选择管径。

因单管系统中立管阻力所占比例较大,应尽量通过调整管径,使同一干线上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 15%。

2.4 散热器数量当设计选用的散热器散热量计算公式与式(1.6)形式不同时,使用者应自行修改计算表内公式。

3 电算表使用说明 3.1 表中蓝底色格下各列单元格为必须输入的已知数据;字体为蓝色的格表示其中数据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其中管道局部阻力系数根据院技术措施填写,计算人可自行增加局部阻力种类,需修改“阻力系数和”项计算公式,温控阀 Kvs 值可根据生产厂家样本修改;字体为粉色的单元格为中间计算结果,一般情况下使用者不必改动;红色斜体字为最终计算结果。

3.2 计算、参数宏表为计算使用的参数或编制的计算函数,如无特殊需要一般不要改动。

3.3 过滤器、热计量表等阻力根据生产厂提供的数据输入。

3.4 实际工程中管道分支情况与示例计算表不同时,计算人应修改各并联环路“不平衡率”项计算公式。

附:采暖管道水力计算表图示: 6
1.住宅户内双管系统(表 1、3、4) A户型 6 5 6 4 5 3 4 2 3 1 2 1 表 1 B户型表 1 表 3 NN-2 N-1 住户双系( 1、 4)宅内管统表 3、
2.住宅户内单管系统
(表 2、3、4) A户型 6 6 5 5 4 4 3 3 2 7 2 1 1 表2 B户型表2 表3 NN-2 N-1 住宅户内单管系统(表2、3、4) 7
3.垂直双管系统(表 5、6) N-6 N-7 N-8 N-9 N-10 N-5 N-4 N-3 N-2 N-1 表5 6 N-16 N-17 N-18 N-19 7 H2 8 N-15 9 N-14 10 A N-13 5 N-12 4 N-11 3 2 1 H1 表5 16 17 18 19 H4 B 15 14 13 H3 12 11
4.垂直单管系统(表 7) N-6 N-7 N-8 N-9 5 N-5 4 N-4 3 N-3 2 N-2 1 N-1 立管供水 6-5 5-4 4-3 3-2 2-1 立管回水 H2 5 4 H1 3 2 1 竖向单管系统(表7)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