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特征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历程、特征与对策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较好地反映和体现了旅游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加快中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促进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根据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批示精神,国家旅游局在《关于推进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意见的报告》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 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历程
红色旅游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它由此孕育兴起,并受其推动而加速发展。
(一)红色旅游的萌芽阶段
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如嘉兴、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作为革命教育基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于这种形象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就有组织地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多数情况是由公家支付费用,接待也是按照政治教育的模式操作;参观者不是一般旅游者的身份,也不愿被冠以“旅游者”的称呼;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更明显的是政治任务或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和产出,开支大多由国家拨款。这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甚至目前仍有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采取这种接待方式。显然,对于这类的参观学习,是不能以旅游的标准去衡量的,也不能称之为“红色旅游”,充其量它只是红色旅游的初期阶段。这个时间段在全国是不统一的。
(二)红色旅游的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旅游快速崛起。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参观点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些地方,凭借多年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探索采用旅游接待的方式经营。他们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接待条件、组织机构,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和“原有的”,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这些地方比经济条件类似的其他地方获得了不少发展的先机。在这个阶段,率先由参观教育转变为“红色旅游”的,并不是最为知名和重要的革命圣地,而是相对级别较低的一些纪念地、参观点,后者所受的体制和级别限制相对较弱,比较容易进行运作体制的变革,即由事业接待、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
(三)红色旅游的加快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种旅游资源都被纳入研究开发的视线,红色旅游也面临着空前有利的大环境。尤其是这一时期,隔几年一次的重大纪念活动,如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庆祝建国50周年等,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排浪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国家宣传机构为主导,各种媒体以很大的提前量、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对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的空前宣传;政府财政拨款对革命文物、遗址的投资维修,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交通条件、城市环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举办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各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形成了创历史纪录的参观接待高峰,滚滚不尽的客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的口号和称谓就此产生。这一时期,红色旅游明显登上了新的台阶,当地政府也看到了其发展潜力,坚定和增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
(四)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受人均GDP突破800美元、黄金周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带火了不少旅游温冷地带,促红了很多个性化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也明显受益。这说明,除了在革命纪念日“走红”以外,红色旅游平时也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很多地方把红色旅游列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一大优势。例如,井冈山在研究当地旅游业定位和形象时,就提出“一红一绿”的战略发展思路,红就是红色旅游,绿就是秀美山水和绿色生态。延安、
遵义、西柏坡等地也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2001年,一些革命圣地、纪念地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2002年,在浙江嘉兴召开了红色旅游产品推介会、红色旅游论坛,这说明红色旅游已被纳入了旅游发展的范畴,也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正在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向旅游接待的跨越。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革命纪念地来说,由于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性、政治性,不可能对所有人员都实行旅游接待,在特定的时段,一定的人群仍然实行政治接待,但是从主体的、常规的经营方式来讲,已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更多地带有旅游接待的特点,成为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现在尚未建立针对红色旅游接待和经营的专项统计体系,加上我国的革命纪念地、参观点、遗址遗迹众多,革命历史文物划分为若干等级,截至目前,对于红色旅游的接待单位、接待人数、接待收入没有一项确切的数字;估计以发展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城市有几十个,各类红色旅游接待点数以万计;每个红色旅游接待点接待规模差距较大,小的数以千人计,中型的数以万计,大型的几乎就是一个旅游城市(如延安、井冈山)全部的接待人数,如果遇到大的纪念周年,接待人数可能要达到数百万人,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对于红色旅游产品是不宜低估的,何况还有更宝贵的政治和社会效益。
二、红色旅游的主要特征
红色旅游最基本的特征是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但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一种类型,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红色旅游是受党政部门鼓励和扶持的
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迹,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般旅游产品所不具备的一个明显特点。正是由于它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才能享受政府专门的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新闻媒体的义务宣传报道,也有助于塑造较好的旅游整体形象;有关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可以保证起码的客流量。这是一般旅游景点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最近,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发展计划部门的财力支持,得到了宣传部门的舆论扶持。可以相信,通过鼓励和扶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既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致富百姓,造福一方,反过来也可以说明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有一定限定条件
红色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以房舍、器械、用具、陵园和遗迹等为主,虽然史料价值很高,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凭借,有的堪称全国第一或唯一,但由于当时斗争的艰苦卓绝、革命者生活的艰苦朴素,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一般比较简陋,就其外观来说与故宫、秦皇兵马俑、乐山大佛等文物古迹相比,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有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因素,有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因素,也有求新、求异、求乐的因素,还有交通距离远近、旅游花费多少的因素。这些红色旅游的景点一般都处在交通比较偏远、经济比较落后、服务接待设施不大配套的地区,对于不少旅游者来说,尤其是在纪念日前后的一段时间,确实存在进出困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在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到哪儿旅游完全是由旅游者自由和自主作出的,因此,红色旅游虽然有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并不一定表现出绝对性的优势,这是应清醒面对的现实。当然,红色旅游依托的旅游资源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与一般的历史文物古迹有所不同,它与今天的现实生活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绝大多数中老年国内旅游者都了解一些那个时期的历史,容易从中找到共鸣和呼应,这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可以借机多做文章,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
(三)红色旅游深度和规模开发面临的困难
把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革命参观点纳入旅游的范畴来发展,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这其中虽有党政部门的扶持和导向,但毕竟跟组织参观、单纯的革命传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