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画艺术中的肌理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油画艺术中的肌理语言

摘要:文章从油画艺术中肌理语言的造型分类、中西方油画肌

理的演变以及油画艺术创作中肌理语言应适“度”的三方面展开论

述,论证了肌理是油画作品中重要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油画;肌理;分类;演变;适度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肌理与质感的含义较近,肌理由于构成物体的材料不同,其表面

的组织、排列、构造也各不相同,因而产生出粗糙、光滑、软硬等

各种质地感受,肌理因此也被称为质感。油画中的肌理指的是艺术

家采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技法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表面

效果,包括画家通过笔触、线条、材料、颜色、工具、技法等形成

的各种痕迹。肌理的实质是从物质存在中得来的抽象之物,并无实

用意义,但它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者,便可引起画家与观者的某

种共鸣,从而具有了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一、油画肌理语言的类别

(一)视觉肌理。肌理的视觉感受是源于人们对客观物体的长期

体验,通过画家的运用一定的技法表达,使我们有时候不用触摸就

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物体质地的不同,因此称之为视觉质感,广义

上的肌理涵盖了一切付诸视觉与触觉的客观存在。视觉肌理是一种

依靠眼睛来感觉的二维空间的肌理形态,比如屏幕显示出的条纹、

花纹的凹凸等。视觉肌理同时也可以借助一定的手法实现在二度空间中的三维效果,实现浅层次及深空间具有立体感的视觉肌理效果。

(二)触觉肌理。触觉肌理一般通过拼压、模切、雕刻等加工方式而得到,是三维立体的具有一定空间感的肌理形态,可以用手触摸感觉到具有一定凹凸的或光滑或粗糙的触觉肌理,肌理在构成作品中会给人以“视觉力场”的强烈冲击感。

(三)自然肌理。肌理从人力的角度来讲又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自然肌理就是自然界现实存在的未经过艺术家处理的纹理,如岩石、树木等没有经过人为的加工而形成的天然肌理。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类熟识自然并依靠自然,许多自然形成的纹理形态及色彩从某种意义上都能给予人类深刻的暗示。人们对自然形态上的抽象纹理总是有着发自内心的亲切感。自然肌理可以给人以真实的美感,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如将某些天然之美运用得当就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观者的共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造肌理。创造肌理是指材料经过人为处理加工后,改变了本身的性质结构与纹理形态而生成的新肌理。人们面对不同材质通过思考来发现各种不同的处理手段与方法,运用一定的加工技术来创构出许多无法预测的偶然变异的肌理形态。形成了与原来或视觉或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创造肌理可以通过压揉、雕刻、煅烧等各种工艺和技术手段来实现材料的再组合而形成。

(五)笔触肌理。在油画中很多随意偶然形成的笔触是画出来的。是不能完全再次重复的艺术体现。在中西方美术的绘画与书法作品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不同物象特质的独特感受,运用不同的表现技巧,使用不同的工具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特征。笔触肌理区别于创造肌理的可重复表达特点而具有偶然性,通常每一笔的肌理效果都是不同的,这种肌理变化呈现出了神奇的视觉感受和无穷的艺术魅力,笔触肌理是绘画与书法作品中出现的偶发生成的肌理现象,如书法中的“飞白”绘画作品中的“笔触”等。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六)材料肌理。材料肌理是通过对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材料自身的艺术运用来塑造形象而遗留下的肌理痕迹,这种痕迹可以形成视觉或触觉的肌理美感。油画作品表现客观物象时都有其材质、组织形式与表现肌理,油画运用材料来表达肌理状物的表现领域也很广泛,比如制作斑驳的肌理用于表现剥落的墙体、苍老的树皮等,用混杂交错的色彩和边界分明的刮痕来表现坚硬的岩石等,材料特殊的肌理效果在油画表现中突出显示出了无穷的发挥空间和重要

的艺术地位。

(七)综合肌理。综合肌理顾名思义是多种因素相结合的特殊肌理效果,既带有自然形态肌理又带有人工创造形态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这种肌理是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综合肌理大都是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的材料紧密融合产生的物质材料语言。

这种非单一材料的生命体在有效的结合下,具有偶发生成的变异性特征,并且焕发出新生命所独有的纯粹性与爆发性。丰富表现语汇,加大视觉冲击力。综合肌理是为了强化绘画语言,有其独特的材质美感和技术制作美感。

二、中西方油画肌理的发展与演变

(一)西方油画肌理的演变。新的材料、工具与技法直接导致了新的肌理产生,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纵观西方艺术史,艺术材料自身的发展推动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技术不断发展,艺术材料的发展速度决定了艺术史的演进速度。西方架上绘画从水性坦培拉绘画开始,具有代表性的乔托、波提切利等画家主要以模仿写实的自然肌理为主,画面呈现出透明、细腻的肌理效果。尼德兰的凡·爱克兄弟创造了油性坦培拉绘画技法,他们和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达·芬奇、提香等画家的作品一样,仍然是以平滑而复杂的视觉肌理为主。至巴洛克时期在鲁本斯、伦勃朗等大师的画面中开始出现明显的笔触肌理和有一定起伏的触觉肌理效果。西方绘画发展到印象主义画派时期,画家们更加注重通过笔触来实现情感的表达,在凡·高等画家的油画作品中往往呈现出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同一时期的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和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的德拉克洛瓦在用笔上更加流畅狂放,显示出别样的油画肌理效果。此外还有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画面中所形成的厚重的画面肌理。这时期的油画肌理较以往在表达上更加自由和多样化,明显、厚重的画面肌理使绘画成功突围了照相技术带来的威胁,显然肌理

的发展与变化是这种转变中的重要因素。

西方现代油画随着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各种流派的纷纷出现,形成了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态势,人们对传统的艺术观念进行了更为大胆的探索,油画技法也日趋复杂多变,综合材料及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使得油画的形式语言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画家们大量使用多种媒介及非绘画材料,利用材质的对比产生丰富的画面肌理效果,甚至有人通过现成物品在绘画中的应用来直接表达某些观念,德国画家基弗对综合肌理的成功运用便是其突显于当代艺术史的决定性因素。

(二)中国肌理的发展。根据史书资料记载,我国早在五代时期古人就创造了非笔绘的肌理制作方法,主要有吹云法、弹雪法、泼墨法、墨池法、败墙张素法等诸多技法。但是肌理制作这所以在我国古代绘画创作中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中重“写”轻“制”的观念所致。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以李灵省、王墨、张志和“盖前古未之有”的泼墨逸格画为“非画之本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否认““弹雪”、吹云”、“泼墨”等画法,认为运用非笔绘肌理制作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但是由于当时传统的绘画观念以及笔墨的审美精神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的肌理制作难获一席之地。

伴随中国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油画逐渐本土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油画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认识到肌理本身的精神意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构成肌理的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