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情感体验,促进和谐发展

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小学张拥华

革命导师列宁说:“没有人的情绪,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我们懂得情感是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提出,情感是儿童智慧的高度组织者,人们在愉悦的情绪下,可以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效应。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让学生接纳与内化。

一、自我概念,调节情感。

我国心理学家何先友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自我概念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综合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自我概念是指学生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当稳定的、综合的对于自己的认知;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学习中,通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的相互作用,调节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穷人》一文时,用小黑板出示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接着放手让学生去设问。一会儿学生举手发问:⑴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⑵她为什么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⑶她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⑷她既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教师把学生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四个问题哪个提

得好?为什么?一阵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基本形成一致的意见,第四个问题问得好而且问得巧,好在它问得简炼,概括前三个问题;巧在它抓住了作者叙述前后矛盾的地方来发问,与众不同,有新意。我肯定之后,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运用新学到的方法认真朗读课文,继续发问。不一会儿,许多小手带着发现新大陆之后的兴奋,带来捷足先登的渴望高高举了起来,学生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精彩。望着他们那一张张涨红而满足的笑脸,看着那一副副得意的样子,我知道学生的好奇、好表现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其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概念将交互作用,逐步提高。这样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才有准确的判断,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的目标。这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的:“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主动地、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这种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调节,有利于学生丰富个性的展现,使学生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地发现和运用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训练贯穿其中,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了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诸方面的任务,促使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如在《燕子》一课中,有位老师引导学生领悟站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像正待演奏的曲谱时,通过情境来让学生们理解“正待演奏”的意味:

师: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说“这多么像曲谱”可以吗?这里说正待演奏的,使我

们产生了什么联想?

生:仿佛燕子要展翅高飞。

生:燕子要唱春天的歌。

生:它可能唱春天“唧唧唧”,祖国到处都是春天

……

这种生动的意味无穷的领悟是“正待演奏是什么意思”这个简单的知性提问所无法达到的,它对文章内容作了自由的、非反思的把握,使思维水平得到发展和螺旋式提升,情感获得生动体验。再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中皮鞋匠的联想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读熟这一段课文,接着播放跟《月光曲》配套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这一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的画面,并说说为什么会想象出这样的画面,从而理解皮鞋匠的联想跟《月光曲》的音乐内涵的关系,进而体会贝多芬弹琴时的感情变化。学生在谈谈、听听、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成了学习的主角,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在这推动力下逐步形成、巩固、强化。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教学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与“课文”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在学生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

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指导学生将课文编成具体可感的课本剧,学生在编剧、设计台词、选道具、配音乐、改解说词、演出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认真参与,全身心地投入、感受,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起了他们对革命前辈的无比崇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标准》中又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显然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应把“课外”途径视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我们应当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带领学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社会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我教给学生调查的方法: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拟订调查提纲以及选择好调查对象;调查中要作详细的调查记录,不懂的地方要随时发问,搞清事情的发展过程;调查后要核对记录,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是有了认识社会的一把钥匙。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缩短了大社会和小课堂的距离,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进社会生活,这对于开拓学生的认识领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充实精神生活,激发求知欲,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高尚情操都是十分有益的,它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