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三章中学生情绪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学习要求:

1、了解情绪的分类。

2、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1、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代表了个体的自我感受。(情绪不是自发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

2、情绪情感有一定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3、情绪情感产生时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或生理反应。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广泛的变化。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同的。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主要与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感主要与社会性需要有关。

(2)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产生于后。

(3)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外显性,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內隐性。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的内容。

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对情绪情感不加区分,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

三、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在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的变化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微愠—愤怒—大怒—暴怒—狂怒

好感—喜欢—爱慕—热爱—酷爱

4、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情绪的两极性是互相转化的:喜极而泣破涕为笑乐极生悲等。

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情绪状态的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各种事物。如“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

心境的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小时,也可能是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某种心境持续的时间依

赖于引起这种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和个体的个性特点。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学会对心境的调节控制非常重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往往是由个体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另外,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

激情发生时一般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缩小,控制力减弱,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能作出适当的评估,容易出现轻率的举动。但激情是完全有可能控制的。

激情并非都是消极的,它也可以成为激励个体积极活动强有力的推动力。

(3)应激

应激是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产生应激状态的原因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面临的事件产生的新要求不一致,新异情境的要求是个体过去所未经历过的;或者当个体已有的经验不足以使其对付当前的境遇时,产生无能为力的压力感和紧张感。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心理学家称之为战斗或逃跑反应,包括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等。长期处在生理应激反应状态下,会导致疾病,如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等。

2、情感的类型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

(1)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自己及他人的言行举止作评价时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2)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对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予以评价产生的情感体验。从内心体验的角度分析,美感首先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其次美感是一种带有好恶倾向的主观体验。

第二节主要的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也叫情绪外周理论。詹姆士和兰格认为情绪与机体变化有直接关系,情绪是有机体对身体变化的感知觉。强调外周生理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换言之,情绪体验并不是由刺激而是由对刺激反应之后产生的生理变化或躯体反应引起的。

2、坎农—巴德的理论

也叫情绪丘脑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机制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

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如某事令你生气,你的心跳加快的同时,你会想”太可气了”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

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2.沙赫特的三因素情绪理论

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

3、情绪ABC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他认为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或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过分概括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

一方面,中学生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日渐成熟和强壮的身体,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经常为自己青春的力量所鼓舞。同时,他们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因此,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中学生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唤起他们的热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备受打击。

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具有两极性。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两极性明显。

中学生由于出现表面上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表面相对平和)

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起伏多变、变化莫测,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毕竟是在向成年人过渡,因此,表现出相对稳定和表面相对平和,即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