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新闻_颠覆式的新闻生产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8月,美国学者萨利文第一次提出了“众筹”的概念,当时他正努力经营一家为项目发起人提供融资服务的名为Fundavlog的平台,随后他在维基百科中将“众筹”定义为:众筹描述的是群体性的合作,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2009年4月,美国至今为止经营最成功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正式上线,网站项目包括电影、音乐、美术和摄影等众多分类,网站运营以来已有几百万人为众多创新项目提供了十多亿美元的支持。在众筹模式引入中国后,面临新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试水该模式,2013年12月17日,《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正式开始在发行环节实施众筹模式。[1]不久之后,作为国内创意之都的深圳,已将“众筹”一词列入2014年一号文件中,意味着政府的态度已从观望向大力支持的方向转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众筹规模预计将达到460亿美元~500亿美元。
一、众筹新闻的生产流程
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众筹网站,如众筹网、点名时间和追梦网等。无疑,众筹新闻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媒介生态背景,但它确为媒体人的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如当前“商媒”由于涉及利益集团,资本的导向可能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正性;“社媒”的内容生产者们由于不具备专业化能力,使得在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容易陷入情绪化和片面化的泥沼;而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及先锋媒体人又为资金所囿难以实现自己的新闻梦想。而如今信息的泛滥并没有阻碍公众对优质新闻产品的不懈追求,这也是他们甘愿为众筹新闻付费的起因,此外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公众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支付,这种便利性为众筹新闻的生产提供了帮助。从本质上来说,众筹新闻是公众集体出资购买自己感兴趣的未来新闻产品,打破了新闻生产传统的融资模式,使得众筹新闻看上去具有足够的颠覆意味,也为正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中苦苦挣扎的新闻人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1. 媒体人的报道计划
媒体人提出得到公众认可的报道计划,是众筹新闻项目能够完成的基础。报道计划包括具体的选题和详细的操作流程,项目的运作按照市场化的流程和公众的喜好来逐步推进,可以说它是最接近公众需求的新闻产品,一改传统的信息灌输变为市场倒推的新闻生产模式,因此这种模式生产的新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项目的实施想要得到公众的慷慨解囊,离不开项目的吸引力和对项目发起人的认可度,当然还有对项目“回报”的期待,这其中也包含精神元素,即公众自身“存在感”
众筹新闻:颠覆式的新闻生产模式
沈玲玲 梅笑冬
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一些媒体人已经开始在内容制作和发行上采用众筹模式,以减少成本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如《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一些传统媒体的记者,已在深度报道方面尝试用众筹方式来筹集报道经费。众筹网站建立的目的是希望帮助有梦想的媒体人,同时也给公众带来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但也有媒体人担心众筹新闻是否会因新闻采访门槛的降低而影响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尝试对众筹新闻生产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思路进行解读。
众筹新闻 颠覆式 流程 新闻生产模式
沈玲玲,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讲师,硕士;梅笑冬,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DOI:10.13786/14-1066/g2.2014.09.003
2014.9 专 题013
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在一起”的社交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的高级记者侯继勇在众筹网发起名为《成都创业者生存环境调查》的项目,他本人对这个选题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创作周期较长,缺乏新闻时效性,所以很难从报社申请到出差采访的经费。但在强调公众自我实现的时代,该项目将为很多创业者提供一手的参考资料,因此很快在公众的资助下筹集到差旅费。
2、公众的资金资助
“众筹”一词来源于英语单词“crowd-funding”,而香港地区则直接通俗地将其翻译成“群众集资”,意为众筹项目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公众募集完成项目所需的资金。和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同的是,众筹项目更具开放性,能否获得资金资助也不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因为公众注重的并不仅是投资回报而是有资深或新锐媒体人完成自己喜欢或需要的新闻论题,同时也帮助了媒体人实现独立或实验性的新闻报道。如曾先后在《中国经济时报》和《经济观察报》等媒体从事调查报道的媒体人刘建锋以独立作者和社会问题观察者的身份,用独立调查的手法,选择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争议新闻人物以及重大内幕等进行报道,一年打算完成4~6个深度报道选题,在发布了《独立记录者诚征后援》的计划书之后,已经成功募集到20余万元资金。
二、众筹新闻生产成功的关键因素
1. 不落俗套的新闻视角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匮乏的情况早已成为“过去时”,但也同时带来了信息的泛滥,引起公众对新闻个性弱化与丧失的质疑。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异于常人的新闻视角,新闻报道的发起人要有不落俗套的新闻切入点,并以富有吸引力的叙述方式在项目计划书中详细地说明此项报道的意义、操作流程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以促发公众的捐资行动。2014年2月27日广州日报《时尚荟・亲子周》以及微信公众号【上学前】启动了名为“大红马小红马”的众筹计划,小红马是出生三个月的妹妹,大红马是曾经独占父母之爱如今十分焦虑的哥哥,随着各地二胎政策的落实,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确实很难从媒介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索性“求人不如求己”,依靠众多家长的智慧一起来完成反而更真实、更新鲜。
2. 粉丝众多的项目发起人
众筹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位为粉丝经济,公众之所以愿意为项目付费,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相信项目发起人的号召力和专业性。分析当前成功的众筹新闻项目,其发起者大多为原已在新闻界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专业媒体人,他们通过众筹形式为自己开辟稿费来源的“第二战场”,而默默无闻的媒体人或草根作者发起的新闻众筹项目比较而言运作难度相对较大。[2]知名媒体人在所需资金不多的情况下,依靠其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的广泛影响力,可以轻松地筹集到项目资金。如专栏作家和互联网观察家信海光曾先后就职于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新闻周刊》及和讯网等,其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是目前微信最值得关注的自媒体之一,他的资讯众筹“安卓手机垃圾泛滥问题微调查”,短短4天内就在众筹网筹集到了预期的资金。
3. 合理的目标资金及理想的回报设计
众筹新闻募集资金的目标并不是无节制地“圈钱”,如果只想通过“伟大的蓝图”表达出强烈的资金需求,那么结果只能是支持者的“望而却步”,当然也不能为了募集资金的目的而一味降低资金目标,这样即使最终完成了项目也会因为质量的低劣不具备可持续性。根据kickstarter上成功项目的经验,合理的目标募集资金为前期预算金额的3倍,否则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众筹并不是一味地索取,众筹新闻在项目发起阶段要清楚地标明支持者将会获得何种回报。可以根据支持者的具体支付金额来设计多个层次的回报计划,以激励各个层面的支持者。[3]如点名时间网上有三位大学生发起了一个《留住手艺・记录非遗——杭州天竺筷》的纪录片拍摄项目,最终迅速筹集到目标资金2000元,这个项目就设计了理想的“回报制度”,回报内容不但包含物质层面的(如寄送传承人手工天竺筷等),也有精神层面的(比如寄送项目发起人亲自设计的与纪录片相关内容的明信片等),更有诱惑力的是支付者可以优先参与下一部片子的前期制作。
三、众筹新闻发展的疑惑
1. 无法完全实现公众的利益
面对众筹新闻,有观点认为作为新闻生产的一种新模式,它为专业人士做公众真正感兴趣的新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金支持渠道,此模式的初衷是使新闻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然而,在现实操作层面,由于平台
014 2014.9 专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