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说明和教学设计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其中第3张表格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使用的数量。在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时,注意事项与课程教学设计表相同。

1.当鼠标滑过表格中各栏目的标题时,就会有相应的屏幕提示出现(如图1所示),以解释对应于此栏目需要添写的内容;鼠标移开,提示会自动消失。需要时,可重复操作。

2.在所填栏目空白处的左上角也会有相应的屏幕提示出现,把鼠标放在该栏目空白处的左上角(如图2所示的红色区域中),就会出现解释对应于此栏目需要添写的内容;鼠标移开,提示会自动消失,不影响填表。如果在查看时不小心点击了鼠标,可移到该栏目的空白处再单击鼠标,同样不会影响填表。需要时,可重复操作。

图1栏目标题的屏幕提示

图2栏目空白处的屏幕提示

摘自李龙编著:《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的填写

(1)问题(项目)的主题

“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

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

(2)概述栏

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

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

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3)学习目标栏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意义的建构理解)。

实际上,学习目标是多元结构的。它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就知识学习而言,既有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低层次的记忆,以至高层次的应用和创新。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表述除了选用行为动词外,更多地用任务的描述或学习成果的取得来表示。

(4)学习策略栏

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习者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还是在网络或其他媒体提供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由教学设计给以规定,但是必须为学习者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在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可以为学习者选择资源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各种自主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中,最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几种。支架式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等几个步骤组成;抛锚式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和自主学习等几个步骤组成;随机进入式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和思维发展训练等几个步骤组成。不论是哪种自主学习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则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提高。

(5)学习资源栏

学习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工具、材料、设施、人员、机构等,从传统

的教科书、印刷品,到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以至网站、社会文化机构。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

给出不同种类的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利用。

(6)学习活动和学习建议栏

在此栏中设计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应说明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构,包括学习者应阅读的材料、教师和学习资源中心能给予学习者必要支持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关于学

习活动的建议等。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中的学习活动部分可以采用表1或表2形式填写。其中表1是以学习活动过程的结构为线索设计的;表2~6是以教育技术标准中各学段学生的绩效指标为线

索设计的。

(7)学习评价栏

为了使学习者了解学习任务完成后的状态,有必要让他们预先知道将如何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此栏中,应给出评价的标准——量规,评价用的案例、材料、工具,

以及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8)附加栏

在此栏中填写需要致谢的个人、单位,引用的材料和资源的作者、版权人,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摘自李龙编著:《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地球的震颤—地震》教学设计

北方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袁洁

(来自石景山04年主题资源大赛作品,有改动)

一、概述

本节课属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方—北京市》中第五节——《地震的威胁》中的一段内容,包括“北京是地震多发区”、“地震的发生”、“防震和抗震”三部分。“北京是地震多发区”包括中国和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和地震的危害,其中“地震的危害”是重点内容,“防灾减灾”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在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保护自己,脱离险境。本节课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拓展。

本节课的设计尽量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通过学习,达到指导学生生活,万一灾难来临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把灾害减到最小的程度。

防灾减灾,作为普通的中学生能够做些什么,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震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2)复述出地震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