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一)

一、课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质量、效率是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近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追求各行各业实践活动的更好质量、更高效率及更佳效益为目标的。教学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亦应以质量和效率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这就触及到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学科教育系统中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也是任何其他国家的课程设置所无法类比的。在历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都有这样的提法:“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当我们审视思想政治课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历程,却又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确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多年来,我们一方面在强调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首要性,但另一方面其有效性、教育性却是难以保证、难惬人意。归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诸如:

①教学缺乏合理的策略指导,达不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效果,难以实现发展性教学的目标,也难以使学生最终适应21世纪“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教育要求;

②师生对课堂教学关系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缺乏,往往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唱戏,学生看戏”,即使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所认识,也还面临着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③教学过程重输灌轻疏导,重接受轻发现,教师往往为完成教学任务,应付中考、高考,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将教师尽有的知识输灌给学生,至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或怎么接受那是学生的事,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

④教学重认知轻行为养成,受教育者的内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条重要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管知识的传授,不管能力和行为的养成,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

⑤教学往往整齐划一,“大家同唱一个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视或忽视学生个性特点、认知基础、学习水平和发展需要,用统一要求、标准、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教育学生,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

⑥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标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思想政治课考核往往还存在重分数轻表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缺乏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学科评价手段;

⑦课堂教学秩序维持有余,创新不足,缺乏有效调控等等。

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并加以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转变思想,从学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策略思想正被引进教育科学领域,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关于教学的策略思想。目前在中小学的教学研究领域中,关于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有的也尚停留在理论性的探讨阶段,有的就学科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作些策略性的研究,如兴趣激发、非智力因素挖掘、模式应用等,缺乏也未形成系统性的学科教学策略,至于系统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更是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针对实际问题,探索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形成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思想,并通过它的运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

二、国内外关于教学策略研究的综述

“策略”一词原初指的是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策划和初探,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历史上,教育方面术语“策略”曾被用作术语“方法”或“步骤”的同义词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教育理论界开始对教学策略予以关注和研究,以美国匹兹堡大学罗伯特•格拉赛教授为带头人的一批认知心理学家开始使用“教学策略”一词为标志②,这些认知心理学家为把最有用、最实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授之于全体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取得了颇多研究成果,证明改善和提高教学策略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些研究中,以加涅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1976年,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内容限制性策略是对教学内容的总部署,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策略,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策略都十分重要。史密斯等人的研究开创性地揭示了有关教学策略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吸引着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问题上。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深入研究了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加涅认为,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不得法,而学生学不得法。他提出:“我们第一要指出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加涅关于教学策略研究的突出之处,在于研究的非常具体和详细,而且提出了教学策略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

国外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学论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促进了教学思想的发展。但他们关于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概念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没有提出教学策略的真正本质,降低了教学策略研究的价值。

国内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是进入8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事。首先是对国外教学策略研究成果的引介,随后逐渐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应用。一些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使用了教学策略一词。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教学研究的日益具体和深入,教学策略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有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出版。如李伯黍、燕国材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把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心理学的内容来进行研究,书中提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两种教学策略,即指导的教学策略和发现的教学策略③。所谓指导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按教学要求事先制定教学程序,学生在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学习;所谓发现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观摩、操作比较有关的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概念、公式和原理。张大均主编的《教学心理学》也是把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其中列专章探讨了教学策略的有关问题。在课程论的研究中也有所提及,论者是把教学策略作为课的实施策略来探讨的,但不具体。就我们所接触的文献来看,有两本较为系统的成果,一本是张智学主编的《课堂教学原理与策略》,一本是陈心五著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这两本书共同的优点是它们较为全面、具体,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如果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课的操作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还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要深入具体,进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学科;另一方面要进行理论上升,总结教学策略的原理和思想,丰富和深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推动教学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我们怀着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的一种憧憬,着手开展对政治课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