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化学系导师信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彦广

兰州大学化学系学士(1981-1985)、硕士(1985-1988) 和博士(1990-1993),浙江大学博士后(1994-1995)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1997-1998)。1988-1993年任天津大学化学系教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0月至今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1999-2005),浙江大学理学院副院长(2005-2009),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0)。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2010-迄今),兼任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2010-迄今),中国化学会理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和《应用化学》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研究, 在JACS、CC、EJC、JOC、O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9)等奖励,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

工作研究领域(1)有机合成方法学;(2)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及其类似

物的合成;(3)药物化学

麻生明

个人简介浙江东阳人。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长江特聘教授。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0年获该所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引入亲核性官能团,解决了联烯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活性及选择性调控,为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建立了高效合成方法学;发展了从2,3-联烯酸合成γ-丁烯酸内脂类化合物的方法;建立了过渡金属参与手征性中心形成的一锅法双金属共催化的合成方法。同时,实现了同一底物中几种碳-碳键断裂间的选择性调控,提出了杂环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方法。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远江

个人简介潘远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8.9-1994.6月在兰州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4.9-1996.5月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6.6-1997.9月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0月回国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致力于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以及有机质谱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迄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60余篇。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入选浙江省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0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课题组网址:/~bnpc

工作研究领域1、有机与生物分析2、

质谱分析3、药物化学

林贤福

个人简介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化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非水相酶促合成与生物转化,分子自组装与生物传感器,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设计等三部分。其中,非水相酶促合成与生物转化主要围绕非水介质酶催化混乱性及其反应机理、手性药物的酶促拆分及选择性衍生化、靶向功能药物的酶促合成、酶催化的组合串联方法、介质工程调控酶催化性质与催化新功能、以及探讨酶促反应的区域和立体

工作研究领域1、非水相酶促合成与生物转化;2、分子自组装与生物传感器;3、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设计;

黄飞鹤

个人简介1973年出生。1996年7月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9年7月获得中国

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导师为何平笙教授和阮德礼教授。2005年3月获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Harry W. Gibson教授。后在University of Utah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导师为Peter J. Stang教授。2005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筹建超分子化学研究小组。2008年3月起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3年至今已在国际核心化学期刊上发表超分子化学相关SCI论文50篇及英文专著一章,包括7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4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1篇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11篇Chemical Communications,10篇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篇Macromolecules,6篇Organic Letters,和1篇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综述。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超过1127次,h-index为19。到目前为止获得的主要奖励有2004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 优秀硕士论文William Preston 奖(William Preston Award for MS thesis,一年两人),The Sigma Xi Society Research Award(一年四人),和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优秀博士论文奖(Outstanding Dissertation Award,每年此学校大概有一千人获得博士学位,但只有两人可以获得此荣誉,one in sciences & engineering and one in humanities or social studies)。2007年获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一年两人)。2006年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2007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008年被评选为浙江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0年获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的the Outstanding Recent Graduate Alumnus Award。

工作研究领域1、新型主客体识别功能体系的设计与制备2、可用于信息储存、药物控制释放、生物活性小分子检测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制备3、环境响应型超分子聚合物智能材料的构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