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北岸海塘的文化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北岸海塘的文化价值

钱塘江北岸海塘是世界上修筑最早,工程最大的海塘之一,对于

人类社会来说,它既是物质的棗一块块整齐的条石,手挽着手,

肩并着肩,昂首挺胸地屹立在钱塘江北岸,默默无言地经受着千

千万万次江潮的冲击,又是精神的棗海塘身上的斑斑伤痕,记载

着钱塘江北岸(海宁)劳动人民抗御潮患的英勇斗争历史,凝聚

着海宁人民与潮患奋斗的智慧结晶,传承着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

文化遗产。因此,钱塘江北岸的海塘极富文化价值。

一、海塘是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历史缩影

钱塘江北岸海塘所以极富文化价值,因为它是“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具体表现在于它是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历史缩影。历史是连续的,是不容割裂的,而历史每每包容着时代精神。海塘作为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历史缩影,它包容着海宁各个时代的人们与江潮不屈不挠作斗争的精神。海塘是有形的,人们肉眼可以看得到的,而海宁人民与江潮的精神是无形的,人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够体会。正是这有形的海塘与无形的精神相融合,才构成了文化,具有了价值。因此,今天我们赞美海塘,不仅仅是因为它雄伟壮观,坚固不摧,它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杭嘉湖平原几千万亩良田和数百万劳动人民的甜蜜生活,而更重要的是在钱塘江北岸60公里海塘的分分寸寸中都凝结渗透着海宁人民的心血汗水和奋斗精神。

“唐开元元年,重筑盐官捍海塘堤”。

“宋宣和四年,海溢。十一月,降铁符十道以镇之。”

“嘉定十二年,盐官海决。下浙西诸司条具筑捺之策。十五年,命浙西提举刘于盐官县治南北各筑士塘捍咸潮。

“元泰定四年,兴修盐官州咸塘。四月,命都水少监张仲仁治海,下石囤本柜。”

“明洪武十四年六月,筑浙西海塘成。”

“永乐九年,发军民修筑海塘。”

“清康熙三年八月初三日飓风三日夜,海啸冲溃海塘二千三百八余尺。总督赵延臣,巡按朱昌祚疏清发帑修筑。委兵巡道熊光裕督修,至次年九月塘成,并尖山石堤五十余丈。”

“乾隆元年八月,石塘等工告竣。计仁宁两邑治塘土墩共长一万三千九百九丈,修坦水共长八千四百九丈八尺,择修砌石塘共长一千十二丈三尺五寸…“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老盐仓旧有柴塘四千二百余丈全部添建石塘告竣,其砌筑坚整。”

乾隆年间,海宁石塘的联贯工程已告完成。

1953年春,翁家埠至老盐仓海塘险象环生,其中遐还字号石塘坍毁60米,海宁民众立即进行抢修加固,第二年制止了险情。

1956年8月,受强台风影响,钱塘江大潮冲坍九里桥一带石塘5处,长数十米,石塘头石塘被巨浪掀失条石三四层,长约800米,经人民群众奋力抢修,于次年修得。

二、海塘是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智慧结晶

钱塘江海塘之所以极富文化价值,因为它是“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具体表现在于它是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智慧结晶。所谓智慧,乃人们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固然不属精神范畴,但它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事情往往会这样:大凡人们在用智慧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也创造了精神财富。海塘是我们的先辈留给世人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物质财富。与江潮的斗志则是另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两笔财富之间的桥梁就是智慧。不难设想,我们的前辈如果只有抗御潮患的奋斗精神,而没有智慧,那么建筑海塘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海塘是海宁人民的智慧结晶,而这种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是文化的沉淀。正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之花,才结出了“海塘”这丰硕之果。

1.从土堤到石囤木柜塘。金元以前,盐官的海塘只是土堤。由于土塘的牢固度不够,经受不住日复一日江潮的冲击,屡作屡坍,邑城几有不存之势。我们聪明的先辈就在元时创筑石囤木柜塘,它以栅作络实以砖瓦石填塞沟港以防涌入,如是沙涨塘身渐固。这种石囤木柜塘较土堤牢固度增强了不少。

2.变石囤木柜塘为鱼鳞石塘。石囤木柜塘由于互相不牵制,经受江潮冲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还是时常要被潮水冲坍。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修筑石塘。康熙年间,以块石垒叠的五十丈尖山石塘乃是海宁石塘之始。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钱塘江风潮大作,海宁境内的土塘柴塘石囤木柜塘尽决,唯尖山大石塘巍然独存。依照此法,乾隆二年初七日开始修筑鱼鳞石塘。乾降四十八年,老盐仓一带塘堤坍塌,添建鱼鳞石塘。开工后,由于这一带沙性活,难以钉桩,仿有已钉复起之患。这时,有一老兵建议用木竹探试,俟扦定沙窝再下桩,梅花桩要五大攒作一处同时齐下,方能坚实不致使已钉的桩复起。如其法试之,果然有成效。

3.抛作丁字坝。钱塘江北岸海塘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塘基过高。以翁家埠至老盐仓一带海塘为例,塘脚普通刷深,塘基一般在吴淞零点3.5米左右,塘外又无护坦,因此全长9

公里的海塘内均出现险情。解放后,群策群力,人民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全线抛石36.2万立方米,砼0.9万立方米,以护塘脚,同时修筑19条护塘丁字坝,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举一反三,其它地段的海塘一并仿效之,有力的保证了钱塘江北岸海塘的完好无损,制止了江潮淫威,对保障海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海塘是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文化遗产

钱塘江北岸海塘所以极富文化价值,因为它是“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具体表现在于它是海宁人民抗御潮患的文化遗产。钱塘江北岸海塘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它与长城齐名,被列为我国四大古建筑之一。它留给世人的乃是极为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1.鱼鳞石塘。鱼鳞石塘在我国、乃至世界海塘建筑史是一种世无前例的创造。鱼鳞石塘的建筑十分精巧,塘基用5米多长的粗木料打成“排桩”、“马牙桩”、“梅花桩”等不同类型的桩。塘底宽4米,顶宽1.4米,垒石18层至23层不等,均用上千斤重条石丁层上迭。其时因为还没有发明水泥,因此每块条石之间,用糯米浆拌石灰砌连,再用铁锔扣榫。钱江大潮的能量惊人,但在鱼鳞石塘面前不得不低头服输。巍峨的鱼鳞石塘蜿延伸展,宛如一道江滨长城,它虽无言,却铭刻着历代劳动人民为之付出的代价。

2.海塘志书。海塘志书,是钱塘江海塘的历史的记录。笔者所见,有《两浙海塘通志》和《新塘志》两种。两书凡海塘记载详实,内容丰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新海塘志》为例,凡清朝修筑海塘都有详细的记录。更有价值的是,此书对鱼鳞石塘不仅载有修筑之工艺:“鱼鳞大石塘顶宽四尺五寸,一层宽一丈二尺,高一丈七尺。用丁顶间砌,参差不缝,底外口钉马牙柱二路,中心又钉排桩一路,及后一路四路用桩,共八十根,又间钉梅花桩七十根二,共钉桩二百五十根。砌高十七层,内除去底面共二层,不留收分,外自第二层直至十六层每层外留收分各四寸,内留各一寸。自十层及十二层十四层十六层上扣砌生铁锭二个,熟铁锔二个,又盖面一层,前后砌生铁锭二个共十六个”,而且还有21幅图案附以说明,如“右一层底宽一丈二尺用丁石十一丈砌于底桩之上”。

3.诗词碑文。一部海塘史,实际上就是劳动人民向江潮作斗争的历史。钱塘江海塘历经沧桑,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吟唱歌颂,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清代诗人查慎行《海塘叹》诗云:“沙崩岸塌风驾潮,潮头势与城争高,愚公移山或可障,精卫填石诚徒劳。”面对江潮,查慎行感叹万分:只有持续不断地修筑海塘,才能抗御潮患,少量补修则无济于事。任凭钱江潮“马驱怒挟雷雨遒”,清诗人应时良是一腔豪修,岂能砥柱镇中流。浪随鲸背高低落,工集鱼鳞上下同。”近代训诂学家朱起凤对于鱼鳞石塘的丰功伟绩更是赞叹不已。清代女词人蒋英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描绘了石塘捍海的清新太平世界:“蜃气浮空,霓光映彩,石塘捍海迢遥。”

说及海塘的诗词碑文,不能不提及清高宗乾隆。史载乾隆六次南巡,四幸海宁,都以钱塘江海塘的塘务有关。在海宁,乾隆撰写了《阅海塘记》、《尖山观音庙碑文》、《尖山坝工告竣碑文》、《视塔山志事碑文》、《南巡记》等碑文。作为一代君王,乾隆对于修筑石塘之事十分重视,他曾圣谕:“浙江建筑石塘,所保卫民生,关系甚重。”四幸海宁,乾隆写下了数十首有关海塘的诗,如“西塘尚有沙涂护,既至东塘沙总无,石不能为柴欲朽,防秋要计可徐图。”(《塘上四道》)“如杭第一要,筹奠海塘澜。”(《陈氏安澜园即事杂咏四道》)“鱼鳞诚赖此重堤,堤里人家屋脊齐。”(《塘上三道》)“依旧潮头逼近塘,贴谋昔日计深良”(《阅海塘再叠旧韵》)。且不管这些诗的成就如何,作为清高宗皇帝,乾隆能这样巡视乡间,关心民生,躬身笔耕,写作了这么多海塘诗,实乃难能可贵。就是舍其帝王身份,这些诗文对于后人,也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钱塘江北岸海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价值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说它具有历史价,因为它记载着劳动人民的历史足迹和奋斗精神,体现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量;说它具有现实价值,因为了解欣赏它,大大有利于人们知识的增长和文化的修养,大大有利于人们爱乡土,爱祖国情操的提高。这种文化价值无疑是很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