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建筑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建筑空间
关键词:虚与实动与静新与旧空间组合——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引导与暗示
■王洪伟
“空间”,对于每个学建筑学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然而要想真正的理解空间的概念却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早在古代时期,我国的智慧先哲们便对空间做了阐述。

比如老子曾说;“土延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这就是说修建建筑所真正使用的是空间,实的部分使非实的部分得以使用。

老子这番话流传千古,影响深远,至今还是我们认知空间的重要依据。

又如我国易经中的“变易.不易.简易”之说。

在引发有中国特色的时空观方面起着重要影响。

无论古今,我国值得称道的建筑与规划大都体现了易经思想的精辟的空间概念。

“变易”指建筑应顺应时间,空间的变化。

如季节,气候与地理环境等的变化。

“不易”指在千变万化中有不变的东西,例如无论建筑还是规划,尽量满足使用要求这点不会变易。

建筑应尽量的考虑到满足长时间的使用要求。

“简易”指好的建筑应该简洁大方,力避繁琐。

例如天坛有很大的艺术价值,但平面却为简单的同心园。

前人的理论沿袭至今,再经后人的不断完善,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理论。

下面就空间的具体形式阐述一起各自的特点:一.空间的“虚”与“实”
空间是建筑存在的基本条件,它存在着“虚”与“实”之分。

建筑当中的连廊,楼梯,架空层,庭院和屋顶花园等房间以外的建筑称为“虚”空间,充分利用建筑的虚空间,使之与“实”体建筑形成对比,实体若分若合,若断若连,加上高低错落等变化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

象著名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埃弗讯博物馆说明了建筑“虚”空间的重要性。

贝聿铭说;“建筑之间的空间远比建筑体积本身更为重要。

”埃弗讯
博物馆有六个安置在基座上的实体组成。

由于空间被包围在实体之间,使这些实体显的有生气.活泼,假如这些实体连在一起而形成一大块的话,情况就不会这样了。

不仅在建筑单体上要讲究空间的虚实对比,在规划空间组合也同样存在着虚实对比。

空间组合既需要顾及平面布局,又要结合地形统筹竖向三维空间的综合安排。

中国园林讲究空间组合,其中也包括虚实对比的立体组合方式,那些大中套小,水路相间,内外交融的空间处理手法正体现了虚实的对比。

不同的建筑可以组成不同的空间,空间的大小尺度相差悬殊时,往往需要引入过渡空间,如从室外空间进入人民大会堂时,需要经过门厅,过厅,休息厅等过渡空间,然后才进入人民大会堂,而我国传统四合院民居在进入主院之前先经过一个有影壁的次庭院,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定的空间序列,有序的空间将会使建筑显得更加生动亲切,但也不是一切建筑与规划都必须形成空间序列,对于小型的或轻快的非纪念性的建筑,尽可能的通过大门即登堂入室,这样可以避免繁琐,另创新意。

二.空间的“动”与“静”
1.动态的建筑
建筑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他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不过有的周期相当长罢了,建筑自从规划定点到建造完工,一般需要经历设计.施工等建设的阶段,经若干年后,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可能有些部分拆除.改造或添建。

最后,变为陈旧,加以翻新或彻底拆毁而另建新的建筑,所以从宏观上看,建筑是动态的。

2.动态和静态的转化
相对的说,建筑绝大部分是属于静态的,所以房地产一般称为“不动产。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建筑在动态和静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着眼于动态的观点以适应动态情况下的变动。

例如住宅建筑可以分成大开间以灵活分室,礼堂可灵活分隔,工厂可设灵活车间等,以适应使用条件的动态变化。

这样,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动态与静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而适应人们的使用要求。

三.空间的“新”与“旧”
1.‘新’与‘旧’的转化和并存
(1).转化
“新”和“旧”的问题是建筑的一项永恒主题。

从动态的观点上看,新建筑与新规划会逐渐变旧,“新城”可以变成“旧城”,今天的新建筑同明天更加新的建筑相比,就可能成为旧建筑。

“新”依一定的条件转化为“旧”,这些条件一般包括:政策或观念的进步,使现有建筑或设施显得很落后;结构.材料的老化和失修;使用条件变更,而建筑未及时调整;原建筑不能发挥应有效益;建筑或城市受到灾难性的破坏等。

而相反的,在一定条件下,“旧”也可以转化为“新”: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的出现;旧建筑拆建翻新.扩建或重建;增加环境建设。

这些依赖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及有利于上述活动的政策。

(2).并存
“新”和“旧”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时间搭接。

因为一个城市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全部拆旧建新,因此,“新”与“旧”事实上不得不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并存,并且有些“并存”关系可以处理的比较妥善,尤其是当规划合理,新旧建筑协调并与规划整体结合较好时;新旧建筑皆基本上合乎综合效益时。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新建筑与故宫的旧建筑已并存数十年,而且将继续并存下去。

不少城市建了新区,而旧区有些需保留的建筑从整体上依然与新区并存。

在并存的情况下,应当注意:一般不宜全部拆旧建新,即使改造,也应注意文物保护,拆迁问题及经济可能,有的要分期分批进行,要研究开发与改建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新旧并存时,也应分别情况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

例如,规定旧建筑的合理使用,对新建筑的规划要求等。

2.“新”和“旧”并存的几种处理方式
(1)形似
即新建筑与旧建筑在形态上有若干相似之处,易于与旧建筑相协调,如山东曲阜阙里宾舍与孔庙相邻,在风格上有一定形似,尽管阙里舍宾在细部处理上有不少创新,但其总平面规划布局与建筑外形还是与附近的孔庙孔府相互应的。

又如北京和平宾馆在50年代杨廷宝先生设计的旧馆旁扩建相当于原面积四倍的新馆,在风格上新馆高楼采用近代简洁手法与旧馆基本相似,而在基座上部采用与旧馆楼房形式的方窗相呼应,取得了协调效果。

(2).意似
指在设计立意上某些建筑空间相似,但不追求外观上的绝对相似。

例如北京菊儿胡同“类四合院”住宅,在规划上吸取了北京平房四合院围合布局的优点加以改进,使建筑单体既具有与规划相结合的现代化功能的使用空间又有传统四合院的意似。

(3).对比
“相似的和谐”是一种协调方式,“对比”在一定条件下,用之得当,也不失为另一种有效的协调方式。

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在与我国建筑界人士座谈世界城市的发展时谈到“协调”不等于相同的观点。

他认为,北京故宫的琉璃瓦由于周围有灰顶的民居而显得突出,如果再在故宫周围搞大批琉璃瓦顶的建筑,则故宫反而不突出了。

四.空间的组合
组合空间有多种的处理方式,在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下应采取适当的手法去处理。

1.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以及开敞或封闭的程度,首先必须适合功能的要求,但是如果能够巧妙的利用功能的特点,在组织空间时有意识的把大小悬殊的空间,高低悬殊的空间以及形状差别显著或开敞与封闭程度不同的空间连在一起,就可以凭借空间的强烈对而获得某种效果。

例如:当由低而小的空间进入高而大的空间时则可借空间的对比与衬托使后者感到更加高大;当由封闭的空间进入开敞的空间时,可借空间对比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所设计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它的展出部分呈螺旋形状的空间十分低矮,而由它所环绕的中央部分却十分高大,这样即可利用展出部分低矮的空间与之相对比而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封闭性的空间与开放性的空间也可以因对比而产生效果。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别善于运用这种手法来取得效果。

2.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与对比相对立的是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某种形式的空间不断重复的出现,将会产生另一种效果——韵率和节奏感,当然如果处理不当,重复也可能使人感到单调,但只要在重复中考虑到变化,那么重复不仅不会流于单调,反而可以有助于整体的统一。

例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在组合中结合庭院重复运用相同的空间形状,以便利用
室内空间的重现与庭院空间的变化而形成鲜明的节奏感。

3.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两个大体量空间如果直接连接就可能产生单薄或突然的感觉,倘若在其中插入一个过渡空间,就可能象音乐中的休止符或文章中的都句号一样加强空间的节奏感,过渡性空间没有具体的功能性作用,它应当小一些.低一些.暗一些,这样既能节约空间而且又可以借他来衬托主要空间。

同样,室内外空间的衔接也不可以太突然,为此在由室外进入市内的入口部分也需要插入某种过渡性的空间,由室外经过它进入室内就不致产生突然的感觉。

即使是一片悬挑的雨棚,在他所覆盖下的空间也可以起到内外空间过渡的作用。

4.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分隔空间时有意识地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连通,使处于某个空间的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空间的景物,从而使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西方近现代建筑以及我国古典庭院建筑都十分重视运用这种手法来丰富空间的变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借景或对景是我国古典庭院常用的手法,其特点是通过门.窗等孔洞去看另一空间中的景物-如山石.亭榭.楼阁等,从而把另一空间引入这一空间,由于是隔着一重空间去看,因而越觉含蓄,深远。

5.空间的引导和暗示
在比较复杂的空间组合中,由于功能或地形的限制,可能会使某些比较重要的公共空间所处的地位不够明显.突出,而不易被人们发现,另外在设计过程中也可能有意识的把某些趣味中心置于比较隐蔽的地方,而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在以上情况下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人流加以引导和暗示,但这种引导和暗示不同于路标,而属于建筑学的范畴,应该处理的巧妙,自然,含蓄,从而使人于不经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线从一个空间依次走入另一个空间,直至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目标。

引导和暗示的处理方法随着具体情况而千变万化,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⑴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
另一个空间的存在。

⑵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把人流引导之致上一层空间。

⑶通过天花.地面的处理给人们指示出前进的方向。

⑷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向人们暗示着另外一些空间的存在。

建筑艺术最根本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组织空间的艺术。

若干个空间组织在一起,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而只能在运动中——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时——才能逐一看到相互联系的空间。

空间程序组织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布局的全局性问题,它应当在保证功能联系合理,顺应主要人流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引导与暗示等多种手法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空间序列。

作者单位:大连新大地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